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追尋14萬華工的背影

今年,

是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週年。

百年前,

在硝煙瀰漫、殘酷血腥的

歐洲西線戰場,

14萬華工

以汗水、鮮血和生命

鑄就了一段悲壯的歷史。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你是否知道,

這14萬人中,

山東老鄉就佔了8萬!

在英法軍隊中,

他們搬運武器、修築工事,

清理道路、搶救傷員,

有的甚至直接參加了戰鬥,

近2萬人魂斷歐陸,埋骨他鄉。

他們的墓碑朝向東方,

遙望那再也回不去的故鄉。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戰爭結束後,

絕大部分華工被遣返回國,

3000餘人留在法國,

成為最早的一批旅法華人華僑。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這群普通的華工,

為恢復世界和平揮灑的血汗,

為東西方文明交融譜寫的序曲,

為中國走向國際化進行的艱辛探索,

經過百年的沉澱愈發清晰!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

“一戰華工史料圖片展”

瞭解百年前他們的故事……

華工招募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一戰歷時4年,

傷亡人員達3000萬。

戰爭的巨大傷亡使交戰雙方

人力資源極為匱乏,

英、法等國招募華工由此而生。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英國招募華工的首選地本來是香港,

但鑑於南方人難以適應歐洲

北部冬天的寒冷氣候,

英國軍方決定在其租借地威海

招募較為強壯的北方人。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1916年,

英國在威海設立了招工局,

一批批從山東和其他省份招募的華工

集中到這裡。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華工軍醫為華工檢查眼睛。

英、法對所招華工身體素質要求很高,

如同英、法新兵入伍的檢查一樣嚴格。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軍醫為華工接種預防傷寒的疫苗。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通過體檢的華工會獲得一個銅手鐲,

鐲子是他們當時出國的“護照”。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華工在登記表上按下指紋。

指紋驗證被用於各種用途,

如工資支付或在遇難後進行身份識別。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英國招募的第一位華工畢緒忠(第1號)

及其登記表。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身著制服的華工和軍官合影。

通過初步體檢後,

招募方發給華工一套乾淨的制服。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在待發所席地吃飯。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1917年,華工在軍官指導下,

在威海海灘進行體操訓練。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英國在招募華工的同時,

亦招募了一批翻譯人員。

這些翻譯人員大部分是來自

北京、天津、上海的學生。

遠涉重洋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1917年,

華工整合完畢,登船赴歐。

華工赴歐的航線為輪船南下印度洋,

入蘇伊士運河,經地中海到達法國。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艙內人多擁擠,衛生條件差,

華工們躲到甲板上透氣。

在旅途開始階段,

四分之三的華工都飽受暈船的折磨。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1917年2月17日,

華工搭乘的亞多士號遊輪

在地中海被德國潛艇擊沉,

543名華工遇難。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德國實行無限制潛艇戰後,

為了保證安全,

大多數華工改為跨越太平洋,

穿過加拿大,橫跨大西洋前往法國。

儘管躲過了德國潛艇的威脅,

但這條路線要走二三個月左右。

不少華工還未到達目的地歐洲就已喪生。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戰勤保障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英、法對他們施行嚴格的軍事化管理。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北方華工一般比南方人更高大強壯,

能用一隻手舉起一袋燕麥,

把它扛到肩膀上。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華工在英國軍官的指導下,

將9.2英寸的彈藥裝載到彈藥列車上。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華工在瓦塞爾修築工程。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華工粉碎並裝運石塊用來鋪路。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華工和英國軍官在加來附近

執行爆破任務。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在法國阿拉斯附近,

華工把沙袋填滿堵在路上,

阻止德國人前進。

不少華工在清理戰場期間

因啞彈爆炸喪生。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異鄉生活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天性樂觀的華工。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在布爾堡,華工閱讀家書。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華工把辛苦賺來的工錢

存入英國人專門為他們建立的儲蓄銀行。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在嚴格的管理和西方文明的影響下,

華工比以往更加註重個人衛生。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山東人喜食饅頭,

華工廚師常常蒸饅頭當作主食。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華工工作繁重,生活枯燥,

有技藝的人常常演唱、說書,

娛樂大家。

戰後遣留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英國於1918年11月1日,

遣送第一批生病的365名華工回國。

其餘華工的遣返工作

於1919年2月14日開始,

最後一批華工

於1920年9月13日到達青島。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華工性情淳樸,

受到法國女士青睞。

一戰後,大約有3000名華工

因與法國婦女結婚

或者收到新的僱傭合同而留在法國。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留法華工張長松1917年

到法國做搬運工,

戰後娶妻生子,

定居法國機械城。

铭记历史!追寻14万华工的背影

時代的車輪不停轉,

華工的故事永流傳。

14萬一戰華工的英勇事蹟,

永遠不會被歷史遺忘。

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

覺得不錯,請點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