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中秋,賞《春江花月夜》

過中秋,賞《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過中秋,賞《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的詩作。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遊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

喜月、悟月、聽月、問月

"等閒識得東風雨,萬紫千紅總是春"。春,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既沒有"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荒涼,也沒有"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哀婉,更沒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痛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春天象徵美好、希望,潮生之夜,詩人怎能發出"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的別緒離情?乃因此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明月伴春江,春江繞芳甸,"月"給了詩人無窮的遐想。

"春江潮水連海平",潮水上漲,江水與大海齊平,自然規律本無稀奇,但接著"海上明月共潮生"一句卻給人耳目一新之感,詩人敏銳的捕抓景象能力和豐富的想象,描繪了一幅幽美的月共潮生的背景圖,渲染月初時的整體氣氛:自然界的一切面貌因主角明月的出現而煥然一新,江流歡騰,"宛轉繞芳甸",小洲之花在潔白月光照映下活像小冰粒,閃閃發光,再加上沁人心脾的花香,若隱若現的流霜,動靜結合,聲味交融,如此美景,無不動人心絃,令人流連忘返!"一切景語皆情語",月照大地,一片片生機盎然的景象無不寄託詩人因月而喜的心情。

過中秋,賞《春江花月夜》

"色不迷人人自迷,景不醉人人自醉",詩人生性敏感,面對醉人的月色,恆古的天空,於是又萌發愛戀人生,珍惜生命的悟月之道。"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明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月的永恆反襯了人的短暫,"月圓而缺,月缺而圓,年年相望,只自如此",人怎能抱月長終,與月長存?這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罷了。詩人由月及人,在時間的穿越中緊緊把握永恆與短暫的真諦,表達對人生的熱愛和追求的美好情感,從而奠定了本詩"哀而不傷"的感情基調。

"白雲一片去悠悠,清楓浦上不勝愁",悠悠白雲一片片,淡淡思愁一層層,悠悠白雲引起層層相思之愁,何故?"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詩人面對"皎皎空中孤月輪",心豈能平靜?於是思接千載,由"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想起了可憐的閨中思婦。"玉戶簾中卷不去,搗 衣砧上還佛來",月光轉朱閣,低綺戶,可憐的閨婦同樣無眠,"悲嘆有節哀",只好仰頭望明月,然而,明月可望不可聞,心中的思念該如何傳達?"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 水成文",種種美好想法最終化為泡影,只能無奈託月寄情:"願逐月花流照君"。悲矣!句句肺腑之聲,冷冷清清,嘆嘆嗟嗟,思婦所有發自心底的情真意切,詩人都聽到了,清清楚楚,詩人此時此刻的心情何嘗不也是這樣嗎?

過中秋,賞《春江花月夜》

月已落,情卻不斷,此時,詩人彷彿又聽到了閨婦的喃喃自語:"昨夜聞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詩人面對責備無以言對,愁更愁:"君問歸期未有期"呀。"剪不斷,理還亂",詩人再次仰望蒼天,叩問明月,月光可以穿越時空,普照大地,人為何不能?月並沒有馬上回答詩人,這時江潭上的落月又斜斜地傾西了,"斜月沈沈藏海霧",詩人由月看到了西山,迷迷茫茫的大霧,一下子恍然大悟,相會之難原來有"碣石瀟湘無限路"萬水千山的重重阻隔。雖然相思難熬,歸家心切,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天各一方,征程遙遠。普天之下,遊子雖多,只是不知在此春江花月之夜能有多少乘月而歸?詩人最終沒有得到明月的回答,"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詩人只好無奈嗟嘆一句:"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詩人緊扣一個"月"字來展開喜月、悟月、聽月、問月,以月光統眾景,以眾景寓哲理,由哲理抒感情,月光對時間、空間的可穿越性,自然過渡到遊子思婦的異地相思之情及相會之難,因此,"月"成為了全詩景——理——情線索發展的導火線和區紐橋樑,構成了朦朧、奇特、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