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皮:為什麼說金融系統改革是2019年深化改革的第二槍?

中國複雜畸形的金融體系給中國經濟增長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中國巨量的M2餘額與實體經濟缺錢的流動性陷阱;飛速發展的影子銀行和監管不到位導致金融風險發生概率提高;去槓桿過程中民企斜率過大和國企平行斜率交叉導致局部性流動性風險;權益資本佔比過低導致金融效率不高。

為什麼金融體系改革是2019年深化改革的第二槍,因為民營企業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而民營企業發展最為重要的就是資本,融資難融資貴已經成為民營企業發展的最大的障礙,而民營企業代表的市場創新是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很重要的一環,如果民營企業不能進行產品,技術和管理的創新,那麼靠其他經濟體帶動中國高質量發展成功的可能性很低。同時面對2019年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激活民營企業的活力,提高民營企業的利潤,對於穩定2019年經濟至關重要。

中國目前的金融系統可以說是一個僵化的系統,央行通過降準降息和公開市場操作,輸送資金到銀行,大型銀行輸送資金到小銀行和金融機構,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融資佔了大型銀行絕大部分信貸(70%-80%),而民營企業只能通過非銀金融機構和小銀行融資。就是說大型銀行只需要服務好國有企業,地方政府和一些大型民營企業就可以了,對中小微企業支持力度很小。

為什麼會形成這樣僵化的信貸體系?對於存款性銀行而言,因為儲戶都是低風險群體,所以銀行信貸把風險擺在了首位,而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可以說是無風險主體,而且信貸規模龐大,所以銀行可以把大量低利率資金輸送給國企和地方政府,賺取利差。但是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的資產回報率不如民營企業,銀行為了低風險而把大量的資本投入到低效率的主體,導致低效率主體慢慢的從還本還息到只能還息,借舊還新,間接的綁架了銀行,如果銀行抽貸,則會出現大量壞賬和就業問題,如果繼續放貸,則是資本的大規模浪費。而一些民營企業在這種信貸旋渦中,融資只能越來越難,越來越貴。

如何破局呢?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提出了銀行“一二五”新規,強制銀行給民營企業貸款。這個只能說是短期政策,根本上解決不了中國信貸體系,銀行業已經習慣和低風險的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打交道,本身在民營企業信貸業務上的能力就不夠,如果強行給民企貸款,一旦產生大規模的壞賬,金融風險的壓力就會突出,導致銀保監會趕緊出臺放鬆“一二五”新規的政策。這個和金融去槓桿一樣,最後給市場流動性帶來了很大挑戰。

大規模進行國有企業混合改革,減少市場競爭充分的國有企業數量,同時處理一批國有殭屍企業,國有資本劃轉補充社保和加快財稅體制改革,保障工人基本保障和地方政府財政。這樣才可以逼迫銀行將大量的資本從國有企業中轉移到民營企業上,提高資本的效率。同時限制地方政府大規模舉債,舉債終身問責,加快財稅體制改革,適當增加地方的財權,優化地方財政支出,慢慢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問題。

引入外資銀行,改變中國銀行業格局,摒棄銀行一心做大的粗放式發展模式,把提升銀行效率變成核心評價標準。同時加大權益資本(證券,信託,基金,保險)在中國金融系統中的佔比,充分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加快股票註冊制,加大投行在股票上市和信息披露上的監督作用,讓投行上市公司股民和監管層的利益綁到一起,共同推動股票市場的發展。大力發展私募股權基金,打破理財產品剛性兌付,實行淨值化管理。一方面加快權益資本的發展,一方面加大監管,從業人員必須合規合法的開展。

關於市場利率化,我們要看到利率市場化的利弊。目前中國實行的是有管理的市場利率,貸款和存款利率浮動都已經放開,只有存款利率沒有放開。這個存款利率就和美聯儲的基準利率一樣,只不過美聯儲只調節隔夜利率,貸款存款利率完全由金融機構決定。有管理的市場利率相比完全市場利率,在穩定經濟和穩定金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也會給金融從業機構帶來風險。

完全市場利率下,在經濟繁榮時,金融機構的利率一般高於市場基準利率,導致經濟過熱,負債成本是比較高的,一旦經濟開始下滑,金融機構會面臨成本高於收益的情況;而在經濟下滑的情況下,金融機構利率一般會低於市場基準利率,這樣企業和居民因為利率低而更多的持有流動性資產,對長期資產的投資變少,導致經濟過冷。


沙皮:為什麼說金融系統改革是2019年深化改革的第二槍?


而在有管理的市場利率下,金融機構利率因為有央行的管制,經濟繁榮期不會過熱,經濟衰退期不會過冷。在經濟繁榮期,銀行的利潤因為管制利率的原因增加,在經濟衰退的時候,因為利率管制,存款利率高於收益率,銀行面臨很大的利潤問題。


沙皮:為什麼說金融系統改革是2019年深化改革的第二槍?


但是在中國有一個現象需要指出,就是經濟下降時,銀行不會有成本高的問題,因為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有巨大的融資需求。所以對於中國而言,有管理的利率市場是符合中國的國情的,如果利率完全市場化,則對中國的經濟穩定,銀行業的利潤產生很大的衝擊,特別是中國的銀行已經習慣了無風險信貸市場,突然的提高信貸市場的風險,銀行業有點不適應。

對於匯率市場,目前中國實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2015年的811匯改,國家準備實行浮動匯率制度,但是由於接下來幾天人民幣大幅貶值,所以國家加入了一攬子貨幣和逆週期因子,各種匯率制度都有各自的利弊。

完全的浮動匯率制度,對於大國而言很重要,是本國貨幣國際化的重要條件。完全的浮動匯率制度,資本賬戶完全放開,加快國內和國外貨幣的交換,人民幣走向海外,外幣流入中國,互融互通,但是在浮動匯率制度剛開始執行時,會面臨巨大的匯率波動,一般需要1-2年時間,等匯率穩定後,國家開始減少外匯儲備,改善國際收支結構,不再以貿易順差為主,改善國際收支頭寸表,提高海外資產投資回報率,而不再是僅僅購買美國國債。同時本國的貨幣政策更加具有獨立性,不受外國貨幣政策的影響。

但是完全浮動的匯率制度,在經濟繁榮的時候,全球熱錢紛紛融入,導致資產價格上漲過快,經濟過熱,等到經濟衰退時,國際熱錢快速流出,經濟快速蕭條,給經濟的平穩發展帶來很多負面影響。同時完全浮動的匯率制度必須和利率市場化一起配套,否則在外幣利率低於本國利率時,企業更傾向於外幣融資,而一旦外幣升值,本國又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導致和拉丁美洲國家,土耳其一樣的問題,本國企業外幣債務過高導致經濟出現危機,所以管理兩國的利差變得很重要。


沙皮:為什麼說金融系統改革是2019年深化改革的第二槍?


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可以在經濟過熱時,利用外匯儲備拉低貨幣升值,在經濟過冷時,抬高貨幣貶值;同時通過資本管制,降低熱錢流入流出的速度,是整個宏觀經濟保持穩定,而不至於大起大落。

但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也存在很多的弊端,比如需要大量的外匯儲備來面對本幣的升值和貶值,需要國際收支結構為順差,投資海外的資產首要考慮因素變成了流動性,而不是資產回報率,在經濟繁榮的時候,資本管制開始放鬆,在經濟下行的時候,資本管制開始趨嚴,嚴厲的資本管制阻礙了本國金融業的發展,不能全球的配置資產和投資,在匯率避險工具的幫助下,適當降低貨幣升值和貶值的損失,嚴厲的資本管制可能關閉一些避險工具導致企業的匯兌損益變大。

總體而言,完全的浮動匯率制度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各有利弊,同時如果匯率制度完全浮動必須和利率市場化搭配。匯率主要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的資產價格,所以完全的浮動匯率制動實施前,必須保證本國的資產沒有被高估,充足的的外匯儲備保證,同時經濟增長穩定。目前對於中國而言,房地產泡沫和地方政府高負債兩方面因素導致中國不太會實行完全的浮動匯率制度,而有管制的浮動匯率制度更適合中國。

資本是經濟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而金融體系又關係到要素是否合理配置。所以深化金融體系改革至關重要,同時選擇適合中國國情的金融體系,而不是盲目的選擇。如果說市場利率化和完全浮動的匯率制度非但不能促進中國經濟的增長,反而使中國的經濟風險加大,那麼我們就沒有必要非得馬上改革,我們需要選擇對我們有利的改革。

只有強大的金融公司才會有強大的金融體系,所以金融系統的改革應該以培養強大的金融公司為目標,培養中國的高盛,中國的摩根,中國的橋水基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