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在曹營並非一言不發,反而多次獻言進策,立下了不少功勳

提起來三國時期的忠義之士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典韋趙雲郭嘉諸葛亮關羽等人,這些人之所以能夠流芳百世受到人們的推崇,不僅是因為他們能力出眾,為人忠義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除了這些比較出名的忠義之士,還有一些人不太顯露,就比如大孝子徐庶,很多人都知道他為了老母親而棄劉歸曹,並且發誓一生不為曹操出謀劃策,是一個非常忠正之人。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可信,徐庶到了曹營之後並非一言不發,你知道他都做了哪些事情嗎?

徐庶在曹營並非一言不發,反而多次獻言進策,立下了不少功勳

由於羅貫中先生一直秉承著尊劉抑曹的原則,而且為了凸顯書中的人物形象,所以對於很多人物和他們所作的事情都有所改編,這就導致了真實歷史上的人物和三國演義之中的形象造成了不小的偏差。有很多在人們眼中是忠義厚道的人物,在歷史上卻是另一番面目,今天我們就來說幾個典型的例子。

徐庶在曹營並非一言不發,反而多次獻言進策,立下了不少功勳

首先是曹操前期的超級大謀士陳宮,他在書中被塑造成一個極其忠義講信用的謀士,不僅釋放了因刺殺董卓被殺的曹操,還跟他一起闖蕩天下。其後在看穿曹操狡詐的面目之後就毅然決然的離開,最後更是寧死不屈成為曹操刀下亡魂,這樣大義凜然的人物形象實在讓人感動。其實歷史上的陳宮並非如此,曹操對他非常信任所以讓其留守兗州,然而陳宮卻在曹操率軍出征的時候反叛,迎接呂布進入兗州,這種背後捅刀子的行為實在有些為人所不齒。

徐庶在曹營並非一言不發,反而多次獻言進策,立下了不少功勳

再比如陶謙,書中將其描寫為一個謙遜仁愛的老者形象,甚至為了治下百姓甘願將徐州讓給劉備,實在是非常難得的一州之牧。然而真實歷史上的陶謙卻對當地的百姓剝削壓迫,還曾經坑過曹操公孫瓚劉備等數位梟雄,人品並沒有大家心目中想象的那麼好。今天我們要說的徐庶同樣也被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之中給極力美化了。

徐庶在曹營並非一言不發,反而多次獻言進策,立下了不少功勳

說到徐庶,眾所周知他一開始投靠了劉備,後來因為老母親被曹操脅迫才不得已離開劉備前往曹營,他在臨走的時候向劉備說道終身不為曹操設一謀獻一策,這種忠義之士實在令人感動,所以歷來受到人們讚譽。然而真實歷史上的徐庶卻並非如此。

徐庶在曹營並非一言不發,反而多次獻言進策,立下了不少功勳

第一點就是徐庶的母親確實被曹軍俘獲,但是徐庶是自己主動離開,而非受到曹操的脅迫。根據三國志中的記載,徐庶的母親落入曹軍手中,徐庶主動向劉備請辭,說道我本來想要和將軍你共同成就一番大業,但是如今我的母親卻被曹軍俘虜,我現在實在無法靜下心來去想別的事情,在你手下也無法幫忙,不如就讓我離去吧。劉備同意之後徐庶就離開了,並且投靠到曹操麾下,這期間曹操並沒有對其進行逼迫。在魏略中記載,當時劉備沒有攻取荊州的勝算,在這種沒有希望的局面下,徐庶和石韜石廣元等人投靠曹操,是主動上門的而非被迫。

徐庶在曹營並非一言不發,反而多次獻言進策,立下了不少功勳

第二點就是徐庶沒有對劉備許諾過什麼不獻一計一策,劉備也沒有對此進行過任何表示。當時雙方離別的時候徐庶並沒有過多言語,劉備雖然愛慕賢才非常不捨,但是也沒有對其進行過多的挽留。當時正逢戰敗失利,軍心不穩,有人離開也很正常,而徐庶的母親又在這個時候被敵軍俘獲,劉備也沒有對其強加挽留。

徐庶在曹營並非一言不發,反而多次獻言進策,立下了不少功勳

第三就是徐庶在曹營之後的地位。根據魏略中的記載徐庶在魏國建立後,曾經擔任過校尉太守等職務,雖然這些官職不是很高但是也不是一般的人就能當得起的。如果徐庶在曹營真的一言不發,沒有出過任何力的話曹操和曹丕等人又怎麼可能給他官當,而且曹操手下謀士雖然但從來不養無用之人,曹操之所以能夠將徐庶一直留在麾下,肯定是因為曹操在某些時候要用到他。

徐庶在曹營並非一言不發,反而多次獻言進策,立下了不少功勳

第四就是徐庶為曹丕舉薦人才。徐庶有沒有對曹操獻計還不好說,但是他確實為曹丕舉薦過人才。曹丕在世子之爭中一開始落於下風,就向徐庶請教,徐庶就給他推薦了司馬懿這個人,曹丕得到他之後很快就佔據了上風,這對於曹魏集團也具有深遠的影響。

徐庶在曹營並非一言不發,反而多次獻言進策,立下了不少功勳

你對徐庶在曹操麾下的表現是怎麼看待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