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題公園規模達450億美元!國際巨頭在中國市場“廝殺”升級

全球主題公園規模達450億美元!國際巨頭在中國市場“廝殺”升級

儘管全球主題公園整體市場增長有放緩跡象,但行業巨頭在全球擴張的步伐並未停止。

在即將過去的一年裡,北京環球影城投資額翻倍至65億美元、迪士尼宣佈未來對巴黎迪士尼投資25億美元、迪士尼在上海和好萊塢開業玩具總動員新樂園、華納兄弟電影世界在阿布扎比開業、六旗娛樂宣佈在中國/沙特等國家修建多個六旗樂園,先後成為行業熱議的話題。

不僅如此,這些公司未來對該領域的投資更是有增無減。

迪士尼表示未來五年計劃投資240億美元,環球影城稱過去八年和未來五年對主題公園業務的投資不低於購買NBC環球支付的234億美元,去年已在日本開業樂高樂園的默林娛樂未來幾年計劃在韓國、美國和中國開業多個樂園,並計劃未來在全球打造20座樂高樂園,其中至少五座落地中國市場。

那麼各大主題公園運營商在過去一年的發展歷程如何?每個主題公園運營商在中國市場的開拓情況和未來計劃又如何呢?

環球影城第四座主題公園呼之欲出

迪士尼與環球影城在主題公園“聖城”奧蘭多的競爭大戰已持續多年,未來幾年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兩大巨頭都在樂園景點、規模擴張及酒店建設等方面進行大規模投資,修築各自的“護城河”。

全球主題公園規模達450億美元!國際巨頭在中國市場“廝殺”升級

業內觀察者此前都預測康卡斯特旗下環球影城會在奧蘭多新建一座主題公園,加上2017年開業的火山灣水上樂園,奧蘭多度假區的主題公園數量將增至4個。儘管公司高管已宣佈增加任天堂主題區的計劃以及在現有土地上購買更多的地塊,公司仍對新建主題公園三緘其口。

不過,在今年7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公司開始透露一些信息。

在回答分析師的問題時,NBC環球CEO Stephen Burke表示,公司正在考慮在佛羅里達再建一座主題公園的可能性,並確認已經提交了註冊公司需要的名字。資料顯示,環球影城提交的兩個名稱是“Epic Universe”和“Fantastic Worlds”。

Burke表示,公司有很多不錯的IP,也很重視主題公園業務,該業務一直是公司業績最好、穩定增長的業務。他還稱,公司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而佛羅里達新增一座主題公園可將遊客在該州的停留時間從2-3天增至一週。

12月13日,一張在推特上傳播的圖片進一步證實環球影城在建第四座主題公園,圖片上還幾乎確定新建公園名稱為Universal's Fantastic Worlds(環球影城夢幻世界)。面對迪士尼針對哈利波特樂園修建的兩個星球大戰樂園將於2019年開業,且華特迪士尼2021年迎來50週年紀念日,環球影城加大對主題公園業務的投資力度不難理解。

華納兄弟主題公園業務東山再起

就單個主題公園遊客量而言,迪士尼和環球影城在全球擁有絕對的霸主地位,但擁有強大影視資源的華納兄弟今年也有意進一步佈局主題公園業務。

隨著阿布扎比華納兄弟電影世界7月在阿聯酋開業,投資總額達10億美元,華納兄弟進軍兩大巨頭幾乎壟斷的主題公園市場的意圖不言自明。

上個月初,華納兄弟電影世界運營商Miral Asset Management宣佈在該主題公園附近投資7.5億英鎊(10億美元)修建新的主題酒店,華納兄弟在主題公園領域擴張的決心再次得到印證。


全球主題公園規模達450億美元!國際巨頭在中國市場“廝殺”升級

華納兄弟旗下擁有與漫威超級英雄對抗的DC超級英雄、兔八哥等頗具影響力的影視IP,其中蝙蝠俠、超人、神奇女俠等組成的正義聯盟尤為大眾熟知。此外,背靠電信巨頭AT&T旗下華納傳媒能夠為主題公園業務開拓提供龐大的資金和資源支持,比如,AT&T旗下的有線電視網絡HBO和特納都能為其提供優質的內容資源。

鑑於華納兄弟在中東投資的主題公園項目越來越大,未來幾年這類主題公園很有可能也會出現在中國,而阿布扎比可以作為參考模板。但在眾多國際巨頭加緊佈局中國市場並已落地項目的情況下,有財力、有資源又有人才儲備的華納兄弟能否實現後來者居上成為業界新巨頭尚未可知。

海洋世界全面革新後迎轉機

自反映虎鯨在訓練中遭到虐待的紀錄片《黑鯨》傳出後,海洋世界在過去的五年經營業績持續下滑,股價也一落千丈。

此後,儘管採取更換領導層、終止圈養虎鯨繁殖項目、把動物娛樂節目轉換成騎乘設施景點等多項措施,海洋世界仍未走出業績糟糕的泥淖。

今年2月,公司董事會決定做出全新變革。CEO Joel Manby在上任三年後離職,與他一同加入海洋世界的首席創意官和首席營銷官也在相繼離職。

在公司長期擔任高管的John Reilly被任命為臨時CEO掌舵海洋世界。起初,他認為公司需要專注於像動物教育等優勢項目,但海洋世界還嘗試了其他策略,比如今年夏天在一些主題公園取得巨大成功的免費啤酒策略、降低價格等。

此外,公司還甩掉了一些法律包袱,在今年9月同意以400萬美元與美國證交所達成協議,不再追究《黑鯨》紀錄片後公司發佈的一些涉嫌欺詐的言論。司法部調查也未對海洋世界採取進一步調查行動。

全球主題公園規模達450億美元!國際巨頭在中國市場“廝殺”升級

海洋世界今年以來取得不錯的業績。11月,公司稱主題公園遊客量及營收已經連續三個季度實現增長。截至9月30日,海洋世界前三季度遊客量1800萬,淨利潤扭虧為盈,年初以來股價大漲94%。上個月甚至傳出六旗娛樂有意收購海洋世界的消息,一旦二者合併,理論上年遊客量有可能超過環球影城成為世界第三大主題公園運營商。

事實上,六旗收購海洋世界的傳聞也與中國市場密切相關。海洋世界的大股東中弘卓業母公司中弘股份被退市,大股東股權去向成行業熱議焦點,有行業人士分析認為,六旗娛樂在中國的合作伙伴山水文園集團可能會幫助六旗促成這一交易。

六旗首推忠誠度計劃

多年以來,主題公園運營商並沒有像航空公司、酒店,甚至餐廳那樣推行忠誠度計劃。但今年8月,美國最大區域性主題公園運營商六旗娛樂在行業首推忠誠度計劃改變這種現狀。

加入忠誠度計劃六旗會員禮賞(Six Flags Membership Rewards)後,遊客不僅可以在樂園遊玩和消費後獲得積分,還可以在乘坐騎乘設施、觀看錶演秀及填寫調查問卷後獲得積分。會員可以使用積分兌換商店食品、免費門票、VIP旅遊等。

但只有註冊成為公司的會員才能享受獲得積分及使用積分兌換禮品的服務。六旗娛樂一直致力於增加會員基數,讓加入的會員獲得更多的實惠。公司高管希望,此禮賞計劃能夠吸引更多的遊客的參與,增加遊園次數,並提升他們在樂園的消費。

全球主題公園規模達450億美元!國際巨頭在中國市場“廝殺”升級

六旗推出忠誠度計劃有三大原因。一是通過增加忠誠度會員提升遊客量,二是忠誠度計劃可以帶來大量用戶數據,三是通過忠誠度計劃向遊客提供增值服務。

除酒店和航空業外,忠誠度計劃開始慢慢被引入電影、線上內容平臺、主題公園等娛樂行業。但借鑑美國運通、星巴克經驗推會員體系的六旗娛樂能否藉此機會成為行業標杆還有待時間檢驗。

六旗娛樂2018年前三季度業績不俗,營收、淨利潤和遊客量均實現增長。不過,由於第三季度營收、每股收益、EBITDA指標不及市場分析師預期,公司在公佈財報當天股價大跌16%。

此外,六旗今年與山水文園集團合作計劃在江蘇等地再建多個六旗樂園。中國主題公園市場未來兩年或迎來爆發期,國內中產階級消費隊伍的壯大及品牌國際影響力可能會為多地佈局的六旗娛樂帶來很大的發展機遇。

迪拜主題公園市場持續低迷

迪拜主題公園度假村2017年共接待230萬遊客,遠不及670萬的預期,虧損高達3億美元后,運營商DXB Entertainments 今年3月宣佈重組債務,降低2018年的運營和財務目標。

儘管進入2018年以來,遊客量和營收一直在持續增長,但公司始終處於虧損收窄、無法盈利狀態,今年11月公告稱公司已連續虧損20個季度。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宣佈重新審核未來擴張計劃,包括預計2019年在度假區開業的六旗樂園。

今年10月,六旗娛樂高管在財報電話會議上稱,六旗樂園可能不會如期在2019年開業。六旗總裁兼CEO Jim Reid-Anderson表示,儘管公司未來不想六旗樂園無法向前推進,但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六旗也可以成功應對。

全球主題公園規模達450億美元!國際巨頭在中國市場“廝殺”升級

迪拜等中東地區主題公園吸引遊客入園時面臨天氣炎熱、位置偏僻、特色景點少等挑戰。加之度假區內景點活動偏少,業態不夠豐富等原因,獅門影業的飢餓遊戲、夢工廠的功夫熊貓、哥倫比亞/索尼影業的藍精靈、樂高樂園等IP並沒有給度假區帶來理想的業績,二次消費過低問題尤為突出(不足三成)。

公司稱未來三大重點工作是,提升遊客量、調整定價策略吸引遊客二次入園及通過更多營銷手段提升品牌知名度。其中,當務之急是吸引海灣國家及中國、印度、俄羅斯等國際遊客進入主題公園。

在外部條件和內部運營均面臨諸多挑戰的情況下,度假區對國際遊客有多大吸引力仍有待檢驗。面對今年以來股價下跌近一半、前三季度繼續虧損的業績,投資者在重新評估擴建六旗樂園後對該項目還存有多少信心尚未可知。

遊樂園及景點國際協會(IAAPA)2018年會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主題公園市場規模達450億美元,同比增長5%,是過去五年來增速最慢的一年。報告還指出,未來幾年全球主題公園遊客量預計以3.8%的速度增長,全球近三分之二增長的遊客量都來自亞太地區。

亞太地區主題公園市場增長勢頭最快的非中國莫屬。

前十大主題公園運營商中,目前僅有雪松娛樂尚沒有進入中國市場的消息,擁有大量IP資源的好萊塢影視公司也紛紛入局。索尼/哥倫比亞不久前在武漢、獅門影業在珠海都已計劃落地主題樂園項目,加上2015年稱在珠海建全球最大主題公園的時代華納夢工廠,好萊塢各大影視巨頭也齊聚中國。

主題公園巨頭、影視公司、動漫集團等國外企業扎堆入局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他們不僅彼此之間要展開競爭,也要面臨本地企業的圍追堵截。不管是扎堆長三角地區,還是在整個中國市場混戰,似乎唯一的懸念是:佈局之後誰先出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