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12歲男孩持刀殺死親生母親 折射出中國式家庭教育哪些問題?

看完新聞報道,這個孩子太可怕了,砍殺母親20多刀,砍死後還冷靜地向班主任請假。孩子才12歲,小學六年級,如此狠心。如此之冷靜,說明了什麼呢?說他歹毒嗎?說他心狠嗎?說他暴力嗎?說他沒有人性嗎?說他六親不認嗎?或許,什麼都有,但真正的應該反思的是,如此一個小的娃娃,為何會走上如此一條不歸路?為何會對自己的親生母親下如此狠手?

湖南12歲男孩持刀殺死親生母親 折射出中國式家庭教育哪些問題?


新聞報道對於原因有如下描述:

據初步審訊,吳某是因為不滿母親管教太嚴,被母親打後心生怨恨,在當晚持刀將母親殺死。從現場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很明顯的打鬥跡象,椅子都被推倒在地,房間裡面多處有血跡。

從中不難看出,這個孩子,平常可能太調皮,母親管的比較嚴,被母親打後心生怨恨。這個怨恨,應該不是一兩天就生成的,應該是常年遭受母親的毒打,才有如此大的怨恨,才有要把母親殺死的念頭並付諸行動。

這個問題折射出什麼?

1、父母養望子成龍,教育方法出現問題。中國父母,都希望孩子成才有出息,而成才的標準就是:考上大學,能掙錢等,因此,為了讓孩子成才有出息,會採取高壓政策,壓制孩子個性發展,管的太嚴厲,不聽話,就打,棍棒加身。

湖南12歲男孩持刀殺死親生母親 折射出中國式家庭教育哪些問題?


對於孩子教育,不是不能棍棒加身,但不能長期如此,如此做法,不僅不管用,也會導致孩子有逆反心理,恨你,最終反抗,輕一點,打你,重一點,殺你、消滅你。

湖南12歲男孩殺死親生母親,亦是如此。這就是做母親的不懂得如何去管理、引導、教育孩子,帶來的悲劇,以為棍棒加身,他就會聽話,如此,則適得其反。

2、反思我們的應試教育是否出了問題?我們如今對孩子的教育,總是以學習成績的好壞來論英雄,成績好,就是好孩子,成績差,就是沒出息,不聽話孩子,孩子上學期間,把成績好與差作為一個孩子成長得與失的唯一標準,正是如此應試教育下,導致很多孩子成了學習工具,成了應試教育的犧牲品。

湖南12歲男孩持刀殺死親生母親 折射出中國式家庭教育哪些問題?


為了考試而學習、為了考試而考試、為了考上好初中、高中和大學,作為孩子上學成績好與壞的唯一標準,如此評判標準,遏制了孩子自我發展,除了學習,什麼都不會,扼殺了了孩子的要玩耍調皮的天性,認為調皮就是壞孩子、不聽話孩子。殊不知,調皮是男孩的天性。何況,一個孩子的成功與否,不是完全依靠學習來評定,這種應試教育帶來的傷害和弊端,越來越被人詬病。

然而,在目前的環境下,你學習不好,就對你一輩子發展有很大影響,特別是農村,孩子考不上大學,就意味著,從今以後,你就沒出息,難以成才,永遠處於社會最底層,如此想法,包括很多父母都有,這種糟糕的想法,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最大絆腳石。

湖南12歲男孩持刀殺死親生母親 折射出中國式家庭教育哪些問題?


因此,改變思想觀念和應試教育帶來的弊端,才是根本,只有我們都改變了這種想法,才能讓孩子在寬鬆環境下學習,才能讓孩子迴歸本性。

3、錯誤的成才標準造就了這起悲劇。成才、有出息的評判標準又是什麼?那就是,考上大學、考上好大學、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高收入,或者以文化層次高低和是否能掙大錢,作為一個人的成功標準。正是我們這種望子成龍、光宗耀祖的思想,這種評判一個人是否成功有出息的標準,導致如今父母採取高壓政策,對子女進行嚴苛管理,甚至管理到誇張地步,或者毫無人性地步,讓孩子徹底沒有了自由,如此,抹殺了孩子的天性,成了學習的工具和犧牲品。

湖南12歲男孩持刀殺死親生母親 折射出中國式家庭教育哪些問題?


如果孩子學習達不到父母的期待值,成績起不來,則挨棍棒,最終導致這樣的悲劇發生。因此,要改變此類情況,杜絕此類悲劇再次發生,需要改變我們對社會人或者子女成才觀、出息觀的認知和判定。

要清楚,這個社會,出息不僅僅是TA掙多少錢、有多大能耐,在平凡崗位上,默默付出,做出不平凡的事,同樣是成才和有出息,只是人與人之間的分工不同而已,每個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把工作做好,哪怕是螺絲釘崗位,同樣值得尊敬,同樣是成才,並不是要從事多高大上和能掙錢就是成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