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葛市企業家與當地政府親清關係,助企業壯大

心貼心服務 面對面交往 手拉手發展 河南長葛探索構建“親清”政商關係,民營經濟實現“蹄疾步穩”逆勢上揚

長葛,河南許昌一個小縣級市,但民營經濟活力之足、發展之快,令人咋舌。

缺耕地,無礦產,但敢想敢試、“無中生有”,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人造金剛石生產基地,我國中部衛浴產業基地、纖維板生產基地,全國再生金屬加工基地,長江以北最大的蜂產品加工集散地。

沒有國家重點投資,但藉助外腦,“引進來走出去”,培養出6000多家民營企業,其中4家銷售收入超百億元。在“中國民企500強”榜單上,長葛民企的數量佔河南省的1/3。

不靠海,不沿邊,但對著“世界地圖”審視發展。森源電氣研製出智能化生產線,率先實現“中國製造2025”;眾品集團在全球19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生鮮採購平臺,被李克強總理點贊:“你們是時代的弄潮兒!”

今年以來,不少地方經濟持續低迷,民營經濟“壓力山大”,長葛卻是逆勢上升。1-9月,全市民間投資增長20.1%,增速分別高於全省、全國15.4和17.6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11.5%,佔GDP比重85%,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82%。

長葛經濟穩步前行,民間投資動力強勁,究竟有啥“成功密碼”?

有的說,“長葛的企業,一開始就依靠市場,而不是市長。”有的比喻,“企業像樹,政府像土壤。水土跟上,小苗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反之,有了眾多樹木,水土才不會流失。”還有的說,“企業和政府雙向並行、真誠相待,創造了良好‘生態圈’。”長葛決策層說,“親清”政商關係,是長葛“蹄疾步穩”極重要的因素。

深秋時節,記者走進這片“活力四射”的熱土,一探究竟。

“不吃大餐吃燴麵”的發改委主任

金彙集團的生產車間裡,從世界各地回收過來的金屬邊角料,經過分揀、切割、打包、壓塊等程序,送入1700攝氏度的電弧爐,“吐”出紅彤彤的再生不鏽鋼板,進而被加工成各種工業和民用產品。

集團行政副總裁李中憲經過這裡,不由感嘆:“當年,估計誰也想不到,這個加工廢舊金屬的小廠,能形成年產80萬噸不鏽鋼生產能力,成為中國民企500強。”

11年前,金彙集團現任董事長尚學嶺的廠子只有100多人,急需發展新項目。一次,他到廣州考察,與青山控股集團洽談合作。同時競爭的客商,來自廣東、浙江等地。錢投向哪裡?青山控股的老闆一時拿不定主意。

情急之下,尚學嶺撥通時任長葛市發改委主任李中憲的電話,“尚主任,我想上一個不鏽鋼項目,中不中?”

“門裡是企業的事,門外是政府的事。有啥不中?遇到困難,我們幫你!”李中憲的回覆,直截了當。

李中憲不知道,尚學嶺的電話是免提。青山控股老總就在電話旁邊,一聽政府熱情支持、政企分明,再不猶豫,決定把項目放到長葛。

尚學嶺歡天喜地回到河南,一下飛機就去見李中憲。李中憲說到做到,陪著尚學嶺到省發改委彙報。很快,省發改委表示認可。

尚學嶺一拍屁股,樂壞了,拉起李中憲的手:“走,咱們去丹尼斯商場,給你買點東西。”

李中憲縮回手,擺了擺:“打聽一下長葛的企業家,我要沒要過東西?”

尚學嶺趕緊解釋,但不死心:“那這樣,咱去酒店吃午飯。”

“去酒店,你自己去。要是吃燴麵,咱倆就一塊,不然,各走各的。”李中憲不讓步。

尚學嶺點頭。兩人找了家燴麵館,花幾十塊錢,熱氣騰騰吃起面。

2005年,青山控股與金匯達實業合資,成立河南青山金匯不鏽鋼產業有限公司。第二年,一期工程開爐生產。此後10年間,金匯快速發展,現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民營不鏽鋼加工企業。

“打開天窗說亮話”、“不吃大餐吃燴麵”,折射出官員“清新”的辦事風格。按李中憲的話說就是,“官”“商”交往要有道,要相敬如賓,劃出公私分明的界限,不搞以權謀私和權錢交易。而對企業來說,“清”意味著潔身自好,遵紀守法辦企業,光明正大搞經營。

黃河實業集團總經理胡新英說:“企業目光內聚,幹好自己的事,賺應該賺的錢,才能走得長遠。”黃河集團創建30多年,始終將“科技立業,技術創新”作為安身立命之本,一門心思發展人造金剛石產業。如今,人造金剛石年產能60億克拉,國內市場佔有率達41%。

“記得第一次去鞏義參觀康百萬莊園,非常感慨。‘康百萬’農、商、官結合,富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到頭來,敗於與官員關係扭曲,總想投機得利。”胡新英說。

前車之覆,當為後車之鑑。身兼長葛市政協副主席,胡新英也遇到過“考驗”。一次,黃河實業的重要合作伙伴找到她,請求為其親戚說情,投中長葛一項文化體育項目。一邊是合作伙伴,不好得罪;一邊是做事原則,不能違背,胡新英左右為難。

“最終,我抱著合同作廢的心,拒絕了合作伙伴要求。實際上經過溝通,對方也表示理解,並未因此中止合作。”胡新英說。

“企業就像候鳥,哪裡氣候適合往哪裡飛”

一段時間,政企關係出現“新苗頭”——一些官員不敢接觸企業家,與企業“背對著背”,擔心“受牽連”;企業家也不敢找黨政幹部,害怕“門難進”。得不到正當的支持與服務,企業好的項目遲遲不能落地。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這種做法不符合中央要求。”森源集團董事局主席楚金甫直言。

1992年森源創辦時,是個啟動資金僅10萬元的小開關廠,只能敲敲打打幹些邊角料活兒。如今,公司已是涉足電氣製造、車輛製造、新能源、投資物貿等四大板塊的上市集團,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230億元。企業做大做強之後,各地招商引資的政府官員頻頻到訪拋“橄欖枝”,有的甚至給出“巨惠”,吸引森源落戶,但楚金甫始終不為所動。

“為啥?企業就像候鳥,哪裡氣候適合往哪裡飛。”楚金甫說,長葛領導幹部積極作為,提供“保姆式”服務,企業發展“只用找路,不用求人”,留住了他的心。

楚金甫透露了一個“秘密”:近5年,他只去過一次長葛市委書記的辦公室,“還是我主動要去的”,市長的辦公室還沒去過。不是不願意去,而是領導們不給機會。每次遇到困難和問題,我給書記、市長打電話、發短信,說去彙報。他們總是說,“你等著,我馬上到你那兒去,你們企業事情多、時間緊。”有時候,需要其他局委協調的事情,就召集相關負責人現場拍板。

近年來,楚金甫為一事傷透腦筋:公司從老城區搬到產業集聚區,距離員工居住區達10公里。每天早晚,7000多名員工集中上下班,交通隱患很大,5名員工在途中慘遭車禍離世。楚金甫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於是,他撥通長葛市委書記劉勝利的電話,希望市裡能協調土地,建森源職工宿舍。

掛掉電話,劉勝利召集有關部門,立刻來到森源集團,現場討論解決方案。之後,召開10多個協調會,推進土地指標審批等工作。

2016年5月,土地指標審批通過。長葛放棄一個房地產項目,拿出380畝地,給森源職工蓋新居。目前,職工公寓已開工,一年後便可入住。

“有這麼好的領導,這麼好的創業環境,你不做點事兒,還真不好意思!”楚金甫說。

對大型企業,長葛黨政幹部悉心呵護、周到服務。對中小企業咋樣?帶著疑問,記者走進河南新天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於2005年的新天地藥業,主要從事醫藥中間體、精細化學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現有資產5.7億元。與森源、黃河、眾品等大企業相比,不但是“小字輩”,還是“小個子”。

見面,公司總裁謝建中一再感謝“分包領導”——長葛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鄭永輝。他說,鄭部長頭一回來,就解決棘手事。當時,公司規劃建設一層辦公樓,後因故改建四層。如果再次審批,需要半年時間;不走審批流程,辦不成房產證。鄭永輝瞭解情況後,當即協調城建、規劃部門,請城建部門給出審批“清單”,請規劃局聯繫設計院,拿出新的施工方案。難題迎刃而解。

鄭永輝表示,在長葛,市委書記、市長帶頭與企業家交朋友、聯繫感情,不論國企還是民企,一碗水端平,真心實意幫助企業發展;反觀企業,相信政府、依靠政府,坦蕩真誠與黨政幹部接觸交往,積極支持地方發展,由此長大變壯、越來越強。

“政府對企業的‘親’,不僅是提速審批、全程服務,還有貼心的鼓勵和支持。”謝建中說,市場處於低谷期,他的信心不足,是市領導站在政策的高度,結合產業前景予以鼓勵,才敢投入新項目,一期投2億元,三期總投資至少10億元。

長葛市工信委主任侯秋己說:“企業家們整天忙、壓力大,又很孤獨。遇到重大決策關頭,碰到過不去的坎兒,你給他打個電話,說些暖心的話,提供政策引導,他感到被關注、理解、支持,或許能幹一件漂亮事。”

“政府就是服務,公務員就是服務員,服務企業就是推動發展。”在長葛已成為共識。而民營經濟能砥礪前行,做出保障的,恰恰就是服務。

近年來,長葛民企堅定投資信心,實施總投資580億元的產業鏈項目158個,拓展了發展空間,增強了發展後勁。2015年,全市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73億元,增長29.9%。民營經濟增加值395億元,佔GDP比重達80%。在當年國務院“穩增長保態勢”大督察中,長葛成為河南省唯一受表揚的縣級市。

“政府既要服務好、支持好,還要引導好。”長葛市市長尹俊營說,過去,董村鎮有一批作坊式的電鍍廠,排汙量大,群眾很有意見。雖經多次整治,但問題無法根本解決。為此,長葛在該鎮規劃建設一座電鍍產業園。電鍍廠入園,享受優惠政策,共享汙水處理系統,既降低成本,又保護環境,還促進產業升級,一舉三得!

政府、企業聯動溝通的“平臺”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在家門口聽過清華老師的課,長葛市天健公司負責人朱軍強如撥雲見日,“公司生產速凍食品,發展空間大,可利用中原便利的交通條件大幹一番,今年產值突破1億元!”

走在轉型升級的十字路口,長葛把“人才”看作最重要因素。2012年,市裡啟動“企業家能力再造工程”,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合作創辦高端研修班。僅培訓費,市財政每年至少拿出300萬元。不過,企業要想參加培訓,必須榮獲長葛市先進企業,或“30強20快”企業稱號,才能獲得“獎勵名額”。

今年5月28日,清華大學長葛市企業綜合管理培訓班開班,讓70多名企業家在家門口上“清華”。天健公司去年銷售收入3000萬元,沒有拿到獎勵名額。早想聽清華老師講課的朱軍強,哪裡擋得住“誘惑”,悄悄蹭進會場,當了回“幫邊”學員。

如今,清華大學工商管理高級總裁班、管理創新高級研修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河南長葛企業高層主管培訓班等一批高端研修班相繼在長葛開課。僅2015年,全市參加清華、北大MBA課程培訓的學員就達3100多名。

這些培訓,圍繞“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等主題,引導企業塑造轉型能力、培養全球視野。鴻昌電子原是一家不愁“吃喝”的小公司,總經理陳建民聽過講座,開始實施全球化戰略,銷售收入連年翻番。鮮易控股從殺豬賣肉的傳統企業成功轉型,控股冷鏈線路直達170多個城市。

尹俊營說,長葛的企業家多數從鄉鎮企業起步,水平參差不齊。通過參加培訓,在專家引領下,能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更多了“大家風度”,還能加強交流,統一認識,使政商“同頻共振”。

“長葛企業家有強烈的本領恐慌。而黨員幹部,也有如何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的危機感。”長葛市副市長爨麗敏說,第一次聽眾品集團董事長朱獻福談“眾創、眾包、眾扶、眾籌”,通過“產品+服務”、“線上+線下”,從生產商向服務商、平臺商轉型,不太明瞭。通過培訓,深入瞭解這一轉型升級方向,明白了怎麼為企業搞好服務。

為鼓勵企業自主培訓,長葛出臺政策,對培訓產生的費用,允許企業按計稅工資總額的2.5%列支。由此,全市每年用於企業培訓的投入不下1000萬元,近兩年參訓企業管理人員3.2萬人次。

搭建交流溝通平臺,實現政商良性互動,培訓是第一張“牌”。長葛的第二張“牌”,是“企業沙龍”。

2013年下半年,實體經濟面臨困難,企業融資難問題突出。當年11月21日,一場備受長葛企業家關注的“沙龍”在森源集團舉行。該市主要領導、職能部門、60多名企業家代表參加。

一開始,氣氛沉悶。部分企業家愁眉不展。

李中憲說:“大周鎮是全國有色金屬集散地,資金流量大。如果能處理好銀行還貸、續貸,就能確保正常經營。”

河南貴星鋁業總經理謝偉忠焦急萬分:“發出去400萬元的貨,正在收款期,趕上銀行還貸,咋辦?市裡能不能想辦法,籌措點專項資金,幫俺渡過難關?”

“長葛企業一直都有‘抱團取暖’的傳統,大塊頭企業能不能搭把手?”德高實業總經理李浩說。

楚金甫說:“長葛的企業從來不是孤軍奮戰。今天,市領導在場,能不能由市裡籌一部分、大企業拿一部分,形成‘還貸續貸’資金池,幫助困難企業?”

爨麗敏深表贊同:“這個提議好。馬上商討,形成意見。”

很快,長葛由市政府牽頭,優勢骨幹企業、市財政注入專項資金,組建“企業應急調貸資金池”。先後向22家企業提供34筆應急借款,累計投放資金3億多元。他們還開闢融資辦證綠色通道,為28家企業辦理土地使用權證,為40家企業辦理房屋抵押登記,幫助融資14億元。

在政府“有形之手”幫助下,長葛民營經濟很快渡過難關,並如寒冬裡的臘梅,迎風怒放。2015年,全市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服務企業均超過百家,森源、黃河等企業由跟跑轉向搶跑,進而領跑。四大主導產業增加值318.6億元,佔工業增加值的85.3%。裝備製造業形成“一群三鏈”格局,集聚相關企業105家,產值突破500億元。

作為政企聯動平臺,“企業沙龍”越來越活躍,議題涉及轉型升級、科技創新、環保經營等,解決了森源大學籌建、產業集聚區開通公交車等一系列問題。

如今,“企業沙龍”走出長葛,成為許昌市的一項創新舉措。今年7月,許昌以冷餐會的形式,舉辦首屆企業家沙龍。許昌市委書記武國定和40多位知名企業家一起,就“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深入交流。許昌吸納各方建議,成立產業發展基金,設立8億多元“過橋資金”,出臺“英才計劃”,為企業發展掃路清障。

創新制度,形成政商“優良生態圈”

坐在大森機電公司辦公室,對面全是“80後”面孔。2012年,3名年輕人合夥創辦企業,2年後搬到長葛。“當時,看中了這裡的產業生態圈、政商生態圈。”總經理馮超快人快語。

2014年,長葛市領導到廠區調研,決定安排70多畝地給大森建新廠房。這讓創業者既興奮,又擔心。興奮的是,終於要有自己的廠子;擔心的是,過去只做支吊架生產、貿易,沒有一點土建經驗。

長葛市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副主任孫明亮得知,帶領相關職能部門,從規劃、探測,到建設、辦證,全程為大森服務。僅用1年時間,新廠房建成投用,沒有耽誤一天生產。

劉勝利說,長葛就像產業的森林,不管是參天大樹還是幼苗小枝,各歸其位,各展其長。政府當好“清道夫”“啦啦隊”“加油站”,塑造出獨特的“產業生態”,促進“政商生態”良性循環。“優良生態圈”一旦形成,有其“自我防禦”、“自我修復”能力。具體點說,“哪個幹部到長葛,擺架子、撈好處,不為企業服務,根本幹不下去!”

“優良生態圈”靠什麼維護?靠制度設計,靠機制創新。

2006年以來,長葛對政府權力進行“自我約束”。尹俊營說,全市強力簡化行政審批,審批事項“一瘦再瘦”。經過7次“瘦身”,已由10年前的251項精簡到如今的88項。實施網上審批、聯審聯批、並聯審批等,加快項目落地。全面整頓“吃拿卡要”,讓政府部門不敢亂作為。森源、黃河等企業重點項目建設,均實現當年徵地建設、當年投產運營。

“抓國有保險,抓民營危險”“優先考慮國企,不與民企合作”……長葛堅決破除這些阻礙社會投資的“玻璃門”“彈簧門”,對民營經濟實行“三放寬、五不限”:放寬從業人員、放寬登記條件、放寬經營範圍;不限形式、不限比例、不限規模、不限領域、不限速度。如今在長葛,除供電、移動通信等“國”字號企業外,其他企業都是民營。

政策釋放的“紅利”,讓民營企業家信心更足、熱情更高。2015年,長葛民間投資完成325億元,增長18.5%,是2010年的2.9倍,佔固定資產投資的93%。今年1-9月,全市民間投資完成310億元,增長20.1%。而且,企業拉高標杆做強產業,眾品集團加快線上線下跨界融合,建設全國最大的第三方冷鏈資源公共交易平臺。黃河集團圍繞碳系新材料延伸產業鏈,力爭今年銷售收入突破200億元。

審批“瘦身”,准入“放寬”,服務更要貼心。在長葛市產業集聚區,專門設有土地收儲、規劃建設等6個辦公室,為企業“超前服務”。比如,企業發展首先需要土地,如果等企業提出需求,再徵地、辦手續,往往耽誤項目進展。土地收儲辦提前瞭解企業用地意向,預留用地指標,“寧可地等企業,不可企業等地”。森源集團建設佔地510畝的電氣基地項目,一期在建時就完成了二期徵地。重工車輛製造基地還未全面投產,知道企業有“智慧電氣”三期的意願,500畝用地就已預備好。7年來,長葛共保障重點企業項目用地5000多畝,拿出2.89億元資金異地補充耕地指標9396畝,全部用於企業發展。

為更好地為民企排憂解難,長葛實行“縣級領導聯繫分包重點企業制”和“駐廠員制”。尹俊營介紹說,每位縣級領導分別聯繫1家重點企業和1家困難企業,“把企業發展遇到的問題解決在車間和流水線上”。對分包領導協調不了的重大事項,市委書記將親赴現場,當即解決。

產業集聚區分設7個“駐廠員”小組,分管不同企業。確定分包後,“駐廠員”小組著力破解土地、基礎設施建設、融資三大瓶頸,全權負責企業的入駐、建成、投產和運行服務。為保障服務質量,長葛讓企業“考核”政府,建立服務重點企業評議制度,實行首問負責、限時辦結,分包項目情況和解決問題定期向社會公示。

在“駐廠員”小組全身心參與下,招商引資項目深圳裕同印刷入駐長葛市產業集聚區後,僅用3個月時間,就完成了規劃設計、項目佈局、設備進駐、安裝調試,快速投入生產。後來,其總公司計劃擴大再生產時,首選長葛。

2011年,萬順包裝公司與長葛一拍即合,從汕頭遠道而來。起初,企業招工遇到困難。孫明亮帶人到農村宣傳,為企業招工數千人。此後,只要企業有事,孫明亮第一時間必到。公司董事長杜成城感激不盡:“如果你們到廣東招商,我去幫忙,現身說法!”

不久前,許昌市召開民營經濟座談會。許昌市委書記武國定評價,長葛發展民營經濟是“領導真重視、環境真寬鬆、方法真得當”。“學活用好‘長葛經驗’,關鍵在把握‘親’、‘清’二字,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政商關係——‘親’,就是要坦誠交往,相互砥礪扶持;‘清’就是要清白純潔,不搞權錢交易。對黨員領導幹部和民營企業家而言,這兩個字既是規則,更是標尺,必須正確把握,明辨篤行,各歸其位,各負其責,協力構建風清氣正‘新生態’”。

近年來,許昌市各級黨委、政府理直氣壯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當好企業發展的“服務員”、“守夜人”。企業家坦蕩真誠與黨政幹部接觸交往,積極支持地方發展。“親清”政商關係的“許昌生態圈”也在形成,有力促進許昌民營經濟:經濟發展環境指數、行政環境指數、法治環境指數3項指標排名全省第一。今年1-9月,許昌民營經濟逆勢上升,民間投資完成1529.5億元,同比增長14.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