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致敬:崔永元、獸爺、丁香醫生


2018年度致敬:崔永元、獸爺、丁香醫生

2018年,各行各業都有值得我們致敬的人,但從新聞傳播專業來看,有三個人(團隊)特別令人肅然起敬,他們就是崔永元、獸爺和丁香醫生。2018年5月25日崔永元在微博上曬出一份1000萬元的演出合同,由此揭開娛樂圈“陰陽合同”的黑幕,國家稅務部門由此展開追繳演藝明星逃稅大行動。同年7月21日,獸爺在微信公眾號“獸樓處”發佈推文《疫苗之王》,瞬間刷爆社交網絡,引發假疫苗事件的全民關注。12月25日,自媒體公眾號“丁香醫生”發佈了題為《百億保健帝國權健,和它陰影下的中國家庭》的文章,國家市場監督部門由此啟動對權健公司的立案調查。我們發現這三位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就是以非媒體的個人或機構的身份為公眾利益發聲,難道這不是大眾媒體應該乾的事嗎?是憂?是喜?我們不妨來深入分析一下。

先說動機,或許這三位的出發點是出於私利。崔永元是因怒懟馮小剛拍電影《手機2》而起意,進而被范冰冰惹毛而亮劍;獸爺是因兒子注射了長生疫苗,細思極恐而毅然出手;有人說丁香醫生的文章是為了賣他的產品而寫,為了吸引眼球而做的廣告文。但不管怎麼說,效果都是為公眾利益發聲,是為百姓健康和國家利益而揭黑,值得稱道!而且他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還要冒很大的風險,會被起訴甚至會被追殺,難道這種雖大公有私卻為社會公義挺身而出的行為不應該叫好嗎?這三位都有一個特徵,都是前媒體人。他們做的這些事正是新聞記者所幹的活。在媒體外讓人們看到一個久違的身影——調查記者。儘管他們已沒有記者的身份,但他們追求真相弘揚正義的心還在。

2018年度致敬:崔永元、獸爺、丁香醫生

在新聞行業,調查記者是一個最令人尊敬的職業,他們為社會公義揭黑鬥惡,不僅工作極其艱辛,而且還會有生命危險,黑惡勢力甚至出價500萬買調查記者王克勤的人頭,調查記者也因此成為黑惡勢力的眼中釘,肉中刺。調查記者在媒體內往往也不討好,新聞調查的成本高不說,還讓媒體領導承受很大的壓力。據說目前國內的調查記者隊伍已萎縮到不過數十人,2010年因報道問題疫苗知名調查記者王克勤被免職,總編包月陽遭調離。今年我的研究生,一個懷揣新聞理論的青年調查記者也離開了新京報。互聯網衝擊下傳統媒體衰落,同時似乎也加速了調查記者的流失。然而,失之桑榆,收之東隅。互聯網也讓調查記者重新浮出水面,只不過換了一個馬甲——自媒體人。

不只是遊離於媒體外的自媒體人幹起調查記者的活,而且新聞調查的方式也在發生改變。誠然,由於沒有新聞採訪許可,他們去不了新聞現場。但是現場真的是那麼重要嗎?對於新聞事件,現場是新聞的第一著落點。然而,對於複雜的新聞事實,真相其實是隱藏在諸多公開的事實背後,獨具慧眼的新聞調查高手,可以通過網上公開的資料收集證據,然後把這些證據串連成揭露事實真相的證據鏈。為了規避法律風險,獸爺採用的事實全部來自三大證券報的公開報道。如今的調查記者恐怕叫做網絡調查記者更恰當。當今提著腦袋拿著槍的特工都少見了,就連美國中情局90%以上情報都是通過公開信息和現代科技分析出來。未來,人工智能也會助力新聞調查的。

2018年度致敬:崔永元、獸爺、丁香醫生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陳力丹教授說,現在是新聞最多,也是新聞最差的時代。相對新聞業的孱弱,新聞學研究也不給力,除了新聞史研究,更多的是新聞業務的總結,只是“術”的研究而缺少“道”的探索,如果說有的話那就是新聞專業主義的討論。但我卻不參與這個討論,我認為新聞第一,專業第二。當下,新聞如何生存比如何專業更重要。作為離開媒體多年的高級記者,每年記者節我都會寫一些東西,如今年寫的《記者節,你該知道的》《記者節:寫給那些有新聞夢想的同學》《蕭瑟秋風今又是——記者節說實話》。2013年我在一個記者節的紀念會上作了題為《新聞不死,新聞業會死》的演講。“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新聞不會死的,新聞調查也不會離我們遠去的。

互聯網時代,新聞業面臨著轉型與變革,新聞的生成、生產和傳播都需要新的研究,新聞理論也需要顛覆與重構,新聞教育也需要脫胎換骨。這兩天廣州特別冷,我不知道是不是今年最冷的時候,但天氣預報告訴我過些天會回暖的。新年將到,此時此時此刻讓我想起《南方週末》1999年的新年獻詞:“總有一種力量它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種精神它讓我們抖擻精神,總有一種力量它驅使我們不斷尋求‘正義、愛心、良知’。這種力量來自於你,來自於你們中間的每一個人。”在此,我把這段話和以上文字獻給2019年的你,你們中間的每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