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紛亂明末,這幾個能夠獨當一面的人,生平真的不尋常

要知道雖然人人都想在盛世中安穩幸福的度過一生,但是王朝的更替也同樣是歷史客觀規律中不可抗拒的一部分,因此雖然沒得選,但是盛世有盛世的繁華,身逢亂世也多敢打敢拼的將良之才。

在紛亂明末,這幾個能夠獨當一面的人,生平真的不尋常

明朝這個朝代很是奇特,雖然是已經走到了末年,氣數衰敗,但也不像是其他朝代那般,縱然帳下之將繁多,但無一可用之才。禦敵作戰之時,兵壯馬肥卻太平已久,沒有一往無前、捨生忘死的銳氣。所以即使是佔盡城池、人數的優勢也被打的節節敗退,而受理學、心學影響至深的明朝則不然,儘管已經到了最後關頭能拿得出手的將領還是很多。

這第一位當仁不讓的是李定國了,不僅僅是明朝在整個歷史上他都是排的上數的名將,他這一生可以說是一首悲愴的讚歌。適逢滿清鐵騎踏入中原大地開始,李定國就一直是奮鬥在第一線的將領,多次攻破清軍的防線,還連殺了好幾位投敵叛國的反臣。就這樣居功甚偉的功臣,卻受到朝中奸佞之輩的嫉妒,萬般無奈之下李定國率手下將領退到緬甸駐紮,繼續著抗擊清軍的任務。即便是這樣在他年老時日無多之時,依然對他的兒子說:“不能夠投了他清軍,哪怕全軍覆沒。”這樣的良將忠肝義膽,最後卻沒能安葬到自己的故鄉,真的是讓人憤懣呀。

在紛亂明末,這幾個能夠獨當一面的人,生平真的不尋常

第二位孫傳庭,進士出身的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儒將。戰場上他靈活多變的戰術,一直讓敵人很是頭疼,在奉命抗擊闖王軍的戰鬥中,後勤和戰備物資供應不足,士兵們身體薄弱,傳染病大肆感染。大敵當頭沒辦法,只好領著帶病在身又空著肚子的士兵們上戰場打仗,最後被殺的節節敗退,剛過耳順之年便葬於疆場之上。

在紛亂明末,這幾個能夠獨當一面的人,生平真的不尋常

第三位盧象升,這位可不一般,少年時便發奮讀書,立下了與國共存亡的志向。之後也是成績優秀,早早入仕。多次領兵打得不可一世的闖王軍落荒而逃,也是抗金大將陣營中的核心人物,數次打退入侵的清軍,成為百姓心中的守護神。隨後因為朝廷內部出問題,糧草供應不上。盧象升帶著幾千士兵與清軍交戰,身陷包圍,堅決不投降力戰而死。消息傳到後方,百姓們泣不成聲,不約而同的給這位大將弔唁。

在紛亂明末,這幾個能夠獨當一面的人,生平真的不尋常

最後一位就是熊廷弼,他相比之前的幾個人而言,就沒有那麼出名了。他不是擅長一線作戰的將領,對於安撫百姓和製造軍事武器他更拿手一些。由他佈置的後方成為了阻擋清軍的最後一道屏障,不過此時的戰況基本上已經是全面失守了,儘管是權力抗擊,但仍不敵四面八方趕來圍攻的清軍,最後城破人亡,死在了戰場之上。

在紛亂明末,這幾個能夠獨當一面的人,生平真的不尋常

這幾個人便是明朝最後關頭,依然能夠站出來與清軍死戰到底的最後底牌,悉數一下他們戰敗的原因,結果都是驚人的相似,他們戰敗的原因竟然都不是源於外來因素,這些武將隨便一人都能夠成為馳騁疆場、百戰不殆的英雄,而匯聚在一起卻沒有挽救明朝大廈將傾的局勢,只是拖延了它的滅亡。由此可見,明朝的確是從根上已經爛掉了,儘管有這麼多武將在手也是無能為力,大勢已去個人之力,難以救其根本,裡面已經空了,儘管支撐房屋的柱子再牢固,估計也抵擋不住連續的狂風暴雨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