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起,做一個不拖延的人


從今天起,做一個不拖延的人


一個朋友Z向我抱怨:

車子要保養了可是沒時間去

扣分了也拖著沒去處理

要去檢查眼睛但是心裡仍有疑慮

材料寫了但是沒人指導修改沒有方向

隔三岔五值班加班,要寄的快遞遲遲沒有寄出,天氣這麼熱昨天曬了下更黑了,因為焦慮痘痘也冒出來了,髮際線越來越高,辦事效率越來越低……

說到底都是拖延惹的禍。

從今天起,做一個不拖延的人


蔡康永主持的《你說的都對》,其中一期主題是“拖延不是病”,國家博物館講解員河森堡從“遠古基因”以及“強迫症”的角度給出了這樣一個解釋:拖延不是病,不拖延的人才有病。

這個觀點觸碰到我們的痛點,讓大家鬆了一口氣。拖延在當今社會儼然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

從今天起,做一個不拖延的人


其實,我們不是不知道準時完成任務的重要性,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狀態不對勁,而是身陷一種習慣性的逃避行為當中,不敢去真正面對問題。

剛畢業第一份工作時,那時還沒從大學生活中適應過來,早上很喜歡睡懶覺,怎麼改也改不過來。

公司9點上班,經常是在打卡時間截止前才匆匆趕到辦公室,甚是“準時”。

為了改變這種狀態,每天都把鬧鐘時間定的很早,可絲毫沒有作用,那段時間每天早上都是這樣的。

清晨,被鬧鐘從睡夢中驚醒,想著自己的原先訂的計劃,同時卻在享受著被窩的溫暖,一邊在不斷的提醒自己“該起床了”,一邊又在不斷的給自己賴床找各種藉口“再眯一小會就好”,“反正時間還早”。於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睡了十分鐘,五分鐘……

從今天起,做一個不拖延的人


如果我們自己覺得拖延對自身造成了很大傷害時,我想大多數人都會改變。

愛拖延也許是因為刺激不夠。

從今天起,做一個不拖延的人


想起小時候拖延症很嚴重,每天放學回家玩夠了再寫作業,頭天晚上寫不完,第二天早上起來寫,週末的作業週日晚上寫。有時為了應付老師,想盡辦法漏字少寫,要麼匆匆忙忙,以致於作業完成的沒有質量。

為了保質保量的完成作業,父母有時候不得不用武力來解決問題,可也就只見效一會兒。過後該怎麼樣就還是怎麼樣。

直到父母有了一個想法,和我們做一個約定:只要以後每天按時完成作業,每個月都會得到一些零花錢,每次考試達到一定名次,也會有一定的獎勵,所有零花錢讓我自己支配。

為了得到這些獎勵,此後也會按時的完成作業。

從今天起,做一個不拖延的人


人們常常說:願每天叫醒我們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話一出口,內心便頓顯落寞。因為“夢想”這個詞,給人感覺太過飄渺。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個詞縮小一個維度,切分來看,夢想就是由一個個小目標組成的。

愛拖延也許是因為沒有目標,動力不足。

從今天起,做一個不拖延的人


當“隨便啊”、“要不明天再說”這些話我們經常掛在口邊時。久而久之,做事拖延就形成了習慣。於是我們變得渾渾噩噩,一事無成。

我們都拖延知道拖延是件可恥的事情不是很好,可當發現幾乎所有人都有這毛病以後,它便不再成為毛病了,反而成了一種默契。這樣一來便顯得那些從不拖延的人非常奇怪,因為他們總是有著自己的步伐,有著自己的目標。

拖延症與對某種東西上癮本質上毫無差異,只不過拖延症是對“耗著”上癮。拖延症就是快刀斬不斷的“亂麻”,必須得慢慢梳理,越急於求成,拖延反彈的就越厲害。

海子有一首著名的詩,“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那就讓我們從今天起,做一個不拖延的人;明天,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從今天起,做一個不拖延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