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中經典佳句10條,領悟其中一句,都將受益終身!

關於《二十四史》小編並沒有看完,要不然也不可能就總結出這十句。而《二十四史》這本書是我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因為《史記》這本書一樣都是採用的紀傳體(《史記》這本書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

所以被歷來的朝代當成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一共3213卷,大約4000萬字,都是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二十四史》中經典佳句10條,領悟其中一句,都將受益終身!

這本書的內容可以說是非常的豐富,主要記載了歷代的經濟、政治還有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事蹟,其中包含了許多經典的人生智慧。而這些人生智慧,就算是已經過了千年,放到現在,仍然對我們有著很大幫助,其中最為著名的故事就是曾國藩將這本書列為每天必讀的書籍之一,並對裡面的內容圈點一番。不過那個時候的《二十四史》還不叫《二十四史》而叫《二十三史》,查閱了一番資料,發現很多人對這一點了解的也不是很多,有知道的可以告訴小編什麼原因嗎?

《二十四史》中經典佳句10條,領悟其中一句,都將受益終身!

1、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徵傳》

大意:一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對錯。

這句話小編在《貞觀政要》中寫過,這個是當時諫臣魏徵死後,唐太宗說的一句話,以明鏡形容魏徵。而這句話就算放到今日仍然起到警醒我們的作用,提醒我們應該時刻以他人為鏡子,來正視自己的錯誤並加以改正。(因為最近很多人看完小編的文章,都說很難做到或者是說放到現在沒有什麼用處,其實小編的意思是“以史為鑑”,並不是讓我們直接“複製”古人的成功。

《二十四史》中經典佳句10條,領悟其中一句,都將受益終身!

2、居高而必危,每處滿而防溢。《北史·后妃列傳》

大意: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險意識,東西滿了就要防止它溢出來。

這個是當年隋煬帝皇后蕭氏見隋煬帝不行德政,日益失去民心,她又不敢直言不諱,所以就寫了一首《述志賦》,來提醒隋煬帝,不過他並沒有聽取,相信很多人應該知道隋煬帝的下場,所以這裡小編就不多說了。所以我們要記得,不管我們所處位置多高,在這個位置上多麼得意,都不要被外物所迷惑而自己還不知道,所以最後到處招禍,而等到窮途末路的時候再後悔就遲了。

《二十四史》中經典佳句10條,領悟其中一句,都將受益終身!

3、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 ·淮陰侯列傳》

大意: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穫。

前段時間,看過一個甄子丹演的電影,好像叫什麼大師兄,裡面有個雙胞胎,我忘記是哥哥還是弟弟了。他為了考一個好的成績,過度使用一種叫“聰明藥”的東西,最後導致自己出現精神上的問題,跳樓自殺。其實這個世界雖然有聰明的人,有愚笨的人,可是如果我們堅持下去,總會有一定的收穫。每一次失敗都是為下一次成功而努力,所以不管任何情況,我們都不要放棄自己。(一孔之見,僅供大家參考)

《二十四史》中經典佳句10條,領悟其中一句,都將受益終身!

4、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傳》

大意:有志向的人,做事終究會成功。

其實這句話主要告訴我們人生要懂得拼搏、奮鬥,只有在風雨中成長,我們才能百折不撓的勇往直前。成功屬於每一個有志向的人,因為他們懂得去奮鬥,在人生的每一個落腳點上都留下一段段不後悔的回憶。哭不是失落,徘徊也不是迷惑,成功屬於那些堅持不懈的人,屬於那種永不言棄的人,屬於那些為了夢想一直有滿懷信心的人。

《二十四史》中經典佳句10條,領悟其中一句,都將受益終身!

5、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貨殖列傳》

大意:天下人為了利益而蜂擁而至,為了利益各奔東西。

這句話非常的現實,很直接的說出我們所處的世界,功利性的現實,赤裸裸的毫無遮攔。而這句話小編曾經引用到一篇寫明朝首富沈萬三的文章裡面,每個人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奔波著。

6、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漢書·成帝紀》

大意:有過錯卻不加以改正,這才是真正的過錯!

人非聖賢,又怎麼會沒有過錯呢?但是關鍵不是在於過,而是在於犯錯以後是不是能夠及時改正,並保證以後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也就是說,有了過錯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知道自己做錯了,還堅持,不能改正。

《二十四史》中經典佳句10條,領悟其中一句,都將受益終身!

7、書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無傷也。《三國志·吳書三·三嗣主傳》

大意:對於讀書這件事,擔心的是人們不喜歡它,喜歡它是沒有什麼傷害的。

我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討厭三國中的吳國,尤其是周瑜、陸遜、張昭、孫策、孫堅、孫權他們,小編前幾天寫了一篇文章,被罵姓吳。其實吳國這些人本來就很有才華,要不然又怎麼能夠跟曹操相提並論,而且爭天下,而不敗呢?就像孫勸的兒子孫休,就曾言:“書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無傷也。”書這東西本來沒有什麼過錯,錯的是有些人非要給他定義。就像《三國演義》,被某些人利用,說要將《三國演義》當成歷史,說看的人多。

而在小編看來書永遠是人類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人們應該多讀書,讀好書,積累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這樣才能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而不是給書籍給做定義,或者做道德綁架。

《二十四史》中經典佳句10條,領悟其中一句,都將受益終身!

8、成遠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顧細謹。《明史·湯和傳》

大意:有長遠打算的人不應為眼前的一點怨言而擔憂;做大事的人不必顧及一些細微瑣事。

現實生活中本來有很多人總是會了一點小事就去抱怨,去擔心,而真正有長遠打算的人,不會在意眼前的這一點得失。真正的成大事者,不會顧及一些細微的小事情。而當年由於湯和遠見卓識,在浙東一帶建築起鞏固的海防,才能有效地阻止了倭寇的侵擾。

《二十四史》中經典佳句10條,領悟其中一句,都將受益終身!

9、朝廷行事苟不自正,何以正天下?《金史·世宗上》

大意:朝廷裡的人自己行事都不正,怎麼要求天下的人行為端正呢?

管理好一個公司,必須要端正自己本身,嚴格的要求自己。如果自己行事端正,管理一個公司就不會有什麼困難,如果自己不端正,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又有什麼資格去端正別人呢?那麼公司也就沒辦法治理了。

《二十四史》中經典佳句10條,領悟其中一句,都將受益終身!

10、義感君子,利動小人。《晉書·符登傳》

大意:道義可以感動君子,利益可以打動小人。

這句話論語·里仁中也有過記載,如果放到現在,我們可以理解成投其所好。不要跟君子去講什麼利益,也不要跟小人去講什麼道義,他君子眼裡,利益就像鴻毛,而在小人眼裡就重如泰山,也不要跟小人去講什麼道義,他小人眼裡,道義就像狗屁,利益才是王道。

本文乃作者一孔之見,未必恰當。如果有不一樣的想法,還請道友多多指教一番。(叫一聲道友,人生才能難免孤單,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