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哥說書院系列之十——卓秀書院

上期臉哥給大家介紹的是位於房山地區的雲峰書院,書院由乾隆年間的房山知縣邱錦設建,後來雖然破敗損壞,但被後人幾經修復,時至今日被改造為現在的“城關小學”。

臉哥說書院系列之十——卓秀書院

01

上期的“雲峰書院”位於北京房山區,無獨有偶,今天臉哥給大家講的書院也是位於房山區的,這時有的小夥伴就有疑問了,一個地區建兩所書院不是浪費資源嗎?為何不平均分佈一下?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只需要考慮到當時的背景就自然有答案了:清朝自康熙雍正的時代起,就在大力發展書院文化,在這種形勢驅使下,一個地區建造多所書院其實並不稀奇,另外古時候良鄉也並不是屬於房山的,而是獨立的一個縣,所以也算不得“同一地區”。況且當時人們對於書院的需求也很大,書院的數量其實也正體現了當時的文化潮流。

臉哥說書院系列之十——卓秀書院

02

好了,閒言少敘,今天臉哥給大家介紹的書院是位於古時候良鄉縣的“卓秀書院”,說起卓秀書院的的建造,自然與良鄉縣的知縣有著直接關係。

當時正值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良鄉縣的知縣姓程,名仁杰,雖然名字也叫“仁杰”,但是這位程知縣可不是神探,更沒有元芳來做他的左臂右膀,程知縣是個喜愛讀書,舞文弄墨的文化愛好者,這次朝廷下令大力發展書院文化,正和程仁杰心意,他立刻聯繫了當地的建造師,將書院的設計圖商討完畢,並擇定良成吉日動工,為了將書院修的“高大上”,程知縣還特意將隆峰寺抄產地租的一部分撥給了書院。

資金到位了,書院自然修得很順利,完工之後,經過大家的商議,書院於每月初二日開堂課,每月十六日設齋課,自此書院學風日盛。而在辦院宗旨、機構設置、教學內容等方面,卓秀書院與房山雲峰書院基本相同。

03

卓秀書院推崇“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文化理念,作為當地最有影響力的文化傳播場所,卓秀書院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子,後來到了光緒三十年的時候(1904年),學董見之深等人將卓秀書院改建為良鄉縣立高等小學校,後來演變為現在的

良鄉小學。當年的卓秀書院經改造之後仍保留在良鄉小學校內,供人們參觀。

臉哥說書院系列之十——卓秀書院

04

說起卓秀書院的歷史,還有一件事被人民津津樂道,那就是卓秀書院曾住過一位“大人物”,這個人就是虎門銷煙的林則徐。當時林則徐南下禁菸,離開都城的第一站就是良鄉,在那時,一個大員離京,必定是風風光光、浩浩蕩蕩,沿途接待更是馬虎不得,那些搞關係的潛規則多了去了,書吏收個紅包、馬弁轎伕拿個誤餐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林則徐是一個有抱負的思想家、政治家,為了完成禁菸大業,他到了良鄉,吃粗飯,睡書院,不浮誇虛榮,第二天便馬不停蹄離開書院繼續南下,這樣清廉正直的林則徐也因此被後世所尊敬。

臉哥說書院系列之十——卓秀書院

怎麼樣,如此有故事的書院是不是吸引到你了呢,當然,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去現在的良鄉小學參觀一下,體會一下當時林則徐的壯志和抱負,說不定因此你就會愛上書院的文化與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