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哥說書院系列之十二——燕平書院

上期臉哥給大家介紹的書院是蒙泉書院,該書院在同治七年的時候由順義縣令王爾琨建造,屬官辦書院,後被改為師範傳習所,最終書院由於不明原因消失。

臉哥說書院系列之十二——燕平書院

01

昨天臉哥帶領大家參觀了清朝時期的順義,今天臉哥離開順義,帶大家走進古時的昌平,體驗另一番風景。

是的,我們今天所要探索的書院就位於北京的昌平區,名字叫做“燕平書院”,說起這所燕平書院,可謂是歷史悠久,那麼燕平書院都發生過哪些故事呢?臉哥這就給大家細細道來。

02

要說燕平書院,可以追溯到元朝時期。當時,在元朝泰定二年(1325年),為了紀念唐朝晚期捨命進諫的昌平人——諫議大夫劉蕡,昌平驛官宮祺奏請上級,設立了名為諫議的一所書院。而這諫議書院就是後來燕平書院的前身。

臉哥說書院系列之十二——燕平書院

上面提到了劉蕡和宮祺兩個名字,那麼這兩人是何許人也呢?原來,劉蕡是唐代的進士,在太和一年參加科舉考試時,秉筆直書,主張除掉宦官,考官贊善他的策論,但不敢授以官職。後遭宦官誣害,官職被貶並客死異鄉。而宮祺是一位學識淵博,嫉惡如仇的驛官士紳,他對劉蕡的事蹟十分敬佩,再加上劉蕡是昌平人,而宮祺在昌平當官,頗有惺惺相惜之感,於是便經過請求上級之後專門為劉蕡設立了諫議書院和劉諫議祠。

03

到了明景泰三年(1452),昌平縣治遷至永安城(今昌平老城區)內,劉諫議祠隨縣治遷到儒學裡,因為當時書院和諫議祠是一體的,而劉諫議祠遷到儒學裡面,諫議書院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諫議書院便被廢棄。

臉哥說書院系列之十二——燕平書院

到了萬曆年間,順天府尹劉榮嗣重新修繕諫議書院,此後書院歷經多次廢立,終於到了清乾隆年間,事情發生了轉機。

04

在乾隆二十三年(1758)冬天,知州芮泰元看燕平書院歷史悠久但是卻荒廢破舊,便萌生了重建燕平書院的想法。不過有句話說得好,“心動不如行動”,苪泰元是個雷厲風行的人,不就之後就利用捐款,在城內文廟(今昌平二中)西側的校士館重建書院。由於昌平縣在五代後唐時一度稱為燕平縣,所以,芮泰元把諫議書院更名為“燕平書院”。重建後的書院有學舍、講堂大廳。院內設施,潔淨整齊。書院有學田,經費有固定來源。自此院內熱鬧非常,遠近有志之士皆聞名而來。

臉哥說書院系列之十二——燕平書院

05

燕平書院自被建立以後一直十分繁榮,書院培養了很多有文化有思想的學子,受到當地人們的歡迎,但是後來隨著清朝後期書院改制,許多郊區縣的書院都改為了小學學堂,燕平書院也未能倖免,更名為“昌平縣高等小學堂”。隨著時間的消逝,小學堂又幾經易名,到了2005年的時候,“燕平書院”原址改建為昌平檢察院。至此,存在了近700年的傳學之所、聞書之地,被衙署所替,不復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