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女子生平不詳,卻成最知名女詞人之一,並留下最悽美秋月詩!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的女性作家並不多,其中光環最耀眼的,是李清照,次之的,便是朱淑真了。朱淑真是南宋人,生平不可考,一般認為她丈夫是一個小文官。在生前,她的詩詞流傳很廣,素有文名。可在她死後,父母卻焚燬

她的詩稿。

後來有人將她流傳在外的作品整理成書,輾轉流傳至今。

宋代女子生平不詳,卻成最知名女詞人之一,並留下最悽美秋月詩!

正是這些殘存作品,讓朱淑真在文學史上留下了不俗的一筆,成為與李清照齊名的詞人,有意思的是,她還是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

在一個秋夜,朱淑真徹夜難民,起身來到書桌前寫下一首題為《秋夜》的詩,為宋代詩壇留下一輪最悽美秋月。

秋夜

宋代: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宋代女子生平不詳,卻成最知名女詞人之一,並留下最悽美秋月詩!

詩歌表現的仍是一種深刻的孤獨體驗。第一句交代季節和具體時間,第二句通過“頻剪燭花”這一細節和“三更”這一時間點,表現詩人內人的煩躁與無奈。

接下來的內容才是重頭戲。開頭已經點題,並將失眠的情緒描寫得很生動透徹,那麼詩人將如何繼續第三、四句?

雖然只有四句,但這首詩也符合起承轉合的創作規律。詩人很聰明,在第三句通過自己對月光的感受巧妙承上啟下,一個“涼”字既是詩眼,也運用了通感手法,充滿韻味。

宋代女子生平不詳,卻成最知名女詞人之一,並留下最悽美秋月詩!

最後一句雖然很老套,以景語結束,卻依舊出彩。“月在梧桐缺處明”,秋天梧桐素來蕭瑟,何況有“缺”,更奈何有“明”月這美景相襯,人事不圓、心情黯然之嘆在這些立意的疊加中被表現的淋漓盡致。

一個人的才情如何,只能讓作品說話。這首詩並不是詩人最好的作品,但詩味何如,讀者自可判斷。她的詩歌成就,與性別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