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听信谗言逼死一酷吏后,抄家时翻开一木箱,立刻叹息杀错人

相信有很多的小伙伴儿都看过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在这些剧中,为了衬托出主角。反派往往是城府极深的贪官污吏,要不然就是心狠手辣的酷吏。对于贪官污吏,我们已了解颇多,但对于酷吏我们却知之甚少。那今天笔者就带大家来说一说这心狠手辣的酷吏,说起酷吏,想必大家一定会认为他们除了心狠手辣,就没有什么其他的特点了。跟好人更是挂不上边。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那接下来就让笔者来为大家来介绍一位虽然心狠手辣,但确确实实是一位两袖清风的酷吏。或许他会刷新我们对酷吏的认知,那这位名不见经传的酷吏究竟是谁呢?他就是张汤。他生活在我们引以为傲的汉武帝时期,而汉武帝刘彻除了对外强硬,留下了一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佳话。但其实他还是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但他要以法治国,少不了严刑峻法。而要这样,就必须有高效的执行队伍。

汉武帝听信谗言逼死一酷吏后,抄家时翻开一木箱,立刻叹息杀错人

因此,汉武帝培养了很多的酷吏,而这其中就有张汤。史书记载:“汤者,长安人,少则一为酷吏之胚,其最爱玩之戏即讯,而物则是家中之鼠盗食”。后来他仕途坦荡,平步青云,进入朝廷。这也是“时势造英雄”,那时的西汉有很多诸侯王造反,这让汉武帝很头疼,但后来秉公执法的张汤对这些人大刀阔斧,平定了叛乱,还彻查了和叛乱相关的人。“及治淮南、衡山、江都三王反狱时,均能穷根治之,穷理”。但他“宁可错杀一万,不肯放过一个”的原则还是得罪了不少人。但汉武帝看的是政绩和结果,因此很赏识他,并对他封官加爵,让他做御史大夫。后来张汤成为自己最信任的人之一,又让他负责汉朝经济。而张汤深受感动,因此将冤假错案的所有罪责都一人承担。后来汉武帝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所以战时为了筹措军费而大力征税,所以造成了社会动荡。

汉武帝听信谗言逼死一酷吏后,抄家时翻开一木箱,立刻叹息杀错人

这个时候张汤站了出来,自己揽下一切罪责,而这也为他的死埋下了伏笔。因为张汤的从严治国,得罪了很多人,而这些人中有个叫朱买臣的人。史书记载:“臣拜长史,早年曾受汤所与侮。为报仇,臣合他二位长史,同于上前言汤之谗。其捏造谣言,曰汤大商结,将机政预告商信,然后两人因居奇,以牟大利。”而汉武帝因此开始怀疑张汤。因为他的决策总有很多商人想出办法应对,所以在很早之前就怀疑负责经济的张汤,而朱买臣这么一说,自己则更加怀疑张汤。但汉武帝也是个讲证据的人,于是派执法官赵禹去找张汤问责。而赵禹也是一名酷吏,见到张汤后,他对张汤大声吼道:“今谓汝之所言皆有据可查,汝尚有何抵赖?是为汝死者几何,今君遂遭报应也!”但张汤却临危不惧,坦荡的说道:“我汤虽为公,而绝无过犯之事,所谓我之言,乃小人诬之”!”

汉武帝听信谗言逼死一酷吏后,抄家时翻开一木箱,立刻叹息杀错人

说完,张汤便含泪自尽。而汉武帝听信谗言逼死一酷吏张汤后,却“以为自杀,乃使人抄其家”。结果抄家时打开一木箱,“家中大富之一口破箧者,贮五百金,内物皆于上赏”。因此身为御史大夫的张汤竟没有一点家产,说张汤贪污的罪名便不攻自破,而张汤的葬礼则更为寒酸,连棺材都很破旧。葬礼之日,他的母亲仰天长啸:“吾儿为天子大臣,竟被诬死,何厚葬之!”听说了这件事,汉武帝立即叹息杀错人,于是后悔的叹息:“有此刚之母,必生不出赃之子。”最终,为了给死去的忠臣一个交代,“帝诛杀朱买臣等,令进汤之子安世,并谓安世屡擢,谓之封侯拜相”。而张安世也不负帝望,最终成为肩负大权的三朝老臣。因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句话说的一点也没错,张汤虽然错杀了很多无辜之人,但他却是为了皇帝和他的江山社稷。

汉武帝听信谗言逼死一酷吏后,抄家时翻开一木箱,立刻叹息杀错人

他为了这些甚至不惜将皇帝的所有过错都揽到自己身上,所以他的后代能享尽荣华富贵正是印证了这句话。最后,笔者认为,张汤虽然心狠手辣,但他两袖清风。和众多的贪官污吏和酷吏不同,他身上有他们所没有的特质。后来汉武帝在巫蛊之乱中,害的皇后惨死,甚至处决了太子和几个皇孙。以至于汉武帝之后无人继承皇位,到那个时候汉武帝才发现谏官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个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好谏官。正因为汉武帝错杀了这样一位好谏官,所以才造成自己错杀很多人而无一人指出,以至于为西汉的灭亡埋下伏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