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來有三次之多的機會得到天下,但是被他白白浪費了

三國時期,群雄四起。有能力的人多了去了,可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成就一番事業。那麼有運氣好的人也就一定有運氣不好的人。劉備我們都知道,他其實算是白手起家。我們都知道劉備雖然被人家稱為皇叔,但其實就是個掛名,並沒有什麼實際作用。就比如說,人家幾個人坐在一起商量著天下大事,都沒什麼人把他當回事的。最多也就是在最後面給他一張小椅子坐著,然後象徵性的聽聽人家說的內容罷了。

劉備能有後來的一切,其實離不開的不是什麼家世,也不是什麼運氣,最主要的其實是劉備個人的鍥而不捨的努力。

他本來有三次之多的機會得到天下,但是被他白白浪費了

孫策這個人,雖然老爹孫堅也是一方諸侯,但孫堅死後家裡也敗落了,所以他那會兒可以說是舉目無親,甚至不得不給袁術打過下手,後來也是抓住了很多機會才成就一些事業。

再說到曹操,比起上邊那兩位,他條件確實好了一點。因為那時候曹家在當地頗有財貨,並且能讓曹操得到一筆還算豐厚的啟動資金。而行走江湖在亂世闖蕩,哪裡能沒有錢呢?也正是這些啟動資金讓曹氏集團能夠不斷招攬人才,並且助其最後雄踞一方。

他本來有三次之多的機會得到天下,但是被他白白浪費了

這樣說來,那到底誰才算是條件好的人呢?應該說唯一稱得上條件還不錯的就是袁紹了。袁紹這個人吧,出身比較好,家業大有底氣,號召人家跟隨他那是有說服力的。所以比起其他人,最開始掌握著統一天下的大權的人其實是袁紹。

他本來有三次之多的機會得到天下,但是被他白白浪費了

他有機會,而且機會還不小。袁紹原本可以一鼓作氣的殺了太監,然後便立下大功,以後大部分人必定會把袁紹當做精神領袖來看待。說不定他如果真的殺了太監,那麼天下便是他的了。可是,毀就毀在袁紹沒有抓住這個機會。最後被董卓搶先一步,不僅沒有成功還被迫逃出了洛陽城,

不僅這次,而袁紹命運的真正轉折點其實是官渡之戰。官渡之戰很有意思,本來袁紹無論怎麼打都會贏得勝利的。那時它擁有北方四州,可以說是實力最大的諸侯了。而且如果袁紹能夠耐住寂寞,有耐心的和袁紹耗下去,那麼鹿死誰手就尚未可知了。但袁紹卻是一再犯兵家之大忌,並且一再用兵去和曹操決一死戰。結果袁紹自然會敗給曹操了。反觀人家曹操,一手不咋地的牌,最後卻硬是讓人家打贏了,袁家勢力也就這樣為曹家所取代。

他本來有三次之多的機會得到天下,但是被他白白浪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