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崔永元:主動揮起那隻告別痛苦的手

崔永元:主動揮起那隻告別痛苦的手

最近讀到一則故事:一個年輕人當了11年的職業記者,終於有機會站在燈光下,成為一名節目主持人。可是,第一次錄節目的經歷,卻讓他十分尷尬和沮喪。

在節目錄制開始前,他做了充足的準備,精心挑選了西褲、襯衫、毛衣,並站在化妝間的鏡子前,把衣服弄得整整齊齊。

眼瞅著,現場錄製很快就要正式進行。這個年輕人再一次深吸一口氣,使自己的心態放輕鬆。然後,他信心滿滿地走進了演播廳,那個他一直憧憬的地方。

節目前奏響起,燈光師追著他的身影,令人著迷的燈光一路照著他出場,現場觀眾也很給力,大叫著齊聲歡呼。這個年輕人很有風度,上前和觀眾一一握手,並由衷地表示:“你好,你好,歡迎你。”

錄製正式開始,年輕人心中早就準備好一套串詞,對於接下來的環節,他胸有成竹。他甚至考慮,一上場先念一首詩,再來一副對聯,然後整幾個排比句,緊接著再整幾個歇後語。如此一來,節目氣氛很快就會上來的。

一開始,一切都按他所預設的在進行。可是,他的耳朵裡突然鑽進一句話,觀眾席中有人隨口說了一句:“這孫子是幹什麼的?”

崔永元:主動揮起那隻告別痛苦的手

儘管這聲音不大,現場的嘈雜之音也掩蓋了不少,但年輕人還是捕捉到了;而且,在他聽來,這句話太刺耳了。

受這句話刺激,他的大腦瞬間一片空白,原來想好的串詞,一下子全部亂了套,什麼都想不起來了。

可是,電視節目總得繼續錄製,不可能因為這個插曲為他再來一次。因此,他只好死馬當活馬醫,糊里糊塗、毫無狀態地撐到最後。至於在節目中說了些什麼,他怎麼都想不起來。

第一次上節目就遭此“不測”,年輕人的沮喪可想而知。可是,11年的記者經歷告訴他,切不可因此對主持人這個新角色產生畏懼。

從哪裡跌倒,就要從哪裡爬起來。他這樣告誡自己,並堅信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努力再努力,電視演播廳一定有一塊他的立足之處。

後來,經過認真分析,他嘗試著放棄多數主持人的傳統風格,以一個記者的姿態,虛心地採訪別人,認真傾聽別人的本真講述。孰料,這樣的形式和風格,很快就贏得大批忠實觀眾。相較於見得多、用得濫的那種中規中矩的傳統主持,人們更喜歡這個年輕人自然、樸實中透露出的吸引力。

他就是被觀眾譽為“平民主持人”的崔永元。

崔永元:主動揮起那隻告別痛苦的手

“這孫子是幹什麼的?”遭遇這句質疑時,我們會怎樣應對?有的人會惱怒不堪,從此忌諱這個話題;有的人會落下心理障礙,一旦再遇此類狀況,便有深深的挫敗感襲來;還有的人,會自此一蹶不振,給自己牢牢貼上“我不行”的標籤。

事實上,這句話原本並不是那麼灰色,如果我們能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笑著和它揮手告別,像崔永元一樣從中汲取教訓,走好後面的路,它也可以是斑斕多姿的。

關鍵的是,我們要主動揮起那隻告別痛苦的手。

(馬玉良摘自《江門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