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張伯駒無償捐獻的頂級國寶:圖4讓他傾家蕩產,圖9為表彰獎狀


張伯駒,原名張家騏,字叢碧,號遊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項城人。張伯駒一生痴迷於收藏,為此不惜傾家蕩產。著名書法家,書畫鑑定家啟功先生曾評價張伯駒,“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天下民間收藏第一人。”不僅如此,張伯駒在書法、詩詞、戲曲等藝術領域均有深厚造詣,享有盛名。圖:張伯駒先生

1956年,張伯駒從30年的收藏中選出晉代陸機的《平復帖》、隋朝展子虔的《遊春圖》、唐代杜牧的《張好好詩》等8件精品,無償捐獻給國家。同時,國家特頒發“褒獎狀”給張伯駒,表彰他為文物保護與捐獻的卓著貢獻。張伯駒曾說,“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則是予所願也!今還珠於民,乃終吾夙願!”圖:張伯駒夫人潘素年輕照

杜牧的《張好好詩》。內容是詩人杜牧為歌妓張好好揮筆賦詩一首,也是杜牧唯一存世的墨跡。書法作品氣勢連綿,墨筆酣暢,因是詩稿,因此更加珍貴。


展子虔的《遊春圖》。該畫中國現存最古的一幅山水畫,極其珍貴,素有“天下第一畫卷”的美譽。反映的是當時貴族春遊的情景,但內容以春光明媚的山水景物為主。為了購買了這幅畫,張伯駒賣掉了北京城一處佔地15畝的宅院,湊足220兩黃金將其買下。這幅畫購買後,讓張伯駒傾家蕩產。

李白的《上陽臺帖》。據報道,這是大詩人李白唯一傳世的墨跡。內容是李白所書自詠四言詩。釋文為,“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關於李白的書法,黃庭堅曾高度評價,“及觀其稿書,大類其詩,彌使人遠想慨然。白在開元、至德間,不以能書傳,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

陸機《平復帖》。該作品被認為是傳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古代第一件流傳有序的法帖墨跡,距今已有1700餘年,是現存年代最早並真實可信的西晉名家法帖。《平復帖》長不足一尺,只有9行字,卻蓋滿了歷代名家的收藏章記,朱印累累,滿紙生輝,被收藏界尊為 “中華第一帖”。當年張伯駒為購買《平復帖》,進行了多方努力,最終以4萬塊銀元購得。


北宋范仲淹的《道服贊》。內容是范仲淹為友人“平海書記許兄”所制道服撰寫的一篇贊文。書法特點為:行筆清勁瘦硬,結字方正端謹,風骨峭拔,頗具王羲之《樂毅論》遺意。

宋朝黃庭堅的《諸上座帖》。該帖是宋黃庭堅為友人李任道所錄寫的五代金陵僧人文益的《語錄》,全文是佛家禪語。專家評價道,“黃庭堅學懷素的狂草體,筆意縱橫,氣勢蒼渾雄偉,字法奇宕,如馬脫韁,無所拘束,尤其能顯示出書者懸腕攝鋒運筆的高超書藝。”

時任文化部部長的沈雁冰頒發給張伯駒的褒獎獎狀。有人說,“張伯駒的捐贈佔據了故宮書畫收藏的半壁江山”、“故宮的頂級書畫,張伯駒一人就捐了將近一半。”

宋徽宗趙佶的《雪江歸棹圖》。該畫的右上角有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雪江歸棹圖” 五字,左下角鈐“宣和殿制”印並“天下一人”畫押。畫卷用筆細勁,筆法流暢,意境肅穆凝重,是一幅冬日雪景的山水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