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股“寒流”讓韓日關係雪上加霜

齊魯晚報記者 趙恩霆

韓日關係要帶著幾分寒意進入2019年了!

12月20日,在日本海獨島(日本稱竹島)東北方100公里開外的公海,韓國海軍“廣開土大王”號驅逐艦在搜救遇險朝鮮漁船時,“巧遇”日本一架P-1巡邏機。這次相遇雙方擦出了“火花”——韓國軍艦對日方飛機進行了火控雷達照射(鎖定)。

火控雷達照射(鎖定)被認為是實施軍事打擊前的預備步驟。雙方對事情經過各執一詞:韓方稱,為了搜救遇險朝鮮漁船,軍艦出於人道主義目的才啟動雷達,進而自然會對進入探測半徑的日方飛機有所反應,而這是一個並非故意的常規操作;日方則指責韓方是有意為之,而且聲稱己方飛機不止一次遭到火控雷達照射。

為此,韓日兩國24日在首爾舉行外交部門局長級磋商,最終,會談不歡而散。這次外交糾紛導致本已不睦的韓日緊張關係進一步升級。

進入2018年第四季度以來,韓日關係便開始走下坡路。今年10月,韓國在濟州島舉行海軍國際閱艦式,原計劃日方受邀派艦船參加。但由於韓方堅決拒絕日方參閱艦船懸掛“旭日旗”進入韓國,而日方又拒不讓步,最後日本艦船沒有參加韓方閱艦式。

隨後,10月30日,韓國大法院(最高法院)判處日本最大鋼鐵聯合企業新日鐵住金公司賠償4名強迫赴日的韓國受害勞工每人1億韓元。日本對此反應相當強烈,首相安倍晉三、外相河野太郎均強硬表態,指責韓國違反韓日恢復邦交正常化時簽訂的《請求權協定》,甚至威脅訴至海牙國際法院。

但韓方不為所動,韓國大法院在11月29日再度判處日本企業三菱重工對二戰期間強徵的11名韓國勞工進行賠償。日方的反應可想而知,外相河野太郎聲稱韓方判決“完全無法容忍”,“從根本上推翻了日韓邦交正常化的法律基礎,令人極度遺憾”。

就在這兩次判決之間,韓國政府還在11月21日宣佈解散依據2015年12月28日簽署的《韓日慰安婦協議》所設立的“和解與治癒基金會”,這意味著韓方實質上廢除了這份協議。此舉招致日本政府強烈不滿,日方為此召見韓國駐日大使表達抗議,指責韓方不遵守雙方政府間協定。

從判賠勞工,到否定慰安婦協議,再到雷達照射,“三連擊”猶如三股寒流,迅速將韓日關係推向了寒冬。

受雙邊關係惡化影響,今年11月東盟與東亞合作系列會議期間,與會的文在寅和安倍晉三幾乎零互動。據報道,當時兩人只有過兩次接觸,第一次只握手沒說話,第二次只簡單寒暄了兩句。

說到底,韓日關係週期性波動的原因,是橫亙在兩國之間的、基於歷史問題延伸出的“慰安婦”問題和領土爭端難以解決。

圍繞“慰安婦”問題,韓日之間曾因韓方在日本駐韓外交機構門外樹立“慰安婦”銅像而齟齬不斷,日本一度召回駐韓大使表達抗議。就二戰時期強徵勞工賠償一事,日方堅持認為該問題在日韓1965年恢復邦交正常化時簽署的《請求權協定》中已經得到解決,但韓方則希望日方尊重判決。

獨島(日本稱竹島)領土爭端同樣屬於歷史問題的延伸,雖然火控雷達照射事件發生海域距離獨島還有相當距離,但在韓日關係已經出現倒退的情況下,韓方的操作無異於向日本展示一種姿態——在獨島問題上,強硬是歷屆韓國政府的一貫做法。

這次日方對遭到雷達照射不依不饒,一方面緣於這是技術層面的危險舉動,另一方面則是藉此表達對韓國此前做法的不滿,同時持續渲染韓方安全威脅,也符合日本政府持續增加防衛費、不斷擴張軍事力量的需要。

過去多年來,中日韓三角中的任一雙邊關係出現波動,都會累及三國領導人會晤機制、自貿區談判以及區域一體化進程。現在來看,本輪韓日關係危機尚處於步步升級階段,如何以及何時緩和將是2019年的一大看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