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學前輩-《女城主直虎》全國巡迴展觀後感

總所周知,日本有幾個別名或雅稱“菊花王朝”,“櫻之國”,“宅國”等等。而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文化就是Samurai侍。我曾在家鄉東方小巴黎工部局自治領學習過一段時間的劍道,可以說,日本的武士文化是張日本最為重要的名片之一。

日本留學前輩-《女城主直虎》全國巡迴展觀後感

日本留學前輩-《女城主直虎》全國巡迴展觀後感

日本留學前輩-《女城主直虎》全國巡迴展觀後感

而武士文化的本質或者說它的土壤是什麼,很多人會把他類比武俠(包括日本國內也有一些俠客作品)也有更多的人會把其中每個旗本大名大大名與中國的三國人物相比,這當然是非常理所當然又正常不過的事,因為許多日本人也是這麼做的。

日本留學前輩-《女城主直虎》全國巡迴展觀後感

不過事實並非如此,與其說日本與中國相似不如說日本更像是萬里之外的歐洲。

日本留學前輩-《女城主直虎》全國巡迴展觀後感

可以說日本的文化是在近畿文人和東國武士互相拉扯,中央皇權和地方領主各自利用,中國和朝鮮半島的渡來人與本地豪強的結合下產生的。在對待皇權和政體的時候日本人表現出了一種精分或者說混合的態度。因為受近代皇國史觀(民族主義)的影響,現代日本人逐漸偏離了“我的領主的領主不是我的領主”這一經典而正義的封建價值觀。轉而支持文官化或者說中國化的皇權,這在民治時代追封楠木正成和北畠顯家從一位就能看出。

可日本人又以身為封建武士的後代而驕傲,要知道在日本中世的二元制中,天皇及其背後的京都與近畿,我們可以說是一個逼格的來源,他甚至不是大名就任徵夷大將軍合法性的來源(來自於武士群體的承認來自於鎌倉來自於鶴岡八幡宮),公家的決定往往得不到武士的支持。在不少日子裡,天皇家窮的揭不開鍋要去當鋪換錢或者張嘴問大名討要救濟。

日本留學前輩-《女城主直虎》全國巡迴展觀後感

鶴岡八幡宮

在幾十年的nhk大河劇的製作歷史中,藉著87大河劇《獨眼龍政宗》新模式和新人的東風,91年的《太平記》也可謂是收視長虹,五個主役“真田廣之|澤口靖子|後藤久美子|宮澤理惠|樋口可南子”一男四女的組合也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史上第一顏值。可在這背後,卻是日本社會討厭南北朝時期,厭惡北朝勢力這一事實。以南北朝為主題的大河劇僅此一部而已。

日本留學前輩-《女城主直虎》全國巡迴展觀後感

武士的文化真正從何而來,其實就是東國,就是從一個個封建大名和領主,不是從日新館不是從理學更不是從公家。它的本質就是封建自治社會,這是中國所不具有的(國內的教科書照搬蘇聯史觀稱中國古代是封建社會這是完全錯誤的,中國是皇權專制削藩文官)。當人們在感嘆關東人真是有距離感還是關西人更有趣的時候,殊不知關西人和京都(戰國時代所有地區人口越打越多隻有京都人口負增長)更像是費拉。對於日本來說,大名之間你吃不掉我,我滅不掉你,是一件幸運的事。

日本留學前輩-《女城主直虎》全國巡迴展觀後感

看著地圖你能說出幾個“村長”?

我樂得閱讀到大化改新成果的失敗,律令制的名存實亡,皇權的衰弱,東國的崛起,乃因如此,才有日本人力量的源泉和始終如一的信念,因為從不曾全面總體戰,所以未來的種子才能萌發。

或許身為東夷的緣故,我在尋找夢中的祖先曾經走過的路。都說日本是漢唐古風,並非如此,是先秦和商周遺存並與中亞白人遊牧民的古老結合(日語為黏著語與突厥語同)。

日本留學前輩-《女城主直虎》全國巡迴展觀後感

希望每個喜愛日本的人都能真正理解到中日的不同,日本海這一天塹,塑造了不同的歷史路徑和迥異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