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小股民的2018:自認為做得很好 但還是“失蹄”

F君是一個上班族,也是一個很普通的小股民,平時利用工作攢下的閒錢買點股票,他顯然已擺脫初級股民的狀態:不追熱點,不追漲殺跌,不炒績差股,儘量選擇有一定業績支撐的股票,投資節奏也主動趨向“佛系”。

事實證明,這些年這種投資習慣讓他賺了一些錢,他在股市上跑贏了多數人。

不過,今年,F君還是認為自己迎來了在股市上很有挫敗感的一年。

“非典型股民”:自認已足夠謹慎

相對於時年28歲的中國A股而言,F君是個不老也不新的小股民。2007年大學畢業後F君即入市,他說,他自認是一個“非典型”小股民:不幻想靠股票暴富,也不把做股票當主業,不做短線、不跟熱點,趁市場低迷時分批建倉,分攤風險,他的偶像是遵循價值投資的巴菲特。然而即便如此保守,他年內在股市上的虧損仍接近四成,這是他此前從未預料到的。

F君在股市上的保守風格是通過 “挨刀”交學費買來的。初入股市時,他趕上了2007年大牛市的末班車,跟著市場炒短線賺了一些銀兩,不過在牛市泡沫破滅後,盈利很快轉為虧損,而後越套越深,很快在倒虧兩成後,他選擇割肉離場。

隨後股市的表現很快證明他是多麼幸運:上證指數在不到一年的時間下跌近七成,這一時期,個股的快速下跌更是讓他見識了股市的殘酷:某中字頭航運公司從上市時的一度近70元跌到僅7元出頭,他一個同學就因買了某航空公司的股票未及時撤離,最終虧了兩萬塊離場,將畢業後好幾個月的工資虧沒了。

自此之後,F君認識到股票不能無腦亂炒一通,也不能盲目跟風,選股選時都很重要,於是狠下了一番苦工,將證券相關基礎理論好好惡補了一番,並結合實際,逐漸形成了自認為相當穩健的投資習慣。他早已不炒績差股,交易行為不再衝動,也善於分批建倉,預留補倉空間。

這一投資習慣幫了F君很多:他迴避了很多不合時宜的高位接盤時機,也經受住了熊市煎熬;因為投資週期長,往往也能拿的住股票,使其在不少股票上有所斬獲。

不過到了今年,他也“失蹄”了。

很有挫敗感的一年他說:永遠會有新情況出現,分分鐘教你做人

F君說,今年的他不僅跑輸了大盤,而且也是他股票投資上挫敗感很強的一年。年內他股票賬戶的總體虧損接近40%,是這麼多年來業績最差的一年。

F君認為,自己該做的,都已經做到最好了。

而且他的運氣並不算糟糕:兩三年前,他一直急於尋找一些認為可以長線持有的股票,曾經瞄上過樂視網,也聽人談起保千里,一度動過買入後長線投資的念頭,但最後因為認為估值的問題,最終作罷,也因此躲過一劫。

他認為中國電影市場仍未飽和,還有很多空間,因此選擇重倉影視行業某龍頭上市公司的股票。在A股低迷兩年之和,為了應對市場可能出現的反彈,又配置了部分券商股。此外,為了應對選股失誤的風險,他還配置了一些指數型基金。

A股市場今年個股閃崩不斷,不少公司遭遇流動性危機,一度讓F君膽戰心驚,不過幸好,他並未未踩到類似“大雷”,然而其他一些“地雷”,還是讓他防不勝防。

在首次建倉一年多後,今年5月,他對上述龍頭影視公司的股票進行了連續加倉,但不久後的6月初,崔永元爆料影視圈的陰陽合同問題,他重倉的影視股隨即遭遇跌停,並連續大跌。9月份他認為上述公司股價趨於穩定後,再次進行大規模補倉,不料10月初隨著大盤大跌,股價再度跳水。兩次補倉都沒卡對時間,F君深度套牢,在這一隻股票上的浮虧就一度接近50%。

而其對ETF的配置也不太不順利,在6月份的一次大幅度補倉後,該ETF基金7月起經歷了一大波調整,階段調整幅度一度約三成。

期間F君還一度試圖買入某家從財報上看業績連續數年增長的上市公司股票,但最終因不太熟悉實際業務而作罷,當時這家公司的股價相當抗跌,但最後的結果是,該公司還是沒能抵抗住大市的下跌,期間一篇自媒體的文章質疑該公司流動性存在隱患,更是將其股價打入深淵。

F君事後總結,股市永遠會出現新情況,比如今年的大量上市公司出現流動性危機,貿易摩擦,這些都是事前很難預料到的。他今年的情況還算好的,他的很多同學、朋友因為此前喜歡追逐熱點,激進投資踩到雷,或者按照以往的思維,炒作次新股,損失非常慘重,再來一個牛市都未必能回本。

F君事後感嘆道,他自認為知識和經驗都已經比較豐富了,也相當謹慎,但股市仍會不斷出現新的情況,這些都會令人感到茫然,如果不時刻保持對市場的敬畏,股市分分鐘教你做人。“你看,今年連王亞偉都走下神壇了”。

不過,在經歷這些年的投資後,他還是相信,他雖然沒有龐大的資金,但只要找到自己的方法,不急功近利,長期來看,在股市上還是有機會的。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