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訪談」天雲數據中心楊濤:邊緣計算,打通雲原生應用“最後一公里”

「We访谈」天云数据中心杨涛:边缘计算,打通云原生应用“最后一公里”

近年來,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雲服務產品的紛紛落地和應用,5G的發展以及人工智能的出現,推動著數據中心的發展 ,掀起了建設數據中心的浪潮,同時也對數據中心提出了新的挑戰。

數據中心在中國近20多年的發展是緊隨著信息化、互聯網、雲服務和IOT的應用在不斷更新的,隨著越來越多的雲計算數據中心出現,它們與以往政企數據中心相比,不再是僅追求高可靠性,更多的是關注高效性、節能和靈活擴展性。

此次,中國IDC圈通過對天雲數據中心科技公司高級副總裁楊濤進行專訪,梳理出天雲數據中心在綠色節能、冷卻技術、預製模塊化數據中心等建設中的進展。

「We访谈」天云数据中心杨涛:边缘计算,打通云原生应用“最后一公里”

天雲數據中心科技公司高級副總裁楊濤

在數據中心建設的浪潮中,天雲數據中心開發出了什麼樣的解決方案,來應對當前數據中心的發展,又是怎樣來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的?

天雲數據中心的解決方案主要總結為三類,分別是模塊預製化、混合自然冷卻製冷和靈活部署的邊緣計算數據中心。模塊預製化數據中心比傳統數據中心節省30%~50%以上的建設週期,運用BIM技術手段設計,採用工廠預製化生產,滿足工業4.0的技術標準,現場快速裝配交付,是很好的高效建設方式。

數據中心是高耗能的產業,節能一直大家追求的方向,天雲提出的混合組合式自然冷卻技術,包括直接新風製冷、間接蒸發自然冷卻等技術,適用於大多數場地和地區,有效的將數據中心PUE控制在1.3以下,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可以達到1.1的優良指標。

天雲數據中心注重綠色數據中心的開發、製造和建設,在綠色節能方面,天雲有怎樣的技術創新?在數據中心冷卻方面,天雲數據中心有怎樣的產品?

我們在中衛為某國際知名雲服務公司建設的大型數據中心,採用全新風方式製冷,已經運行兩年以上,從運行反饋效果來看非常可靠,並且節能效果突出。新的數據中心規範GB50174-2017指出“冷通道或機櫃進風區域的溫度18~27度”,這就為利用室外空氣製冷提供了更多的時間段,在大多數北方地區,60%以上的時間可以利用到室外空氣製冷,因此free-cooling產品應用場景越來越廣。

天雲的綠色節能製冷設備包括直接和間接兩大類,如直接新風AHU和間接蒸發製冷設備等,製冷量覆蓋了50KW到300KW的範圍。天雲的自然冷卻製冷設計沿用了模塊化組合設計模式,具有多功能組件、多製冷模式、多控制策略的特點。

天雲擁有數據中心預製工廠,您覺得預製模塊化數據中心建設有什麼優點?為什麼?

天雲是最早倡導預製化建設思路的廠家之一,2015年我們在建成了深圳鹽田數據中心,是一個完全在框架上的數據中心,這是預製化建設的雛形和嘗試。

同時我們一直在預製化道路上不斷研發,2017年底我們的CF900A方案獲得Uptime的Tier-Ready認證,這是一種1MW的252個機櫃的100%的預製化解決方案。2018年我們在雲基地的中國大腦項目上就是採用了這種成熟的預製化方案。目前天雲在無錫擁有上萬平米的預製化工廠,在江蘇正在籌建3萬平米的廠房。因此我認為,天雲預製化具有技術先進、方案成熟、生產能力強,產線規模大的特點。

相比於其他的預製化數據中心服務商,天雲數據中心有怎樣的競爭優勢?

天雲在國內和美國擁有強大的研發力量,申請Uptime認證也是看好國際市場。這個市場很大,未來數據中心市場25%以上會用到預製化技術。天雲在預製化設計方面廣泛採用BIM設計,並且開發一套天雲自己的BIM軟件。

另外生產能力和規模非常重要,天雲到2019年將會擁有3萬平米以上的廠房,具備完整的鋼結構、集裝箱、間接蒸發製冷、新風AHU的生產加工能力,另外我們還會上一套全國最先進的噴塗線。

針對當前數據中心的發展狀況,天雲數據中心在發展過程中有什麼樣的發展戰略?

前面講了很多的模塊預製化數據中心和自然冷卻設備的內容,這都是在數據中心發展走向成熟需要經過的必然階段。邊緣計算解決的“最後一公里”雲原生應用的供應問題,成為雲計算在未來發展中的重要落地支撐,邊緣計算和雲計算勢必彼此融合,進入“邊雲協同”的新階段。

從應用技術的角度講,智能、高速、綠色逐漸成為數據中心佈線技術發展的趨勢,也將左右數據中心產業未來發展。5G時代的到來推動了IOT、AI的運用,分佈式邊緣數據中心將是所有基礎設施提供商都需要搶佔的市場。天雲已經建立邊緣計算研發團隊,目標不再是單一的預製化機房,而是包括網絡、軟件、硬件和運營的全方位的邊緣計算解決方案。

徵稿啦

IDC圈公眾號秉持著「與千萬人共成長」理念,如果你有優質的文章:或是行業熱點事件、技術趨勢的真知灼見,或是深度的應用實踐,歡迎投稿!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We访谈」天云数据中心杨涛:边缘计算,打通云原生应用“最后一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