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反擊戰(一)——強弩之末

蘇德戰爭自1941年6月22開始之後的3個月,蘇軍已經損失了280餘萬人,此時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直逼莫斯科,在希特勒看來,形勢一片大好,德軍沉浸在速勝蘇聯的幻想中。

莫斯科反擊戰(一)——強弩之末

為了保衛莫斯科,斯大林在莫斯科的周圍重建了2道防線,集結了125萬大軍和990輛坦克、677架飛機、7600門各型火炮,這些部隊又科涅夫和葉廖緬科上將指揮。在希特勒看來,這是蘇聯最後的預備隊和有生力量,只要殲滅這些部隊並打下莫斯科,那麼蘇聯也將完全戰敗。為此,德軍最高統帥部制定了“颱風”行動,德軍計劃先以斯摩稜斯克—莫斯科這條線作為中央基準線,兵分兩路進行鉗形包圍,在蘇軍西方面軍後方約80英里的維亞濟馬會合,先殲滅蘇軍主力,然後再進攻並佔領莫斯科。中央集團軍群作為主攻莫斯科的部隊得到了極大的加強,共集結了180萬大軍,然而事與願違,此時的德軍並不是剛開戰時的那般爪牙鋒利,不少部隊損失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

莫斯科反擊戰(一)——強弩之末

原本希特勒要求在9月中旬就發起莫斯科戰役,而當時中央集團軍群的主力還在參加基輔會戰無法抽身,德軍的後勤系統也是混亂不堪,蘇聯境內大量被破壞的道路、鐵路和橋樑需要修復,為下一階段作戰準備的物資還遠遠沒有到位。德軍後方佔領區還有數量龐大的游擊隊時常襲擊德軍的交通線,威脅著德軍的補給。德軍各個作戰師的傷亡和損失也需要補充和休整,到9月23號為止,德軍已經損失了幾十萬士兵,幾乎所有步兵師只剩下了三分之二的作戰力量。

莫斯科反擊戰(一)——強弩之末

裝甲師作為攻擊的矛頭損失更慘,很多裝甲師的坦克數量都只剩下了幾十輛。以第二裝甲集群為例,該集群的統帥是大名鼎鼎的閃電戰創始人—古德里安。第二裝甲集群作為中央集團軍群的矛頭,可以說從巴巴羅薩開始後就所向披靡,南下參加完基輔會戰以後又立刻準備發起莫斯科戰役,德軍第二裝甲集群的矛頭第三裝甲師更是隻剩下了個位數的坦克。從9月24號德軍開始為第二裝甲集群補充人員和裝備,竭盡所能的為古德里安補充急需的坦克和物資,同時將第48摩托化軍劃撥到古德里安麾下,即使是這樣,整個第二裝甲集群也才勉強湊到了450輛坦克,第二裝甲集群下屬的各個裝甲師坦克數量還是處於兩位數。

莫斯科反擊戰(一)——強弩之末

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希特勒還是強行發動了進攻莫斯科的戰役,9月30號,”颱風“行動開始了。由於整個第二裝甲集群剛參加完南線的基輔戰役不久,所以集群位置偏南,同時第二裝甲集群損失慘重,所以在”颱風“行動中淪為配角,在布良斯克方向擔任助攻。第3、第4裝甲集群在維亞濟馬方向擔任主攻。

莫斯科反擊戰(一)——強弩之末

這個時候的蘇軍也不再像開戰之初的那般驚慌失措,在斯大林不惜一切保衛莫斯科的號召下,德軍進攻中幾乎抓不到俘虜,往往德軍攻佔陣地後發現屍橫遍野卻沒有生還者。蘇軍為了彌補軍隊人數的不足,組建了大量的民兵營,每個營由500—700人組成,德軍進攻路線上的所有城鎮都配置了若干民兵營駐守,在野戰中民兵營也許不堪一擊,但是巷戰中民兵營卻可以拖延消耗德軍的有生力量,挫傷德軍進攻的銳氣。蘇軍還投入了大量經過訓練的自殺式軍犬,專門襲擊德軍的坦克,這些軍犬揹負著炸藥包,鑽入德軍坦克車底然後引爆。除此之外,蘇軍還部署了”喀秋莎“火箭炮,對進攻中的德軍縱隊進行覆蓋,給德軍造成了重大傷亡。此刻的德軍再也不像巴巴羅薩開始時的那般輕鬆的,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價,然而更可怕的還在後面,更慘烈的戰鬥還在等著德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