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經典名句20句品讀,百行孝為先,教你如何行孝道!

《孝經》經典名句20句品讀,百行孝為先,教你如何行孝道!

孝經》,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述了儒家的倫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規範,“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諸德之本,認為“人之行,莫大於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孝經》首次將孝與忠聯繫起來,認為“忠”是“孝”的發展和擴大,並把“孝”的社會作用推而廣之,認為“孝悌之至”就能夠“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孝經對實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統而詳細的規定。

開宗明義章第一

1.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譯文:孔子說∶“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你回原來位置坐下,我告訴你。人的身體四肢、毛髮皮膚,都是父母賦與的,不敢予以損毀傷殘,這是孝的開始。人在世上遵循仁義道德,有所建樹,顯揚名聲於後世,從而使父母顯赫榮耀,這是孝的終極目標。所謂孝,最初是從侍奉父母開始,然後效力於國君,最終建功立業,功成名就。“

天子章第二

2.原文:子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

譯文:孔子說:“能夠親愛自己父母的人,就不會厭惡別人的父母。能夠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會怠慢別人的父母。以親愛恭敬的心情盡心盡力地將雙親侍奉,而德行教化施之於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從效法,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

諸侯章第三

《孝經》經典名句20句品讀,百行孝為先,教你如何行孝道!

3.原文: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

譯文:身為諸侯,在眾人之上而不驕傲,其位置再高也不會有傾覆的危險;生活節儉、慎行法度,財富再充裕豐盈也不會損溢。

卿大夫章第四

4.原文: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

譯文:不合乎禮法的話不說,不合乎禮法道德的行為不做;開口說話不需選擇就能合乎禮法,自己的行為不必著意考慮也不會越軌。於是所說的話即便天下皆知也不會有過失之處,所做的事傳遍天下也不會遇到怨恨厭惡。

士章第五

5.原文: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後能保其祿位.

譯文:用孝道來奉事國君就忠誠,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級則順從。能做到忠誠順從地奉事國君和上級,然後即能保住自己的俸祿和職位.

庶人章第六

譯文:行為謹慎,節省儉約,以此來孝養父母.

三才章第七

7.原文: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於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

譯文:從前的賢明君主看到通過教育可以感化民眾,所以他首先表現為博愛,人民因此沒敢遺棄父母雙親的;向人民陳述道德、禮義,人民就起來去遵行,他又率先以恭敬和謙讓垂範於人民,於是人民就不爭鬥,用禮儀和音樂引導他們,人民就和睦相處;告訴人民對值得喜好的美的東西和今人厭惡的醜的東西的區別,人民就知道禁令而不犯法.

《孝經》經典名句20句品讀,百行孝為先,教你如何行孝道!

孝治章第八

8.原文: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譯文:讓父母雙親在世時安樂、祥和地生活,死後成為鬼神享受到後代的祭祖。因此也就能夠使天下祥和太平,自然災害不發生,人為的禍亂不會出現。所以聖明的君王以孝道治理天下。

聖治章第九

9.原文: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

譯文:不敬愛自己的父母卻去愛敬別人的行為,叫做違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尊敬別人的行為,叫做違背禮法。

紀孝行章第十

10.原文: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

譯文:孔子說∶“孝子對父母親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時候,要在日常家居的時候,要竭盡對父母的恭敬,在飲食生活的奉養時,要保持和悅愉快的心情去服事;父母生了病,要帶-著憂慮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盡悲哀之情料理後事,對先人的祭祀,要嚴肅對待,禮法不亂,這五方面做得完備周全了,方可稱為對父母盡到了子女的責任。”

11.原文: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醜不爭。

譯文:侍奉父母雙親,要身居高位而不驕傲蠻橫,身居下層而不為非作亂,在民眾中間和順相處、不與人爭鬥。

五刑章第十一

12.原文: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

譯文:用武力脅迫君主的人,是眼中沒有君主的存在;誹謗聖人的人,是眼中沒有法紀;對行孝的人有非議、不恭敬,是眼中沒有父母雙親的存在。

《孝經》經典名句20句品讀,百行孝為先,教你如何行孝道!

廣要道章第十二

13.原文:子曰:“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悌。

譯文:孔子說∶“教育人民互相親近友愛,沒有比倡導孝道更好的了。教育人民禮貌和順,沒有比服從自己兄長更好的了。”

14.原文: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之謂要道也。

譯文:尊敬他人的父親,其兒子就會喜悅;尊敬他人的兄長,其弟弟就愉快;尊敬他人的君主,其臣下就高興。敬愛一個人,卻能使千萬人高興愉快。所尊敬的對象雖然只是少數,為之喜悅的人卻有千千萬萬,這就是禮敬作為要道的意義之所在啊。

廣至德章第十三

15.原文: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

譯文:孔子說∶“君子教人以行孝道,並不是挨家挨戶去推行,也不是天天當面去教導。君子教人行孝道,是讓天下為父親的人都能得到尊敬。教人以為弟之道,是讓天下為兄長的人都能受到尊敬。教人以為臣之道,是讓天下為君主的能受到尊敬。

廣揚名章第十四

16.原文: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

譯文:孔子說∶“君子侍奉父母親能盡孝,所以能把對父母的孝心移作對國君的忠心;奉事兄長能盡敬,所以能把這種盡敬之心移作對前輩或上司的敬順;在家裡能處理好家務,所以會把理家的道理移於做官治理國家。因此說能夠在家裡盡孝悌,治理好家政的人,其名聲也就會顯揚於後世了。”

《孝經》經典名句20句品讀,百行孝為先,教你如何行孝道!

諫諍章第十五

17.原文: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譯文:為父親的有敢於直言力爭的兒子,就能使父親不會陷身於不義之中。因此在遇到不義之事時,如系父親所為,做兒子的不可以不勸爭力阻;如系君王所為,做臣子的不可以不直言諫爭。所以對於不義之事,一定要諫爭勸阻。如果只是遵從父親的命令,又怎麼稱得上是孝順呢?”

感應章第十六

18.原文:宗廟致敬,不忘親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

譯文:到宗廟裡祭祀致以恭敬之意,是沒有忘記自己的親人;修身養心,謹慎行事,是因為恐怕因自己的過失而使先人蒙受羞侮辱。到宗廟表達敬意,神明就會出來享受。對父母兄長孝敬順從達到了極至,即可以通達於神明,光照天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感應相通。

喪親章第十八

19.原文: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偯,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慼之情也。

譯文:孝子喪失了父母親,要哭得聲嘶力竭,發不出悠長的哭腔;舉止行為失去了平時的端正禮儀,言語沒有了條理文采,穿上華美的衣服就心中不安,聽到美妙的音樂也不快樂,吃美味的食物不覺得好吃,這是做子女的因失去親人而悲傷憂愁的表現。

20.原文:生事愛敬,死事哀慼,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

譯文:在父母親在世時以愛和敬來奉事他們,在他們去世後,則懷著悲哀之情料理喪事,如此盡到了人生在世應盡的本分和義務。養生送死的大義都做到了,才算是完成了作為孝子侍奉親人的義務。”

注:圖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