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将撤县(市)设区?存在的唯一障碍竟然是...

国家近期准备调整县改市标准,山东省将积极进行调整优化。青岛最为山东龙头城市,撤县改市将带来什么影响,又会面临哪些障碍呢?半岛网(bandaowang0532)小编带您看一看。

目前,山东省城市工作会议召开,针对山东的行政区划存在的多处问题进行最新工作部署,问题包括设区市城区规模和结构不合理,县级市数量偏少等。而国家近期准备调整县改市标准,而山东省将积极推进撤县设区、撤县改市、乡镇合并、镇改街道,以及其他必要的调整优化。

青岛作为山东的“龙头城市”,副省级城市。目前城区常住人口还不到500万,很难达到全国中心城市标准。要通过撤县(市)设区,建设卫星城,形成组团型城市,提高青岛的辐射带动作用。撤县改市将带来哪些变化?对青岛来说,什么因素将成为“障碍”?

青岛撤县(市)设区竟存“障碍”

从近年青岛市民关注的城市行政规划的热点来看,大部分市民还是比较关心的即墨和胶州撤市划区的进展。

但在今年3月,青岛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在青岛政务网回答网民问题时表示青岛撤县设区还存在一个“障碍”。那就是2012年,青岛的市北区和四方区合并成立新市北区,胶南市和黄岛区合并成立新黄岛区。而根据民政部规定区划后的城市,5年内是不能再做调整的。虽说这只是个内部掌握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则,但如果调整将会打破此前规则。

撤县设区的标准

撤县设区是有条件的,而且有严格的程序,必须经省、市政府同意,最后经过民政部和国务院同意,经实地考察方能批准。

目前撤县设区,主要依靠国务院批转民政部1993年38号文件《关于调整设市标准的报告》,近十多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各地撤县设区的申请越来越多,为了适应形势发展,民政部出台了一个《市辖区设置标准》(征求意见稿),允许直辖市和地级市设立市辖区。

其中市区总人口在300万人以上的城市,平均每60万人可设立1个市辖区。最小的市辖区人口不得少于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不得少于10万人。对于中心城市郊县(县级市)改设市辖区需满足下面几个条件:

1.该县(市)就业人口中从事非农业人口不得低于70%;2.第二三产业产值在该县(市)GDP比重达到75%以上。3.改设市辖区的县(市),全县(市)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不得低于上一年本市市辖区对应指标的平均水平。

行政区划调整,青岛首当其冲

青岛将撤县(市)设区?存在的唯一障碍竟然是...

提高辐射带动作用

青岛作为山东的副省级城市,目前城区常住人口还不到500万,很难达到全国中心城市标准。要通过撤县(市)设区,建设卫星城,形成组团型城市,提高其辐射带动作用。

青岛综合实力强劲,有能力引领

青岛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2015年青岛GDP达到9400亿元,同比增长8.2%,位居山东第一、全国12,人口超900万,基本确定了青岛在山东引领的城市地位。

坐拥四个全国百强县

青岛的即墨、胶州、平度、莱西入选全国百强县,县域强,则城市强。近年来,青岛市推行“全域统筹”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使得青岛县域经济启动“赶超发动机”,始终以高于全市、全省1至2个百分点的增幅明显。

青岛将撤县(市)设区?存在的唯一障碍竟然是...

撤县(市)设区将带来哪些变化?

经济更强

例如2002年四川省成都市温江撤县改区后,制约经济发展的许多障碍得到消除,提升了新设区和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

温江县在撤县改区的第一年第二产业增加值比上一年增加了25.8%,极大促进了其工业化进程,GDP增长19%,财政收入增长28%。

而原新都县的行政建制设置格局将成都市青白江区与成都市市中区隔离,阻碍了成都市发展,撤县设区后,成都的都市区连成一个整体。成都市三环路、绕城高速公路、成彭路、成青路穿越新都,成都市经济和市政设施正迅速向新都及外围扩展。

空间更大

县改区后,一方面,消除了制度方面的障碍,使成都的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增大。

另一方面,两地土地价值升高,土地置换更加顺利,有利于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进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功能组织可以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展开。

城市化高

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和文教、卫生等服务设施都将在市里的统一规划下得到大大加强,城区的硬环境得到大大改善。

2001年,温江县城建成面积13.5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比重仅为27.92%;改区后城区面积23.5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比重达42.91%,城市化率由34.42%提高到50.3%。

资源更优

区划调整后,市区将实行统一规划,着手在郊区县(市)建设相对集中、富有特色的工业园和开发区,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统一建设、共享共用,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社会事业方面,传统的市、县两套社会服务体系被功能强大、级配合理、覆盖面广的中心城市服务网络所取代。

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将纳入城市整体规划,无疑还有利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因为县属于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城建资金按要求大多数需要自筹解决。

此外,撤县设区、融入市区后,城市名声、品牌效应延伸到郊区,将吸引众多的投资者和买房置地者。

如果能够迈过“障碍”达成新一轮撤县(市)设区,对青岛促进作用无疑是巨大的,青岛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