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可以成為強國,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卻不能

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須具備若干必要條件:首先資源要充足,空間要足夠大,人要足夠多。其次人民內部要團結。再次統治者不能頻繁犯錯,所謂國家政策要正確且持續。再其次,要麼周邊沒有強國毗鄰,要麼與周邊的強國修好,避免戰亂。具備這些條件後,經歷百年滄桑,才有可能崛起為強國。

日本能夠成為強國,不是偶然的。頻繁的地震,有限的土地,為這個島國的民眾心理,植入深深的危機烙印。民族相對單一,大和文化沉澱千年,具備了相對強大的向心力。由民族文化的認同,可以迅速映射到國家的歸屬感。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人口已達3000萬,在當時的世界中,名列前茅。明治維新後,推行基礎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國民素質和勞動力的生產水平。

為什麼日本可以成為強國,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卻不能

皇權與神權合體,底層民眾對政權的服從成為一種文化基因,降低了管理難度。無論政體,還是經濟體,在管理高智商的人才時,日本都擁有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優勢。日本礦產資源雖然匱乏,但是煤、鐵、銅、鉛、鋅,基本實現自給自足。

反觀東南亞國家,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都具備以下幾個特徵:

地處亞熱帶,食物資源極大豐富。在這裡,從食草動物開始,沒有任何一種哺乳動物和鳥類,需要為飽腹而憂慮。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區,要麼經歷四季更迭,要麼經歷乾旱少雨,一年中,總有幾個月的時間,各類動物都會掙扎在溫飽線上。食肉動物如果運氣不好,或年老體衰,就會病餓而死。但是,在大部分的東南亞國家,無論山區還是平原,根本無需為食物發愁。這種自然優勢,造就了民眾天然的心理惰性。

為什麼日本可以成為強國,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卻不能

這四個國家在過去千年,遭受外來文化衝擊後,沒有兼收幷蓄,形成自己的文化底蘊。民族感不強烈。宗教對民眾的影響大於民族性。華人佔據了國家的經濟頂層,但是漢文化屬於非主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遭到排擠,由此產生國家經濟和政治的不穩定因素。

為什麼日本可以成為強國,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卻不能

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尼被不同國家殖民,存在深重的文化衝突和宗教衝突。穆斯林民族與其他民族的衝突來不及消化吸收,民間的矛盾和政治體系中的矛盾,導致社會動盪。外來國家的投資者,甚至本國精英,都不情願投入資金髮展當地的經濟建設。

為什麼日本可以成為強國,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卻不能

從長遠的角度看,泰國的潛力,大於其他三個國家,但是,仍必須解決以下若干問題:如何激勵本國民眾更加努力的工作?如何解決南部穆斯林民族與當地其他民族之間的衝突?如何讓佔據經濟體上層的華人文化與泰國本土文化融合?如何降低軍隊對政府的控制和影響?

為什麼日本可以成為強國,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卻不能

蓋棺定論,如果泰國可以繼續躲避戰亂,穩定發展數百年後,有成為強國的可能。而馬來西亞和印尼,其命運走向可能有二:成為單一穆斯林國家,變成第二個“中東”;經過內亂和外部的戰亂,被分割為若干具有獨立宗教和民族的小國家。菲律賓更像一塊西方文明安插在亞洲的飛地,天主教佔主流,深受美國影響。如果美國在未來數百年中逐漸衰落,菲律賓則有機會獨立自主。能否步泰國的後塵,也為未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