統萬城:最後一個匈奴王國的背影

東晉滅亡,晉室南渡,而五胡亂華,其中大夏王國是為匈奴人赫連勃勃所建,但也是匈奴人所建的最後一個王國。從此以後,匈奴人的國家在歷史的晨光中再也沒有出現。

統萬城:最後一個匈奴王國的背影

公元413年,已攻取嶺北諸城的大夏天王赫連勃勃北遊契吳山到此地,遠不是今日黃沙連天的情景。此時,統萬城周邊是茂密的森林,廣袤的原野,水草豐美。面對如此美景,他不禁讚歎道,“美哉斯阜,臨廣澤而帶清流。吾行地多矣……未見若斯之美”。

於是,他將年號龍升改元鳳翔,改姓赫連氏,並下令徵嶺北十萬勞工,於此地築城,名曰:“統萬”,以寓“統一天下,君臨萬邦”之意。擔任築城監工的是叱幹阿利,此人為人兇狠殘暴,他為修築堅固的城牆,命工匠蒸土築牆,以鐵錐效檢,凡錐入一寸者,便立刻將其殺死,把屍體填於牆內。

所謂蒸土築牆,即是用生石灰、粘土、沙子混合進行澆築,亦稱為“三合土”。用此法築牆,堅固異常,不懼刀斧。

統萬城:最後一個匈奴王國的背影

統萬城建成於418年,正值大夏國皇帝赫連勃勃攻破長安稱帝之時。但是長安留不住他,他留下太子鎮守長安,自己則帶領部眾回到草原上,來到新落成的統萬城面前。

是年,他改元真興,並勒石頌功。其銘曰:背名山而面洪流,左河津而右重塞。高隅隱日,崇墉際雲,石郭天池,周綿千里。

統萬城:最後一個匈奴王國的背影

雖然他由長安城返回統萬,有著軍事上的考慮,如他所說,“朕豈不知長安累帝舊都,有山河四塞之固!但荊、吳僻遠,勢不能為人之患。東魏與我同壤境,去北京裁數百餘里,若都長安,北京恐有不守之憂。朕在統萬,彼終不敢濟河,諸卿適未見此耳!”但是,亦由此可見赫連勃勃當時是如何看重統萬城的。

終赫連勃勃有生之年,雖殘暴嗜殺,統萬城終究保留了他的一世英名,保證了他生前未有兵變弒君成功之事。然而依此為靠,窮兵黷武畢竟不是為人君應該所為,勞民傷財,民怨沸騰。懾於他的威嚴,大夏國在赫連勃勃生前尚可以保留臉面。而在他死後不到兩年,統萬城即被攻破,大夏國亦隨之滅亡,豈不應該引起為君者之戒?

統萬城:最後一個匈奴王國的背影

很久就聽說了統萬城的名字,一個有關於大夏王國國都和匈奴人赫連勃勃的地方。我終於經受不住誘惑,於初春的一天,一日之間千里奔波去一個叫做白城子地方看統萬城的斷壁殘垣。

當我的手指落在陝北這個與內蒙交界的毛烏素沙漠腹地時,我知道它對我的誘惑終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茫茫沙地上的白色斷壁殘垣,枯草依依,荒漠腹地……對於我有一種特別的意義,像是一隻隻手在召喚著我。而我知道,那將是我一個人的行程,沒有朋友,沒有一個熟識的人。

統萬城:最後一個匈奴王國的背影

從靖邊縣城坐上紅墩界的中巴,明顯的感覺他們的語言我已不大能聽得懂,可是他們的主動、熱情,讓我感動。他們說,到了紅墩界,就已經不遠了。我在地圖上也看到,是不遠了,很近的距離。而我將熟記他們的名字:紅墩界,巴圖灣。

滿眼是荒漠和乾枯的荒漠草、沙柳,路邊間或有一些被剪了頂的柳樹,一根根枝條直刺天空。沒有過大的沙丘,只能算作半荒漠地帶。汽車順著鄉間的柏油路緩慢前行,偶爾上來或下去幾個人。

統萬城:最後一個匈奴王國的背影

對於我這樣一個從未見過荒漠的人來說,這已經極具吸引力……而這裡的居民卻早已習慣於惡劣的自然環境帶給他們的生活狀態,他們悠閒的談論著天氣、莊稼的種植或者生意。

人煙很少,往往是別處的人很難想象到的一種景象……走了很遠的路未必能見到一個村莊。車到紅墩界已經將近午後了,我穿著短袖置於沙漠的初春陽光下,微來的風卻並不會讓我覺得寒冷。

統萬城:最後一個匈奴王國的背影

事實上,從紅墩界到巴圖灣還有將近20公里,而這裡沒有車,我所下車的地方只有一家商店,賣一點零散百貨和化肥。終於遇到一個老鄉說他一順子(順路的意思),可以帶我去。我買了兩盒煙,給他了一盒,坐上了他的摩托。

一路上老鄉問我一些關於西安城的一些事情,有些我知道,有些我壓根就沒聽說過。偶爾聽不懂的,就讓他再說一遍,他也不會厭煩。聽著呼啦啦的風從耳邊刮過,他知道自己離那個古老的王國越來越近了。

統萬城:最後一個匈奴王國的背影

統萬城,位於今陝西靖邊縣北白城子村,紅柳河在遺址之南緩緩由西向東流去,距此不遠是巴圖灣村。再向北,即進入內蒙烏審旗境內。

富庶的紅柳河谷,依稀可以遙想當年赫連勃勃初到此地的秀美景象。然而今日,它已完全淪落到毛烏素沙漠的腹地,周邊一望無際的是白茫茫的鹽鹼沙丘。所謂白草依依,怕不過如此罷?

統萬城:最後一個匈奴王國的背影

然而現在統萬城處於沙地的狀況,赫連勃勃恐怕也難辭其咎。史書上說他為了防止敵人躲在茂密的森林裡偷襲,居然下令放火燒掉周邊所有的森林。

統萬城“城高十仞,基厚三十步,上廣十步,宮城五仞,其堅可以礪刀斧。臺榭高大,飛閣相連,皆雕鏤圖畫,被以綺繡,飾以丹青,窮極文采。”在《北史》裡如是說。

統萬城:最後一個匈奴王國的背影

可是我去的時候已經看不到統萬城的臺榭飛閣了。經過1500多年的戰亂和風沙侵襲,統萬城留給我們的只是斷壁殘垣。在方圓數里的地面上散落著斷斷續續的城牆、墩臺,以及一些房屋的殘垣。高大的墩臺停留在萬古的風中,依然可以起遙想當年萬騎齊鳴的大夏國鐵騎。

名列五胡十六國之一的大夏王國,匈奴部落的最後一個政權,早已湮沒在歷史的風沙之中,僅留下這背影。

統萬城:最後一個匈奴王國的背影

我穿過漫長的枯萎的葦灘,沿著統萬城斷斷續續的城垣漫步,在四月初的午後,風呼呼的吹過。彷彿走進一個古老的依舊鮮活的王國,不禁感覺到一種悲涼。

所謂世事如棋,貴為一國之主的赫連勃勃怕是如何也想不到,他一手締造的帝國,他想著的“一統天下,君臨萬邦”,不過在他去世兩年後即灰飛煙滅。

灰白色的三合土捻在手裡,依舊有著堅固的氣質,可是王國卻早已經不在了……

統萬城:最後一個匈奴王國的背影

從統萬城裡出來,我站在高高的坡上,眺望著統萬城前環繞而過的紅柳河。不遠處的紅柳河谷中分散著塊狀的農田,再遠處是梯田。紅柳河穿行其間,暗紅色的層狀岩石從眼前直延伸到遠方。沙漠深處的村莊根本見不到蹤影。在三岔路口的臺地上,掏出筆記本記一些東西,等回城的車。

時間過去,車卻未見絲毫蹤影。一個老婆婆倒是從河谷深處的村莊裡走來,約摸和母親的年齡相仿,手裡提著新下來的蒜。她說,是要給城裡的兒子送過去的。提到她的家庭,她告訴我家裡一子一女,孫兒也到了上小學的年紀,一臉的幸福和自豪。……簡單生活簡單愛,這就是一個普通人所能擁有的全部幸福。

統萬城:最後一個匈奴王國的背影

兩個人在臺地上閒聊,有關於她的家庭以及一些陝北的風俗和莊稼的收成。當她聽說,我孤身一人從遙遠的地方來時,不禁的笑了,亦萬般叮囑一個人在外要照顧自己。

終於是沒有車來。老婆婆只好回去。她說,今天沒有車了,已經過了三點半了。我家就在坡下邊住著,你要是搭不上順路回城的車,就去我那裡好了。心中禁不住一陣感動……彷彿母親就在面前……萬般感謝她,目送著她一步步下到坡下邊河谷深處的村莊裡。

統萬城:最後一個匈奴王國的背影

太陽西沉,茫茫的荒漠上的夕陽顯得異常圓潤光滑……在高高的原頂,可以看到紅柳河的細流在坡下無聲蜿蜒前去,岸邊裸露出赭紅色條狀岩石,匯成一片狀似梯田的谷地。然而我錯過了一天中唯一一班從巴圖灣回城的班車……在巴圖灣的十字路口無所事事,目送老婆婆一步步的下到坡下的村子裡,內心孤寂……不久,我搭上了回靖邊的便車。帶我回城的是一個小夥子,白白淨淨,很健談。他從內蒙驅車回靖邊,正好可以攜我一程。我們在車上散漫的談論著靖邊的歷史沿革和風土人情。

“一個人出來的麼?”他接過煙說。“現在很少見到你這樣的人了,一個人揹包就可以去闖世界。“嗯。”我說,“正好有假期,無所事事,而這邊一直是我想來看看的,所以就一個人出來了,一直習慣於一個人出來。……在靖邊城裡根本不覺得是在沙漠裡,也只有這白城子還有一點毛烏素的味道。靖邊城市這幾年發展得不錯呵。”

統萬城:最後一個匈奴王國的背影

路的兩邊滿眼都是黃色,偶爾經過的灌木叢,荒草依依,隨風搖擺。而黑色的柏油路,如一條黑線直達天際,卻很少見到車。

“是啊,有油嘛。”他說。“別的地方人出去打工一般都是去南方,可是榆林人出去打工,一半的人都在靖邊,還有些人去了神木和府谷。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個地方只有黃沙黃土。莊稼只能收一季,只夠牲口吃的,哪裡養得活人呢。……然而上天是不虧負任何人的,所以有石油。”

統萬城:最後一個匈奴王國的背影

“我來的路上,見到很多柳樹,……只是一直很奇怪,為什麼沒有樹冠呢?城裡面是為了景觀,可是這裡為何也是這樣呢?”

“噢,那是砍頭柳。”他說,“在這樣一個地方,樹木成活不易,卻又缺乏木材,所以去掉樹頭之後,來年枝椏會長的很快,一般那些枝椏三四年就可以成材,就再砍掉讓他們再長。”

“挺有意思的啊,看來都是被環境逼得。”

統萬城:最後一個匈奴王國的背影

“人都是有些根深的觀念。原來這個地方很窮,卻很少有人出去。後來富裕了,就修路建學校。有些人,你看著不怎麼樣,穿簡單的衣服,抽四五塊錢的一盒煙,卻是富得流油。……環境造就植物的生長,也早就人的習性。”

車開得很快,不到一個小時就到了靖邊。他在城市的中央廣場車站停下來,告訴我這時間還有去榆林的車,並祝我一路旅行愉快。心中充滿感激,看著他的車慢慢離去。用手機拍下了車牌號碼,幻想也許有一日在別地會再遇到他……其實心裡很清楚,再遇到的機會實在是渺茫得很。而太陽已經落下去了,暮色西沉。

統萬城:最後一個匈奴王國的背影

這樣的一段路途沉積在心裡,晃晃悠悠中度過了一年的光景。所謂時光無念,不知道是不是這樣一種景象?可是我根本不知道這是不是我所想要的生活。自己一直是活在情緒中的那一類人,無所謂好與壞。他說,只是不夠歡樂而已。

夜裡夢到白城子的巨大三合土的灰白建築,如同巨大的墓碑,直刺蒼穹。我在遺址上方的坡道上獨自行走,午後的陽光燦爛。微風習習,衰敗的荒草隨風擺動。……“我墳頭上的青草在夜風中嘆息,而你早已遠去。”這樣一段蒼茫的文字在心頭劃過,如同鋒利的刀片劃過心臟。

統萬城:最後一個匈奴王國的背影

可是卻我清楚地記得,在那樣一個午後,有一段枯萎的蘆葦狀的硬根硌疼了我的雙腳。如同最後一個匈奴人的王國,不管曾經如何威名赫赫,但在歷史的塵煙裡,只留下一抹孤獨的背影。公元427年,北魏攻克統萬城,四年後大夏國為北魏所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