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界裡真君子,蔬菜國裡錦荔枝

植物界裡真君子,蔬菜國裡錦荔枝

錦荔枝是什麼?很多人都沒聽過這個,小編悄悄給大家八卦一下,大清朝皇帝也愛苦瓜。臺北故宮有一件清中期玉器寶貝,名字就叫做“白玉錦荔枝”,是備受皇帝垂青的物件。不信嗎?有圖有真相!

植物界裡真君子,蔬菜國裡錦荔枝

清中期白玉錦荔枝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苦瓜曾經有一個動人的名字——錦荔枝。顧名思義,苦瓜的容貌,滋味與荔枝相差不遠,但天妒賢才,泥土公公在荔枝地裡睡覺的時候做了一個噩夢,就發脾氣讓錦荔枝變成了苦瓜,苦瓜為命運的不測流下了眼淚。

同是攀緩植物,苦瓜像南瓜和絲瓜那樣爬滕開花,但苦瓜開的是什麼花呀!淡黃的小花,在陽光下極易被忽視。花瓣張牙舞爪地呈銳角形,還發出一股黏腥的氣息。不豔麗不芬芳的苦瓜花,連蝴蝶蜜蜂都不光顧,看見南瓜、絲瓜藤蔓下蝴蝶嗡嗡的舞蹈,一片熱鬧,苦瓜為不公平的待遇流下了眼淚。

植物界裡真君子,蔬菜國裡錦荔枝

長大成熟的苦瓜,滿懷熱情的走進市場。不幸的是,它再一次遭遇冷眼。對於習慣了甜蜜生活的都市人來說,他們不喜歡苦瓜,喜慶宴席上,苦瓜是不能上桌的,大吉利的日子,來一盤“苦”味豈不掃興?苦瓜悲憤難抑:我身體裡維生素含量豐富,雖味苦但性寒,能消暑祛熱。但人們聽不進苦瓜的爭辯,苦瓜潸然淚下——餐桌之大,為什麼容不下一隻誠實的苦瓜?

植物界裡真君子,蔬菜國裡錦荔枝

從幼年到少年,從青年到老年,苦瓜一直在流淚,表皮斑駁凹凸,佈滿顆粒,那是一顆顆淚珠組成的。苦到最後,苦瓜由黃變紅,身體像花朵一樣綻放開來,味道也變得格外甘美——苦瓜用最後一滴淚來證明自己是美麗的,甘甜的,鮮豔的。回望人生,其實就像一隻苦瓜,很多人都是先苦後甜的,生命的色彩在暮年燦爛,人生尚如此。

植物界裡真君子,蔬菜國裡錦荔枝

苦瓜因其味苦而得名。並因其實、莖、葉等與他物形似等緣故,而有種種別名。《本草綱目》就說:“苦以味名。瓜及荔枝、葡萄,皆以實及莖、葉相似得名。”因其果實外殼有瘤狀突起,人稱為“癩葡萄”;因其“實大如鴿子、有皺紋,似荔枝”,故又稱之為“錦荔枝”;當其成熟時,其瓜往往會崩裂,露出全紅色的瓜瓤,又有 “紅縷鞋”、“紅姑娘”的美稱。

也因為這個名字,苦瓜便堂而皇之地躋身於麗色雲集的《群芳譜》。還因它具有“不傳己苦與他物”的秉性,又被人們譽之為“君子菜”。因其原產於印度等東南亞諸國,可能與佛家多少有些瓜葛,所以,它又有菩薘、恆菜、菩提瓜之名。此外,苦瓜還有涼瓜、癩瓜、紅羊等俗稱。

植物界裡真君子,蔬菜國裡錦荔枝

苦瓜為葫蘆科苦瓜屬一年生攀援性草本植物。葉互生,掌狀深裂。花小,黃色,雌雄同株。果實呈紡錘形,有瘤狀凸起,成熟時橙黃色,味苦,瓤鮮紅色,味甜。《本草綱目》對它有過這樣的記述:“五月下子,生苗引蔓,莖葉卷鬚,並如葡萄而小。七、八月開小黃花,五瓣如碗形。結瓜長者四、五寸,短者二、三寸,青色,皮上痱癗如癩及荔枝殼狀,熟則黃色自裂,內有紅瓤裹子。瓤味甘可食。其子形扁如瓜子,亦有痱癗。”

植物界裡真君子,蔬菜國裡錦荔枝

苦瓜原產東印度,廣泛栽培於世界熱帶到溫帶地區,中國南北均普遍栽培。苦瓜果味甘苦,主作蔬菜,也可糖漬;成熟果肉和假種皮也可食用;根、藤及果實入藥,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苦瓜中的新成員——白蘋果苦瓜

洋河農業嘉年華種植的是白蘋果苦瓜,之前大陸沒有白蘋果苦瓜,更沒有栽培經驗,如今在洋河農業嘉年華蔬菜館內茁壯成長。

植物界裡真君子,蔬菜國裡錦荔枝

白蘋果苦瓜原產於臺灣,是臺灣神農獎獲得者吳秋榮用野生山苦瓜與白玉苦瓜雜交而成的新品種。因果形與蘋果相似,所以被稱為蘋果苦瓜。蘋果苦瓜成熟後表皮比較白,果面晶瑩剔透,脆甜多汁,糖度高達6度。既可以直接當做水果生吃,也可以作為蔬菜食用,吃起來口感非常好。

植物界裡真君子,蔬菜國裡錦荔枝

果面密生亮白珍珠粒,果型粗肥,肩形美,早生,生長強健,結果能力強,採收期長。蘋果苦瓜早生,生長強健,結果能力強,採收期長。在臺灣結果期長達180~210天。開花結果期適於20℃以上,以25℃左右為適宜。15~30℃的範圍內,溫度越高,越有利於蘋果苦瓜的生育。但是,30℃以上和15℃以下對苦瓜的生長結果都不利。

洋河農業嘉年華的白蘋果苦瓜得到細心的呵護,茁壯成長,從而得到遊客們的青睞和喜歡。

歡迎免費訂閱(添加中農富通微信公眾號留言即可)

植物界裡真君子,蔬菜國裡錦荔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