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研究」石油天然氣行業研究報告

「行業研究」石油天然氣行業研究報告


報告概要

石油產品是重要的戰略資源,是中國僅次於煤炭的第二大能源消費品,目前已經成為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國原油儲量不高,但成品油消費量大,對外依存程度高,原油定價受國際原油價格影響很大,石油原油價格的頻繁、劇烈波動對石油天然氣企業經營業績的穩定性造成一定影響;近年來中國石油天然氣行業迅速發展,煉油產能大幅增長,但在行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全行業煉油產能過剩較為嚴重、地煉企業盲目擴張常減壓裝置,裝置較為落後、油品質量較差和環保重視不足等問題;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傳統的成品油需求難以支撐石油煉製行業的快速發展,以石腦油為原料發展原油深加工業務將成為未來行業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

為了支持和引導煉油行業企業科學發展、良性競爭,中國政府也出臺了多項相關政策,對石油天然氣企業在環保標準、油品升級、稅收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對企業的成本控制、依法經營管理及環保投入方面帶來新的挑戰。

展望2019年,石油天然氣行業內企業信用資質分化較為嚴重,行業中下游企業整體信用資質較弱,在行業供給過剩、原油價格劇烈波動、環保要求趨嚴及緊信用的背景下,業內企業違約風險及流動性風險上升,部分企業信用風險已經暴露,缺乏外部支持、外部融資渠道有限的企業將面臨較大的流動性壓力,未來可能會因銀行抽貸、互保及實控人風險等諸多因素加劇信用風險的集中爆發。

一、行業概況

石油產品是重要的戰略資源,是僅次於煤炭的第二大能源消費品,目前已經成為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石油天然氣行業鏈條包括原油開採、煉製、成品油銷售、石化產品再加工以及天然氣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石油產品種類繁多,並與其他化工鏈條存在交叉。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支柱行業,石油天然氣行業具有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雙重特徵,且行業發展受國家多方位管控,進入壁壘較高。

石油開採業方面,截至2017年底,行業規模以上企業293家,2017年全年累計主營收入9201.5億元,同比增長17.6%;2017年實現利潤總額329.8億元,2016年為虧損550.8億元。儘管行業效益總體上明顯改善,但利好主要來自於天然氣開採方面,受中國石油開採成本偏高影響,原油開採業仍有近六成企業虧損;效益繼續惡化,原油開採業淨虧損11.5億元,連續第二年虧損。原油開採業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石油加工業方面,截至2017年底,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1366家,累計主營收入3.42萬億元,同比增長21.5%;利潤總額1911.5億元,增長14.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28.2億元,增長5.6%;資產總計2.05萬億元,增長12.3%;資產負債率57.35%。

二、行業分析

(一)原料供給

原油是煉油企業重要的優質原材料,為不可再生資源,2017年中國原油產量1.92億噸,同比下降 4.00%,產量創2010年以來新低;天然氣產量(含煤層氣,下同)1474.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50%。2018年前三季度原油產量1.41億噸,同比下降2.19%;天然氣產量(含煤層氣,下同)1161.7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85%。中國原油儲量在世界僅排第12位,已探明的石油儲量佔全球石油總儲量的1.30%,但中國的油品消費量在世界卻名列前茅,自身儲量不足成為中國煉油行業長期發展的重要瓶頸,當前所需能源缺口主要依靠進口彌補。

中國原油市場的對外依賴程度較高,2017年中國原油進口量達4.20億噸,同比增長10.12%,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原油進口國。2017年中國原油供應進口依賴程度達69.31%,同比上升3.39個百分點;2018年前三季度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達70.31%、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43.00%,顯示出中國油氣對外依賴程度增加,原油進口主要來自沙特、俄羅斯、安哥拉、伊拉克等國。


「行業研究」石油天然氣行業研究報告


原油定價

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主要受供需兩方面影響,供給方面影響因素主要來自石油輸出國,特別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石油產量政策以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石油儲備,需求因素主要是世界經濟的發展狀況;短期影響因素包括金融危機、軍事衝突及國際金融資本炒作等。國際原油價格的參照標準主要是紐約WTI期貨價格和北海布倫特期貨價格。國內原油定價方面,2009年5月國家發改委公佈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中規定:國內市場原油價格由企業參照國際市場價格自主制定;中石化和中石油之間互供原油價格由購銷雙方按國產陸上原油運達煉廠的成本與國際市場進口原油到廠成本相當的原則協商確定;中石化、中石油供地方煉廠的原油價格參照兩個集團公司之間互供價格制定;中海油及其他企業生產的原油價格參照國際市場價格由企業自主制定。

從近年來原油市場價格變化來看,2013年,國際石油市場供需基本面相對寬鬆,國際原油價格高位震盪,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結算(連續)全年平均價格為108.70美元桶,同比下降2.97美元/桶,WTI原油期貨結算(連續)全年平均價格為98.05美元/桶,同比增長3.91美元/桶。2014年上半年,原油現貨價格整體延續了2013年的波動走勢,但下半年受美聯儲退出QE、全球原油供大於求、歐美聯手抑制投機資金對油價炒作及歐佩克(OPEC)宣佈不減產等多重利空因素影響,國際原油價格在短期內大幅下跌,降至 45~55 美元/桶的低位。2015年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行,連續跌破多個支撐價格,截至2015年12月31日英國北海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為35.70美元/桶。自進入2016年以來,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受主要原油供應國減產預期的影響,呈現反彈趨勢,2017年OPEC和俄羅斯減產執行順利,基本完成減產目標,11月30日OPEC大會上沙特、俄羅斯、伊拉克等國延長減產協議9個月至2018年底,截至2017年12月底,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結算(連續)價格和WTI原油期貨結算(連續)價格分別上升至66.51美元/桶和60.42美元/桶;2018年原油期貨價格震盪上升,截至2018年9月底,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結算(連續)價格和WTI原油期貨結算(連續)價格分別為82.74美元/桶和73.25美元/桶,較2017年底分別上升24.40%和21.23%。2018年10月開始,原油價格結束了2016年以來的上漲趨勢,受OPEC減產不及預期、美國原油庫存超預期增長及美國對伊朗制裁不力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原油價格快速下跌,從10月初北海布倫特原油約85美元/桶的期貨結算價快速下跌至2018年11月底約58美元/桶的價格,2個月時間原油期貨價格下跌近32%。


「行業研究」石油天然氣行業研究報告


展望2019年,原油仍然受到美國原油供給量不斷上升、美國對伊朗制裁緩和及OPEC減產力度存疑等因素影響,價格上漲缺乏供需基本面的支撐,但是也應看到,在較為複雜的國際政治局面下,突發的地緣政治事件會在短時間內刺激原油價格出現較大變化,整體原油價格變動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總體來看,中國原油供給量不大,但油品需求大,對外依存程度很高;原油定價市場化及國際化程度高,中國原油定價受國際原油價格影響很大,近年來原油價格波動明顯,給全行業企業經營業績的穩定性帶來一定影響。

(二)中游加工

石油加工業是石油化工行業中游,主要產品為成品油和化工原料等。目前中國的煉油行業呈現出以兩大集團為主導,多方競爭共存的多元化格局。自1998 年兩大集團重組以來,由於實現了上下游一體化和產供銷一體化,中國煉油企業和煉廠的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在國際煉油業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2017年全國原油加工能力7.72億噸/年,佔全球煉油能力的15.76%,居世界第二位。2017年新增能力4000萬噸/年,新增仍主要來自於國有企業,而地方煉油企業為取得“兩權”淘汰落後能力 2240 萬噸/年,行業同比淨增1760萬噸/年。截至2017年底,三大國有石油公司煉油能力佔全國煉油能力的66.14%,地方煉油企業佔31.40%,其他為煤基油品及外資企業產能。雖然近幾年大量落後產能遭到淘汰,但隨著國內煉油能力重拾增長,過剩形勢還將持續加劇,初步估計目前中國煉油能力在計入必要的出口後仍至少過剩約8000萬噸/年。隨著近年來國家不斷推進行業改革和轉型升級,小型、單位能耗偏高的一次落後產能淘汰加速,千萬噸級項目不斷落地,煉廠平均規模逐年提升,截至2017年底,全國千萬噸級煉廠共25家,較上年底增加1家,合計煉油能力3.37億噸/年,佔全國的43.7%,較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顯示出行業規模化發展態勢。惠州煉廠成為中國第四家 2000 萬噸/年級世界級煉廠。雖然中石化、中石油的煉廠平均規模已基本達到世界煉廠平均規模,分別為743萬噸/年和746萬噸/年,但由於國內其他煉油企業規模較小,國內煉廠平均規模僅413萬噸/年,與世界煉廠平均規模754萬噸/年仍有較大差距。

對於石油加工企業來說,其主要盈利在於賺取原料油採購價與成品油售價的差額,2017年下半年開始原油價格持續上升,雖然短期內提高了原料油儲備高的煉油企業的盈利水平,但長遠來說給煉油企業帶來了一定的成本控制壓力,2018年10月開始原油價格快速走跌,影響了石油煉製企業的經營穩定性,持有大量原油/成品油存貨的企業將面臨一定的跌價風險。

原油加工量

原油加工量方面,2017年原油加工量繼續保持增長,加工量5.68億噸,同比增長5.0%;全國煉廠開工率同比上升1.9個百分點至73.7%的近年來最高水平;2018年前三季度原油加工量為5.05億噸,同比增長20.81%,主要系在進口原油使用配額髮放及原油價格持續攀升的情況下,地方煉廠開工積極性較高所致。同時,原油加工呈現出地方煉油企業開工率提高、大型國有石油公司煉油開工率下降的分化,以往二者巨大的產能利用率差距得以收窄,以最為典型的山東地煉常減壓裝置開工率為例,2015年以來開工率呈上升趨勢,2018年初上升至近年來最高點約67%,受環保及會議召開等因素影響,開工率在2018年二季度出現明顯回落,三季度開工率快速回升。成品油生產方面,2017年全國成品油產量(汽、煤、柴油合計,下同)3.58億噸,增長3.0%,其中,柴油產量1.83億噸,增長2.4%;汽油產量1.33億噸,增長3.0%。汽煤柴油收率受部分餾分油轉而生產化工用油影響,略微下降,煉廠生產柴汽比與上年基本持平。汽煤柴油淨出口量經過兩年的高速增長後大大放緩,同比僅增長 6.8%,噸油利潤連續 3年實現增長。


「行業研究」石油天然氣行業研究報告


行業佈局

由於歷史以及地區發展不平衡等原因,中國煉油能力及佈局與經濟發展不完全匹配。西南、華南等部分區域能力不足,需要調入,而東北、西北等地區能力明顯過剩,大量外運。中國成品油目前總體的主要流向大致呈“北油南運”、“西油東調”的格局。

中國煉油工業佈局特點:一是靠近油源。黑龍江、遼寧、新疆、陝西、甘肅等省是中國主要石油產地,油田周圍建立起大型煉廠就地加工煉化,便於節省運輸成本,也帶動當地經濟,創造就業;二是靠近市場。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帶, 也是中國主要的成品油消費市場,廣州石化、茂名石化、上海石化、金陵石化、鎮海煉化、大連石化等大型煉廠均集中於這些地區,貼近市場,能較好地滿足市場需要。環渤海灣、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國內三大煉化產業集群區,集中了全國約七成的煉油能力;三是靠近沿海沿江。大連、天津、上海、鎮海、茂名、南京、武漢等地煉廠由於有沿海、沿江碼頭,便於原油資源的運達。

地煉企業“雙權”發放

地煉企業,即除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其他大型央企(中國化工、中化集團)之外的地方煉油企業,對於中國成品油市場穩定供給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由於中石油、中石化佔據著中國原油勘探開採的壟斷地位且具有絕對份額的原油進口權及成品油銷售能力,再加上2015年以前國家對原油進口資質進行嚴格限制,地煉企業獲得的原油遠不足以滿足其生產需求,只能依靠少量不穩定的原油和大量高成本的燃料油,許多地煉企業因油源問題開工不足甚至停工檢修,因此長期以來,油源問題一直是制約地煉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5年2月16日,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進口原油使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宣佈允許符合條件的地煉廠在淘汰一定規模落後產能或建設一定規模儲氣設施的前提下使用進口原油,此後,地方煉廠開始積極申請進口原油使用權;2015年7月22日,商務部發布了《關於原油加工企業申請非國營貿易進口資格有關工作的通知》,降低了非國營企業進口原油的要求。2017年4月27日,國家發改委發佈《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有關原油加工企業申報使用進口原油問題的通知》,自2017年5月5日起,國家發改委停止接收有關原油加工企業使用進口原油的申報材料,對2017年5月4日前已按規定完整提交申報材料的企業,繼續開展後續核查評估等工作。截至2018年10月底,已批及公示中的進口原油使用配額達1.30億噸。

“雙權”的發放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地方煉油企業的原料油供應,從而帶動了山東地煉企業常減壓裝置開工率的持續上升。

加工工藝

石油煉化加工過程主要包括一次加工、二次加工和三次加工三個階段。其中,一次加工是將原料油加入常減壓裝置,用蒸餾的方法分離成輕重不同餾分,以拔出原料中所含的化工汽油和柴油,包括原油預處理、常壓蒸餾和減壓蒸餾。二次加工是通過催化裂化、石油焦化和加氫裂化從而達到重油輕質化的過程,又稱為重質油深加工;三次加工主要指將二次加工產生的各種氣體進一步進行脫硫加氫的處理,實現精細脫硫和加氫穩定,產生標準氣態油。受資金及原料油品質限制,很多地方煉廠尤其是地煉企業投建煉化裝置並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以常減壓裝置、催化裂化裝置、延遲焦化裝置、加氫精制裝置、催化重整裝置及烯烴深加工裝置的順序添加,存在產業鏈匹配性較差問題。在以一次常減壓規模判斷企業加工實力時期,儘管開工率較低,地煉企業仍擴張常減壓裝置,因此裝置結構普遍存在常減壓規模很大但二、三次加工能力不足的“頭重腳輕”現象,在當前環保壓力趨嚴、對油品質量要求不斷提升的情況下,常減壓裝置過大而綜合加工能力不足的企業很難保障其達標油品的生產,部分原料油只能經過常減壓裝置進行“粗加工”,缺乏二、三次加工的地煉企業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可生產優質油品企業的代工廠。

總體來看,由於資源賦存和地區發展等原因,中國成品油流向大致呈“北油南運”、“西油東調”的格局,煉油能力集中於山東、遼寧和廣東等省份;近年來中國石油天然氣行業迅速發展,煉油產能大幅增長,原油加工量也持續增長,但在行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煉油產能過剩較為嚴重、地煉企業過去盲目擴張常減壓裝置,裝置較為落後,油品質量較差等問題;2017年下半年開始原油價格持續攀升,雖然短期內提高了原料油儲備高的煉油企業的盈利水平,但長遠來說給煉油企業帶來了一定的成本控制壓力,2018年10月開始原油價格快速走跌,影響了石油煉製企業的經營穩定性。

(三)下游銷售及產品定價

成品油、天然氣和化工產品(即石腦油制化工品)銷售為石油化工行業下游,其中又以成品油和天然氣銷售為主。2017年中國石油及天然氣表觀消費量7.99億噸(油當量),同比增長7.4%,增速比上年加快3.1個百分點。其中,原油表觀消費量6.07億噸,增長5.0%;天然氣表觀消費量2393.90億立方米,增長15.3%,佔石油天然氣比重為27.0%,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隨著工業、交通、房地產等領域出現回暖,拉動成品油消費重歸增長區間,2017年全國成品油消費量約為3.25億噸,同比增長3.2%,回升 3.7 個百分點,其中汽油消費結構較為單一,主要需求來自機動車群體的下游需求,2017年汽油消費量在乘用車銷量下滑、限行限售、新能源汽車與共享出行等因素衝擊下,全年表觀消費量1.23億噸,增速僅為3.0%;中國工業生產回升、煤炭運輸回暖、快遞物流高速增長,拉動柴油消費重歸正增長。全年柴油消費量1.68億噸,同比增長 2.0%,增速較上年回升7.0 個百分點;煤油需求主要集中於民航用油,受航空、貨運週轉量持續高增長影響,煤油需求強勁,表觀消費量為0.33億噸,同比增長10.5%,增速回升1.3個百分點,同時淨出口有所減少,反映出航空業內需仍在擴張。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預計未來成品油需求難以高速增長。2018年前三季度汽、柴油表觀消費量分別為0.94億噸和1.19億噸,同比分別增長2.88%和下降0.36%。

天然氣方面,受近年來居民、採暖和工業煤改氣工程推進明顯加快和國家戰略儲氣庫的逐步建設影響,2017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保持高速增長,全年天然氣(含頁岩氣、煤層氣)表觀消費量約為2352億立方米左右,同比增長17.0%,佔一次能源總消費量比重已達到7.0%,消費增量創歷史新高;2018年前三季度天然氣表觀消費量2037億立方,同比增長17.44%。中國天然氣產量與消費量缺口巨大,對進口依賴增加,且季節性供求矛盾明顯,河北、山東、山西、陝西和河南等省份部分地區2017年冬季甚至出現供應緊張和限量、斷供情況,儘管政府部門通過推動上游供氣企業加大氣田產量與採購 LNG 現貨、壓減非居民用戶等方式保障居民生活和採暖用氣,但市場仍存在較大供需缺口,因此2017年四季度至2018年一季度液化天然氣價格呈現出迅速攀升的特點,2018年二季度隨著供暖季結束,民用天然氣需求下降,液化天然氣價格大幅回落。


「行業研究」石油天然氣行業研究報告


「行業研究」石油天然氣行業研究報告


石腦油方面,石腦油是用於化工原料的輕質油,其主要用於管式爐裂解制取乙烯、丙烯、催化重整製取苯、甲苯及二甲苯。中國乙烯、芳烴等大宗基礎原料進口量較大,聚乙烯等下游產品的自給率不到60%,近年來主要用於下游化工原料的石腦油呈現出不同於汽柴油的消費需求增速,2016年石腦油表觀消費量為3944.84萬噸,同比增長12.72%;2017年石腦油表觀消費量有所放緩,同比增長3.06%,近年來持續呈現增長趨勢。


「行業研究」石油天然氣行業研究報告


總體來看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傳統的成品油需求難以支撐石油煉製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國乙烯、芳烴等大宗基礎原料進口量較大,以石腦油為原料發展原油深加工業務將成為未來行業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

產品定價

中國成品油定價具有專門的價格形成機制。2013年3月26日,國家發改委發佈《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發改價格【2013】624號),提出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成品油調價週期由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取消掛靠國際市場油種平均價格波動4%的調價幅度限制,同時調價幅度如低於每噸50元時,不作調整,並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衝抵。新定價機制使國內外價格聯動更加密切,調價頻率明顯加快,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機需求。2014年下半年以來,世界石油市場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國際市場油價從每桶110美元快速下跌至40美元以下,成品油價格機制在運行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適應的問題。過低的油價不利於中國石油產業的長期健康發展,也不利於新能源和可替代能源發展。2013年中國政府15次調整國內汽油、柴油價格,汽油標準品價格累計上漲人民幣5元/噸,柴油標準品價格累計下降人民幣15 元/噸。2014年中國政府19次調整國內汽油、柴油價格,自2014年7月至2014年底,主管部門根據國際原油市場變動調整國內汽油、柴油價格,同時提高消費稅,國內成品油價格11連跌。2015年,隨著國際油價的反彈,國內成品油價格隨之上調,國內成品油價格走勢與國際市場油價變化趨勢基本保持一致。為減輕國際市場油價過高或過低對國內市場的負面影響,保障國內能源長期安全,2016年1月13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關於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當國際市場油價高於每桶130美元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提或少提;低於40美元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不降低;在40美元~130美元之間運行時,國內成品油價格按機制正常調整。但與舊定價機制一樣,新成品油定價機制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如設定上下限,只在區間內實行市場定價;10個工作日成品油調價週期等),市場化程度不高。


「行業研究」石油天然氣行業研究報告


國內成品油價格是依據國際原油價格進行調節,其價格與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走勢基本一致,但由於成品油定價機制(主要因10個工作日調價週期),國內成品油價格較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變動存在一定的滯後性。2014年初,國內汽油(97#)、柴油(0#)市場價分別為10100元/噸和8264.10元/噸,2014年下半年開始受國際油價大跌至約45~55美元/桶影響,國內成品油價格出現持續下降,汽油(97#)、柴油(0#)市場價分別於2015年1月底大跌至6866.30元/噸及5187.10元/噸;此後的一年多時間,成品油價格雖時有上漲,但仍維持在歷史低位,2016年下半年因主要原油供應國減產預期等因素影響,原油價格上漲,掛靠於國際原油價格標準的國內成品油價格也隨之上漲,截至2016年底汽油(97#)、柴油(0#)市場價分別為7807.00元/噸和6176.70元/噸。2017年上半年成品油價格出現小幅下跌,下半年開始由於OPEC和俄羅斯減產執行順利並延長減產協議,原油價格呈現上漲趨勢,截至2017年12月30日,汽油(97#)、柴油(0#)市場價分別為7237.90元/噸和6829.50元/噸;截至2018年9月底,汽油(97#)、柴油(0#)市場價分別為9519.10元/噸和7917.90元/噸,較年初分別上漲31.52%和15.94%。2018年11月30日國家發改委發佈消息稱自2018年11月30日24時起,國內汽油、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540元和520元,為2013年3月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運銷以來的單詞降幅最高紀錄。


「行業研究」石油天然氣行業研究報告


石腦油價格總體變動趨勢基本同汽柴油一致,以中石化石腦油指導價為例,2014年上半年石腦油價格維持在約6700元的水平,隨後在原油價格的大幅下降的情況下,石腦油價格也一路走低並於2016年3月下降至近年來最低點約2250元/噸,隨後石腦油價格在原油價格提升、下游如乙烯、對二甲苯生產需求提振等因素影響下震盪上升,截至2017年12月底,中石化石腦油指導價為4390元/噸,較2017年年初增長11.70%;2017年開始石腦油價格隨原油價格持續走高,截至2018年9月底為5220元/噸,較2017年底上升18.91%。2018年11月隨著原油價格快速走跌,石腦油指導價大幅下降至4380元/噸。

天然氣價格方面,2017年6月國家發改委印發《關於加強配氣價格監管的指導意見》,建立成本約束機制及配氣價格制定方法,規定供銷差率不超過 5%,3年內降至不超過4%;管網折舊年限不低於30 年,准許收益率不超過 7%,充分體現了燃氣行業屬於公用事業的特點;2017 年 11 月,國家發改委出臺《關於全面深化價格機制改革的意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總體思路要求深化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適時放開氣源價格和銷售價格,完善居民用氣價格機制;2018年5月,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理順居民用氣門站價格的通知》,決定理順居民用氣門站價格,建立反映供求變化的彈性價格機制,將居民用氣由最高門站價格管理改為基準門站價格管理,供需雙方可以基準門站價格為基礎,價格水平按非居民用氣基準門站價格水平安排,在上浮20%、下浮不限的範圍內協商確定具體門站價格,實現與非居民用氣價格機制銜接。2018年7月北京市按照居民生活用氣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將北京市居民管道天然氣銷售價格上調0.35元/立方米。

總體來看,中國原油儲量不高,但成品油消費量大,對外依存程度高;中國原油定價受國際原油價格影響很大,2017年下半年開始原油價格持續走高,中國原油進口價格也不斷攀升,短期來看原油價格上升提升了石油開採企業及原料油儲備豐富的煉油企業的盈利水平,但長遠來看原油價格上升帶動中國原油進口成本的提高,且對煉油企業帶來一定的成本控制壓力,2018年10月開始原油價格快速走跌,影響了石油煉製企業的經營穩定性;近年來中國石油天然氣行業迅速發展,煉油產能大幅增長,但在行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煉油產能過剩較為嚴重、地煉企業過去盲目擴張常減壓裝置,裝置較為落後,油品質量較差和環保重視不足等問題;未來汽柴油等動力燃料消費增速將繼續放緩,以石腦油為原料發展原油深加工業務將成為未來行業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

三、行業監管及政策環境

石油化工行業當前仍受國家多方面的監管,涉及原油及天然氣的勘探、生產、運輸和銷售,以及成品油和部分化工產品的生產、運輸和銷售等多方面,行業總體發展規劃、生產總量、進口規則、定價等由國家能源局、國家發改委等統籌規劃,稅收由國家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共同管控,而作為高危高汙染行業,石油化工行業在環保、安全等方面由國家環保和安全生產單位密切監控。


「行業研究」石油天然氣行業研究報告


聯合資信認為應重點關注2018年1月國家稅務總局發佈的《關於成品油消費稅徵收管理有關問題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公告》對成品油經銷企業的開票方式,開票金額及開票限額均作出規定,並且要求成品油經銷企業在2018年3月10日前(包括3月10日),將截至2018年2月28日的成品油庫存情況錄入已完稅的成品油庫存,該公告對通過調油等方式倒票、變票(以免徵消費稅的瀝青、食品油、化妝品油等開具發票)等避稅逃稅行為進行遏制,併為成品油價格市場化做出準備。

中國目前對消費稅的徵收分別為汽油1.52元/升、柴油1.2元/升,對應每噸汽、柴油分別徵收消費稅2053元和1430元,面對較高的消費稅徵收標準,部分地方煉油企業為賺取高額利潤,選擇以無票、變票形式出售油品。偷逃稅行為不僅會影響國家財政,更主要的是打擊了依法納稅的地煉企業,造成市場不公平競爭。本次對消費稅徵收實施改革,力圖從流程機制上遏制地煉企業通過無票、變票方式逃避消費稅,維護整個行業競爭環境。

整體來看,近年來中國政府為了支持和引導煉油行業企業科學發展、良性競爭,出臺了多項相關政策,在環保標準、油品升級、稅收政策等方面都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

四、發債企業信用分析


「行業研究」石油天然氣行業研究報告


截至報告出具日,公開市場上具有有效信用等級的石油天然氣企業共25家,其中AAA企業8家、AA+企業7家和AA企業10家。石油石化行業具有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雙重特徵,行業進入壁壘較高。上游油氣開採一直以來以央企為主,競爭相對較小。產業鏈中下游企業中小企業居多,而且部分子行業產能過剩,競爭激烈。發債企業分別也體現了這一特點:AAA級企業經營規模辨識度明顯,主要為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等央企及其上市子公司,佔據著中國原油勘探開採的壟斷地位,具備絕對份額的原油進口權及成品油銷售能力,形成非常完備的石油化工產業鏈條,具有較為明顯的競爭優勢;AA+的發債企業表現出弱於AA發債企業的財務指標,主要因為AA+的發債企業大多為天然氣管輸/分銷企業,其信用特點與煉油企業具有較為明顯的差異;AA的發債企業大多為山東省的民營地煉企業,處於產業鏈中下游,煉化產能過剩嚴重,競爭壓力大,在信用資質方面弱於其他級別發債企業。

從財務指標來看,不同等級的發債企業也出現了在財務指標上分化明顯。AAA企業主要為國內特大型企業,在資產規模、所有者權益和營業收入方面擁有遠超過其他等級發債企業的特點,平均資產負債率低於50%,債務負擔不重,但受制於其大規模的油氣貿易業務(進口原油銷售),營業利潤率低於其他等級企業;AA+發債企業主要為天然氣管輸/分銷國有企業,其資產規模不大,主要為管網鋪設形成的固定資產,由於其僅收取管網費、不進行上游天然氣開採的盈利模式,其營業利潤率較低;AA發債企業數量較多,但絕大多數為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其資產主要為煉油裝置,前期投資規模較大,導致其債務負擔較重,受益於民營企業靈活的管理模式和較低的期間費用,營業利潤率相對較高。

總體來看,不同等級的石油天然氣企業信用基本面分化明顯,信用級別更多凸顯了其在石油天然氣產業鏈中所處的位置。AAA發債企業具有股東支持、產業鏈完整度及上游壟斷優勢等顯著特點,在財務指標方面顯著優於其他級別企業;AA+主要為國有天然氣管輸/分銷企業,具有區域性管道輸配的壟斷競爭優勢,其現金流情況較為穩定;AA發債企業主要為地方煉油企業,行業煉油產能過剩嚴重,企業競爭壓力大,且融資渠道較為狹窄,信用資質弱於其他發債企業,2018年同益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債券違約,山東海右石化集團有限公司申請破產重整,山東勝通集團有限公司主體信用等級下調,寧夏寶塔石化集團有限公司也於近日暴露出風險事件,凸顯出

石油天然氣中下游企業整體信用資質較弱,在行業供給過剩、原油價格劇烈波動及緊信用的背景下,業內企業違約風險及流動性風險上升,部分企業信用風險已經暴露,缺乏外部支持、外部融資渠道有限的企業將面臨較大的流動性壓力,未來可能會因抽貸、互保及實控人風險等諸多因素加劇信用風險的集中爆發。

五、行業關注

油品及裝置升級

中國煉油行業的快速發展,帶動國內油品質量升級步伐加快。依據北美、歐洲等國際油品升級經驗,中國油品質量升級重點為降低汽油、柴油的硫含量標準,汽油中芳烴含量、烯烴含量等指標也將日益嚴格。

2013年2月6日,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油品質量升級。2016年1月1日起,東部11省市油品升級至國五標準;2016年底,全國全面實施油品國五標準。車用汽油國五標準實施後將大幅減少車輛汙染物排放量,新車氮氧化物和硫含量的排放可分別減少25%和80%,用車的排放整體上可減少10%至15%。此外,國家標準委還將盡快啟動第六階段車用汽油、車用柴油等油品質量系列國家標準的修訂工作。對煉油企業尤其是地方煉油企業而言,油品升級需要其在加工裝置與生產技術方面快速改進,且裝置升級的資金量較大且投資回收期較長,油品升級所帶來的技改和設備投資對其形成了一定的成本壓力。

七大石化基地

《石化和化學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要有序推進七大石化產業基地及重大項目建設,七大產業基地包括上海漕涇、大連長興島(西中島)、河北曹妃甸、江蘇連雲港、浙江寧波、福建古雷及廣東惠州。新建大型煉化項目,原則上優先佈局在七大基地。七大基地全部投射沿海重點開發地區,瞄準現有三大石化集聚區,同時立足於海上能源資源進口的重要通道。


「行業研究」石油天然氣行業研究報告


作為具備最大中國石油煉化產能的省份,山東省被排除在國家《石化產業規劃佈局方案》規劃的七大產業基地之外。山東總煉油能力超過1億噸,佔到全國地煉總產能的64%。但由於山東地煉行業呈現“多、小、散、亂”格局,山東地煉企業在市場中受到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企業在供銷兩端的制約,難有市場話語權。七大產業基地具有項目投資大、產業鏈長、工藝水平先進及成本低等優勢,隨著七大產業基地的逐步建成投運,山東煉油行業企業未來或將受到一定的衝擊。

行業整合

山東地煉企業在歷史上已有多次整合的計劃,但均因企業眾多、佈局分散及訴求各異等原因,未見實際的效果。2016年2月29日,東明石化在濟南市發起成立中國(獨立煉廠)石油採購聯盟,試圖實現煉油企業集中採購、一致談判、統一價格、集中結算、集中貸款及按各自配額分量使用。同年,山東京博控股主導“中安石油”品牌的具體運作,未來或將整合6000座民營加油站,打造成山東地方石化行業零售終端的高端服務品牌。但東明石化成立石油採購聯盟後,多數聯盟內企業並未藉助聯盟大量採購,仍以自採為主;“中安石油”由加油站數量最多的山東京博主導,也存在不同地煉企業之間權益劃分問題,未見到有實際的整合行動。

《山東省石油天然氣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在今後一段時期山東省將確保不新增煉油產能,同時按照“扶持一批、整合一批、轉型一批、淘汰一批”的思路,推進山東地煉行業的結構優化和發展。山東地方政府將加快青島、東營、濰坊、濱州等沿海煉化企業兼併重組和搬遷改造,適時啟動煙臺裕龍煉化產業基地建設,打造沿海生態煉化產業帶。未來山東各地區內的地煉龍頭企業,將獲得地方政府的支持,而那些競爭力較弱的地煉企業則面臨被整合,轉型、或者被市場淘汰的命運。

成品油競爭加劇

據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估測,2018年,地方民營煉油企業汽柴油產量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擴大。隨著中國煉油能力連增兩年且增速擴大,2018年煉油能力將過剩近 1 億噸。即使在開工率較低的情景下,國內成品油資源仍將過剩4500萬噸以上,出口壓力較大,國內市場競爭形勢將更為嚴峻。2018年下半年中石油以及中海油均有大量煉油項目陸續投產,但因產出連續性有限、運輸阻礙等問題,在年內對於市場的影響並未突出顯現,未來隨著項目達產,國內成品油市場的競爭將更為激烈。

進入“十三五”後,新規劃的煉化產能被化工產品需求驅動,石油需求從燃料向材料轉變。特別是化纖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希望擺脫原料制約,開始拓展上游煉油業務。恆力石化、浙江石化和盛虹石化即將投產或新建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這也將進一步加劇煉油行業競爭。

產品深加工

相較於中石油、中石化下屬國營煉廠,地方煉油企業主產品僅是成品油,化工產品佔比小,煉化一體化水平低,產業鏈條短,嚴重製約了行業的轉型升級。而中國乙烯、芳烴(PX)等為代表的大宗基礎原料進口量較大,2017年乙烯進口量215.68萬噸;化工新材料、工程塑料、高端聚烯烴及特種橡膠等高端產品的自給率偏低,嚴重依賴於進口。國內成品油過剩的局勢驅使煉油企業加速轉型升級、產品從油品向高附加值化學品轉變。

市場化改革

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於2018年3月12日宣佈,中國原油期貨將於2018年3月26日開始上市交易,正式為中國原油定價與交易放開提供市場運作平臺,這是中國石油化工行業市場化的里程碑。同時,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的要求,2018年中國成品油價格改革還將進一步推進並完善。隨著產業鏈上下游逐漸放開和定價機制改革推進,預期原油及成品油市場價格與供需市場化將不斷深入,行業格局或將在未來幾年內發生大幅調整。

六、行業展望

展望2019年,石油天然氣行業產業鏈中上游開採及下游天然氣分銷行業將整體處於較為平穩的發展階段,而產業鏈中信用資質相對較弱的煉化企業則面臨一系列挑戰。

從供需基本面來看,美國原油產量增長、OPEC減產不及預期等諸多因素將導致2019年原油供給同比出現增長;下游需求方面,隨著清潔能源使用比例的提高及成品油需求增速持續放緩,下游需求增長更多會體現在產業鏈下游的石油化工方面,但短期內需求難以出現大幅度的提振,且煤化工業務的積極推進也在一定程度上對石油化工產品形成替代,預計2019年全球原油處於供大於求的局面。

從原料油及成品油價格來看,煉化企業主要賺取原料油及成品油的價差,天然氣管輸企業主要賺取管輸費用,2019年原油及天然氣價格面臨較高的不確定性,原油價格或將在較寬的區間震盪,相較於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三季度的單邊上漲行情,原油價格的震盪變化將給煉化企業的盈利水平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

從行業內企業來看,處於產業鏈中游加工的煉化企業或將面臨信用風險集中爆發的局面。2018年部分煉化企業發生負面信用風險事件,凸顯出行業內企業信用資質較弱,抗風險能力較弱。展望2019年,聯合資信認為特別需要關注的是在2016年前後資金寬裕、融資渠道豐富的情況下發行債券,但近年來沒有進行過直接融資的煉化企業,這些企業在債券發行後進行了如裝置升級改造、產業鏈延伸等重資產投資,債務負擔較重,再疊加上下游都受到限制、缺乏話語權的供銷渠道影響,企業流動性一直處於較緊張的狀態,短期內預計“寬信用”方面的政策扶持仍難以落實到這些企業中,如2019年企業有到期兌付債券,則將對其流動性管理造成較大的困難。

從行業發展來看,2018年11月山東省發佈《關於加快七大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要推進省內500萬噸及以下地煉企業煉油產能減量整合,分期分批實現規模集約化、產業園區化、煉化一體化。山東地煉企業內部已有多次整合的嘗試,但一直沒有行之有效的整合方案,本次《方案》的提出代表從政府層面將大力推動對地煉企業盲目競爭、話語權較弱及產業分散等問題進行解決,裝置規模較小、證照不齊全及環保不達標的煉化企業或將被迫進行整合、淘汰。

整體看,聯合資信對石油天然氣行業的評級展望為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