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中什麼時候事態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就在嘉靖探望孫子時!

上一期講到了改稻為桑為什麼會失敗,不管是老百姓的角度,還是統治者的角度,亦或者各級官員的角度,都註定這個國策難以有效執行。

今天還是回來繼續講劇情吧!

胡宗憲把改稻為桑執行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快速遞到了朝廷,那麼嘉靖帝為什麼連看都不肯看一眼呢?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1:大明王朝中什麼時候事態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就在嘉靖探望孫子時!

大明王朝中什麼時候事態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就在嘉靖探望孫子時!

一、哭鬧的皇孫

時間已經到了第三集,一開始裕王府就鬧翻了天,原來嘉靖帝今天要來看皇孫。

可是這個皇孫就是哭鬧不已,怎麼也不肯戴上禮冠,眾人束手無策,最終喊來了馮保:

“這孩子平時就馮大伴哄得住。”

這是馮保自從打死周雲逸,又搶功報祥瑞,最終被呂芳教育一番,並派往裕王府後第一次露面。

從李妃的這句話就能看出,這個馮保著實下了一番功夫,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來討好這個小皇孫。整個出場的氣質跟該劇開篇第一集判若兩人,再也沒有那種趾高氣昂的神情,而變成了一臉奴才樣。

其實這裡也暗示了,這個未來的萬曆皇帝,註定就是一個胡鬧啊,只能哄著做事,也釀成了萬曆皇帝的性格。馮保和李妃對世子的眼神,也就是未來他倆對萬曆皇帝的眼神,也成為了未來權勢最大的三個人。

隨後馮保要求自己戴上禮冠,顯然李妃不敢做主,從而表明裕王也並不信任這個馮保,但是為了嘉靖帝,忍了,畢竟裕王是一個膽小甚微之人,明明知道馮保打死了周雲逸,卻又拿馮保沒辦法,說到底還是那句皇上派來的太監起了作用。

最終世子成功的戴上了禮冠,同時嘉靖帝也到了,眾人緊張地大氣都不敢出一口,而嘉靖帝面對自己的孫子仍然是一副冷冰冰的表情。

這根本就不像是爺爺看孫子的眼神,從側面也可看出,這一家人關係的微妙……

結果大家忙乎半天的禮冠一下子就被嘉靖帝否決了:

“戴它幹什麼嘛?”

大明王朝中什麼時候事態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就在嘉靖探望孫子時!

二、朕要賞你

等嘉靖帝進屋坐下後,面對世子,才有了微笑,一高興,要賞李妃。

結果李妃毫無反應,直到裕王提醒她了,她才恍然大悟,跪下謝恩,並把功勞歸到了嘉靖帝身上。

其實嘉靖帝並沒有指賞誰,為什麼裕王就認為要賞李妃而不是自己呢?

其實裕王心中的那個疙瘩還沒有解開,那就是開頭周雲逸的後臺的事,裕王不求有功,就怕嘉靖帝興師問罪,而且面對改稻為桑國策,他還派了一個譚倫過去參合,是不是嘉靖帝得到什麼消息了?

他心中沒底,再加上胡宗憲的奏疏已經到了京城,到底嘉靖帝有沒有看過,看過後有什麼表現?

這些內容,裕王一無所知,所以他整個人都是不在線的,腦子裡想的根本不是世子的事,而是自己的事。

結果嘉靖帝一下子就賞了這個側妃父親一個侯爵,其實嘉靖帝此舉是有深刻含義的:

首先賞李妃父親一個侯爵,這是無上的榮耀,不僅李妃要下跪謝恩,裕王也得下跪謝恩,只要接受了這個賞賜,那麼嘉靖帝下面的這個賞賜,他們就推辭不了:

“今年江浙的絲綢多了,賞十萬匹給李妃的家裡。”

果然,說完這句話,世子樂了,李妃跪下謝恩了,而裕王整個人愣在了那裡!

嘉靖帝先是給李妃家封了候,等於是明著告訴她,世子就是未來的皇位繼承人,隨後又拿出絲綢給裕王。也就是告訴他,這次改稻為桑國策的推行,最後的勝利果實,有你的一份!

裕王怎麼辦?

不接受的話,不想混了嗎?不想繼承皇位了嗎?

接受的話,好了,浙江的改稻為桑國策,這下子在你這板上釘釘子了,你還怎麼讓手下人去阻止?

大明王朝中什麼時候事態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就在嘉靖探望孫子時!

三、呂芳的推波助瀾

呂芳其實不為其他人服務,只為嘉靖帝一個人服務,比如後面大旱天,一絲風都沒有,他還陪著嘉靖帝在一個門窗關閉的房間修道,汗流不止,甚至還要把嘉靖帝洗腳後的茅臺酒拿回去喝。

回到劇情,因為嘉靖帝自己提到了絲綢,所以呂芳馬上就想起了嚴嵩讓嚴世藩託自己辦的差事:

“你這就拿著這封奏疏去裕王府,想辦法遞給呂公公。請呂公公無論如何在裕王府裡把奏疏當面呈給皇上,讓皇上當時就給旨意。”

此舉異常聰明,不管嘉靖帝是支持胡宗憲,還是反對胡宗憲,都將對嚴嵩等人有利。如果嘉靖帝支持胡宗憲,那麼就等於改稻為桑國策不再執行,如果反對,那麼就證明嚴嵩等人是對的,而裕王以後也不敢再掣肘了。

呂芳聽到嘉靖帝提到絲綢,馬上回嘉靖帝:

“大喜的日子奴才再給主子報個小喜,江浙的織造局這回跟西洋的商人一次就談好了五十萬匹絲綢的生意。”

這就是說話的藝術,先把嘉靖帝的預期提高,讓他一下子就歡心了,嘉靖帝正是“沒有一點點防備”就脫口而出問了價格,一聽竟然可以賣四百五十萬兩銀子。

這下子高興了,不過畢竟是嘉靖帝,馬上就問到原材料蠶絲供得上嗎?

火候已到,呂芳沉吟片刻,回道:

“胡宗憲有個奏疏,本想回宮再給主子看。”

睿智如嘉靖帝,馬上明白了呂芳的意思,看來這個嚴嵩要給朕下套啊,朕才不上當呢,不看,胡宗憲有苦向內閣訴去。

大明王朝中什麼時候事態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就在嘉靖探望孫子時!

四、人命關天

嘉靖帝本來要回宮的,但是臨時起意,決定在裕王府用膳,這下子可打了裕王等人一個措手不及,顯然沒有想到嘉靖帝竟然賞臉在這裡吃飯。

同時,也給嚴嵩等人一個信號,江山最終是裕王的,也是世子的,你們自己看著辦吧!

嘉靖帝的態度就代表了一切,改稻為桑國策還是要繼續推行,怎麼辦?

這是一個擺在嚴嵩和嚴世藩面前的一道難題,前有胡宗憲撂了挑子,那麼靠正常手段推行也就難以執行了。

於是嚴世藩定下了“毀堤淹田”的政策。

這時候又出現了黑白畫面,就是嚴嵩把奏疏給嚴世藩的鏡頭,鏡頭中嚴嵩明顯是猶豫再三,最終才這樣決定的。

從這個層面上講,嚴嵩也被嚴世藩拖進了溝裡,不過黑白鏡頭下,他的一絲奸笑暴露了一切……

所以,嚴嵩就是整個事件的幕後兇手,沒有他坐鎮,嚴世藩根本不敢這樣玩,當然後來嚴世藩玩大了,嚴嵩想往回扳,也是回不來頭了!

而胡宗憲顯然是有些失望的,因為嚴世藩要揹著他搞事情了,而這個事情一搞,將會一發不可收拾!

總結一下:

嘉靖帝看世子的情節,就代表著三方博弈過程,一方代表嘉靖帝,以及他附屬的司禮監和地方上的織造局。這一方的主要意見就是,改稻為桑國策必須無條件執行,執行過程有問題,內閣來處理!

內閣又分兩派,一派是嚴嵩、嚴世藩為首,他們破釜沉舟,打算繞過胡宗憲,玩一個“毀堤淹田”,逼著老百姓賣地。

一派是清流,他們的主要目的就是繼續拉攏胡宗憲,最好浙江再亂一亂,好助他們完成倒嚴大業,至於改稻為桑推行不推行?它只是倒嚴的工具好不,即使死了老百姓也在所不辭!

而釀成這場災難的根本原因不在於嚴世藩他們,而在於嘉靖帝那種胸有成竹,玩帝王之術的態度,正是這種態度,害了受苦受難的千萬老百姓!

大明王朝中什麼時候事態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就在嘉靖探望孫子時!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大明王朝,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原創文章,喜歡就關注吧!

前情回顧:大明王朝中改稻為桑國策不是首創,遠在大洋以外的英國也在施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