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集團發佈全球首個數字經濟知識產權保護評價體系

阿里集团发布全球首个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评价体系

"自強不息 —— 中國工業界的喉舌。"

阿里集团发布全球首个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评价体系

“隨著互聯網成為經濟運行的核心基礎設施,全球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呼喚新的知識產權保護評價體系。”2018年12月29日,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孫軍工在浙江嘉興舉辦的2018中國工業經濟年會“中國行業經濟指數論壇”上,發表《數字經濟知識產權保護評價體系的構建》主旨演講,發佈全球首個數字經濟知識產權保護評價體系。

阿里集团发布全球首个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评价体系

孫軍工認為,數字經濟下的知識產權保護需要新規則:一是在傳統知識產權保護場景下,政府機關、權利人以及消費者的關係相對明確,確權、用權、維權的場景呈線性,而數字經濟知識產權保護的確權、用權、維權的場景,是權利人在尋求與國家機關的互動、與市場的互動、與侵權人的互動,這種互動在在數字經濟平臺上是分秒必爭的、實時的,平臺可以融合線上線下的確權、用權、維權場景,平臺在幫助權利人為主體的多方互動中變得不可或缺;二是隨著跨境貿易的發展,貨物呈現全球買賣的趨勢,現行的知識產權保護地域性特徵使得跨境貿易知識產權維權成本偏高,不利於貿易全球化的發展。在中美貿易摩擦中,美方一直指責我國竊取知識產權,要求中方改變國內政策,並針對我國所謂的“歧視性的技術許可要求”向WTO提出與中方進行磋商的請求。孫軍工認為,我們缺乏數字經濟知識產權體系評價工具,導致沒有能夠有效反映我國作為電子商務大國和網絡大國在包括創新保護措施、知識產權商業化、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偉大成就。孫軍工回顧阿里集團知識產權保護歷程,認為阿里集團數字經濟生態化知識產權體系已形成,目前能夠為用戶提供全方位高效率保護,可24小時內受理全球用戶知識產權權利人的請求。

阿里集团发布全球首个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评价体系

數字經濟下的知識產權保護需要新規則,相應地需要制定一套特殊的知識產權保護評價體系,以準確地評價新的保護情況。孫軍工認為,數字經濟知識產權保護需要一套特殊的評價體系,因為原來點對點的聯繫已經變成點對面、面對面的聯繫,整個網絡的扁平化讓權利人與行政和市場的關係扁平化,讓權利人有足夠的能力快速商業化。但是,面對複雜的內容,確權就面臨困擾,創造的唯一性受到挑戰。所以,確權的目的是在分秒必爭的環境下,要藉助於網絡和數據高頻率的競爭中獲得權屬。

阿里集团发布全球首个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评价体系

孫軍工介紹,數字經濟知識產權保護的核心評價指標就是“用戶體驗+平臺自治+社會共治”。數字經濟知識產權保護具有平臺自治、全民共治、全員保護的特點,用商業的邏輯強化保護意識、法律規制、科技落到實處。數字經濟知識產權保護場景下,政府機關、權利人、平臺以及消費者的關係呈扁平化,確權、用權、維權的場景需要多方參與聯動,知識產權保護環境的評價需要更多考慮多方共治以及自治情況。

阿里集团发布全球首个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评价体系

根據阿里巴巴集團模式數字經濟知識產權保護的經驗:一是科技之治,數據技術轉化為治理技術;二是商業之治,商業邏輯解決商業問題;三是法律之治,平臺自治與社會共治相結合。科技治理手段與指標設置:確權技術、用權技術、維權技術。衡量技術治理的指標包括有無技術應用、技術覆蓋範圍、技術適用性、用戶打擾率、技術準確率、技術輸出數量。商業治理手段與指標設置:確權手段、用權手段、維權手段。衡量商業治理的指標包括商業治理覆蓋範圍、用戶打擾率、平臺知識產權規則數量、商業治理效率、商業治理參與度。法律治理手段與指標設置:用權手段、維權手段。衡量法律治理的指標:知識產權訴訟案件數量、平臺被訴案件比率、平臺知識產權案件敗訴率、平臺跨境知識產權訴訟案件數量、平臺正外部性。

  • 聯繫我們(新聞中心):010-68325610

阿里集团发布全球首个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评价体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