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什麼加劇了經濟危機的蔓延和惡化?

美聯儲:什麼加劇了經濟危機的蔓延和惡化?


美聯儲:什麼加劇了經濟危機的蔓延和惡化?

金融海嘯後,政府的政策失誤加劇了經濟危機的蔓延和發展。這條斷層線的兩邊,一邊是美國聯邦政府一系列很糟糕的救市政策,一邊是在危機陰影下奮力掙扎的企業和民眾。在金融海嘯剛剛爆發的時候,政府只想著維護金融寡頭的利益,先救助捅了簍子的華爾街投行,可是同時,實體經濟瀕臨破產和高失業率等問題還在繼續蔓延。那為什麼聯邦政府在危機爆發後先救助華爾街投行,而沒有顧及到製造業和失業者呢?這裡有兩點原因。

第一個原因,金融業相信“大而不倒”的原則,所以才導致了華爾街投資銀行綁架國家發展的局面。所謂大而不倒,就是金融業作為行業領導者,所以一些大型的金融機構一旦出現破產危機就會讓國民經濟喪失發展的信心。這種理念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當時華爾街的股市大崩盤讓美國一夜之間就倒閉了9000多家銀行,甚至還出現全國銀行集體“休假”的災難性局面。金融機構雪崩式的破產波及到了實體經濟,最終導致美國上百萬人失業。所以美國政府從大蕭條中得出了一個錯誤的結論,他們認為只要在危機爆發時先挽救金融業,就可以阻止危機衝擊到實體經濟,避免多米諾骨牌的一連串倒下。從那以後,金融界只要出現任何的風吹草動,政府出手救市就成了一種政治正確。

美聯儲:什麼加劇了經濟危機的蔓延和惡化?

但是,聯邦政府沒有注意到的是,銀行的倒閉也遏制了猖狂的股票投機活動,讓國內投資迴歸理性,使大筆資金重新回到製造業。在隨後的二戰中,美國為盟國提供了大量軍費和戰略物資,還送給日本兩顆原子彈。這都是美國強大的實體經濟和上百萬的產業工人的貢獻。而美國的金融業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初才恢復到大蕭條前的水平。在這個過程中,金融業的緩慢復甦並沒有干擾美國走向強大。回來再看2008年的金融海嘯,因為政府盲目救市,金融業的泡沫沒有被完全擠壓出來,實體經濟也沒有因為財政政策的刺激有絲毫起色,反而還加劇了社會輿論對政府的不滿。

第二個原因,是華爾街投行的精英們也利用了政府對大而不倒的迷信,在危機爆發後要挾政府,逼迫政府承擔風險。金融業就會進一步縱容自己的不負責和冒險傾向。特別是華爾街的精英,他們認為賺到算自己的,自己捅了簍子,賠了也會有政府買單,正因為抱著“有風險,靠政府”的想法,才會在風險投資中更加鋌而走險,以至於把國家經濟底牌都放到了賭桌上。政府在被逼無奈之下,不得不就範,在危機後,繼續給華爾街精英提供資金支持。

美聯儲:什麼加劇了經濟危機的蔓延和惡化?

政府對於銀行業的過度依賴和對大而不倒的迷信導致政府在危機後昏招連連,加劇了經濟環境的惡化,從而形成了經濟生活中的第二條斷層線。如果要彌合這條斷層線,就必須重新定義政府的職能,重塑政府的信譽。

首先,政府必須理解到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凌駕在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規律之上。如果政府為了穩定經濟,刻意去扶持任何一家金融機構,就會破壞市場經濟公平競爭的原則,在一定程度上也讓國民經濟喪失了新陳代謝的能力。其次,如果要避免大而不倒,企業綁架國家的局面,政府就應該加強對金融業的監管,把金融機構的業務壓縮到可控範圍內。

總之,因為政府害怕金融業破產會衝擊到實體經濟,所以在金融危機後盲目扶持一些瀕臨破產的金融機構。結果,不但沒有把經濟危機控制在有限範圍內,還加劇了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所以,政府必須認識到任何一家金融機構都有可能倒閉。一兩家沒有經營希望的金融企業,它們的破產不可能動搖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根基。政府越是擔心金融業可能會掌控國家的經濟命脈,對金融機構的監管就越要嚴格規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