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樂之城》是電影還是綜藝片?原來是這麼回事?

在這個生活節奏超快的時代裡,大家習慣了通過短視頻,微電影來緩解生活壓力,特別是通俗易懂的電影更受觀眾喜歡,《幻樂之城》以全新的"影視"效果展現在大家面前,讓觀眾朋友感受不一樣的藝術氣息,達到影片的預期效果。

《幻樂之城》是電影還是綜藝片?原來是這麼回事?

就連我自己都不明白,為什麼我會這麼鍾愛《幻樂之城》,在《幻樂之城》開播之前,我自己也沒想到,能夠把一個綜藝節目的片段,反覆看上了好幾遍。

與其它綜藝節目不同的是,《幻樂之城》是個典型的"慢綜藝"。這個節目很有挑戰性。每期四組唱演人,每人合作一位導演,每組八分鐘表演,這八分鐘實時畫面浸入,全程無剪輯。

這樣的"慢綜藝"觀眾到底會不會買單,就連監製洪濤心裡也沒底。在他看來,這是一次向大眾推廣小眾藝術的嘗試,他甚至在微博上說,"真,是這個節目的魂。" "不敢奢求收視多火爆,但我敢保證節目的每一秒都是心血的凝聚。"

"慢綜藝"的大前提下,每個唱演人呈現八分鐘,唱+演。在《幻樂之城》第一期首發陣容裡,黃曉明組呈上的《獨木橋》,可謂是"慢綜藝"中的"慢表演",但也成了那個讓我反覆觀看的八分鐘。

八分鐘是一個縮影,是一個已經在娛樂圈打拼了二十年,戴著"明星"、"名人"、"成功人士"這樣完美人設光環的男人四十年的心路縮影,是他敢於自我剖析的八分鐘。

《幻樂之城》是電影還是綜藝片?原來是這麼回事?

這八分鐘的創意來自於黃曉明對"自己四十歲人生的一個總結":隨著年齡增長,曾經的無畏變得越來越小心,最終把自己逼到了一段窄小的"橋"上,但如果提前預知人生的痛苦,你會選擇來到這個世界上麼?而"獨木橋"就是黃曉明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熟悉黃曉明的都知道,他特別照顧別人的感受,凡事往自己肚子裡悶,對父母、對老婆、對朋友、對同事力求周全,但獨獨忘記了自己。不知道有沒有人問過他,累不累?

在這裡,黃曉明沉默了有快十秒,這樣的留白在八分鐘表演裡彌足珍貴。最終,他卸下防備,輕輕吐出了一個字:"累"。

卸下防備後,他直面了真實的自己。"懦弱是我,堅強是我,不自信也是我"。從初出道的意氣風發到後來被全網黑的小心翼翼,對攻擊看似雲淡風輕,但其實,黃曉明一直藏起來了這樣的另一面。

這分明是一部內心獨角戲。不再要求自己做完美的人,不再苛求每個人都喜歡自己,放下鎧甲,袒露最柔軟的一面,擁抱不完美的自己,才是內心強大的開始。真正直面了自己脆弱不安的一面,真正接納了所有的真實的自己之後,才能更篤定的前行。即便身處"獨木橋",也能堅定地"無問西東"。這也是黃曉明在八分鐘中想要傳遞出的聲音啊。

作為《幻樂之城》的首個"八分鐘",《獨木橋》可謂是把這個節目的"慢"特徵展現到了極致:場景簡單、故事抽象、臺詞不多,全靠黃曉明表演在撐。

對於這樣的表演,《幻樂之城》監製洪濤是這麼評價的:黃曉明是"探索和開拓者" ,出品人梁翹柏則說,"八分鐘很短,但卻是最能帶給大家思考的作品"。黃曉明還是一貫的謙虛,感謝了兩位老師一路的鼓勵。

八分鐘時間很短,八分鐘的劇情不是每個觀眾都能看懂,這八分鐘的內容中富含了豐富的故事情節,當然也詮釋了一個藝人的演技,希望大家能靜下心來真正的領會這八分鐘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