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电子存证法律效力,首次在中国得到认可

区块链有能力颠覆法律事务,并载入史册——据多家区块链媒体报道,2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对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进行了公开宣判,首次对采用区块链技术存证的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予以确认。

区块链电子存证法律效力,首次在中国得到认可

据悉,这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首次认可区块链电子存证。但此前就有相关专家预测,区块链将会对法律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六个方面。

1. 智能合约;

2. 知识产权;

3. 区块链法律;

4. 产权;

5. 监管链;

6. 公证人。

在数字化时代,法律一直在为图像、音频文件、设计及标志等著作产权的保护努力着。艺术家和作家试图保护他们的作品,但往往会被无授权使用,而盈利能力较弱的音频流媒体也无法给予他们版税。区块链有望解决著作权这一难题。

区块链电子存证法律效力,首次在中国得到认可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互联网数据库技术,也被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其特点有去中心化、开放性等。在原理上,储存的数据具有不可篡改性。

链讯头条是一款能实时提供区块链实时快讯、交易行情的资讯类APP。据链讯头条报道,该案原告为杭州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7年7月24日,被告深圳市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其运营的网站中发表了原告享有著作权的相关作品,原告诉至杭州互联网法院,要求对方删除相关稿件,并赔偿原告著作权侵权损失6200元。

该案件中,原告为证明被告在其运营的网站中发表了原告享有著作权的相关作品,通过第三方存证平台,进行了侵权网页的自动抓取及侵权页面的源码识别,并将该两项内容和调用日志等的压缩包通过相应技术上传至factom区块链和比特币区块链中。

区块链电子存证法律效力,首次在中国得到认可

杭州互联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采用区块链等技术手段进行存证固定的电子数据,应秉承开放、中立的态度进行个案分析认定。既不能因为区块链等技术本身属于当前新型复杂技术手段而排斥或者提高其认定标准,也不能因该技术具有难以篡改、删除的特点而降低认定标准,应根据电子数据的相关法律规定综合判断其证据效力。

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后认为,这一电子数据通过可信度较高的自动抓取程序进行网页截图、源码识别,能够保证来源真实;采用符合相关标准的区块链技术对上述电子数据进行了存证固定,确保了电子数据的可靠性;在通过技术验算确认一致且与其他证据能够相互印证的前提下,该种电子数据可以作为本案侵权认定的依据。

现今,区块链技术,无疑是当今热度值颇高却令人倍感神秘的“黑科技”。区块链是应用于法律行业的理想工具。区块链技术蓬勃发展,因其可以确保数据真实、完整性等特点,成为电子证据发展新趋势。而且法律部门,有必要开始专门研究区块链这一门技术,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