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華》留住山西文化根脈

《山西文华》留住山西文化根脉

專家們一致認為,首期圖書成果顯著,速度快、質量高、有創新,建議同步加快數字工程建設步伐

12月23日,山西出版界兩場重量級活動在太原舉行,分別是上午在太原市圖書館舉行的《山西文華》大型叢書首期圖書入藏國內大型圖書館儀式和下午舉行的《山西文華》首期成果研討會。

這兩項活動有多重要?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海淵這樣說:“這是我省文化強省建設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們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實際行動。”

相較於《山西文華》入藏圖書館濃濃的儀式感,首期成果研討會就顯得形式樸素、內容厚重。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築研究所所長、中國遺產委員會委員崔勇,中國出版商報社長伍旭升,《荊楚文庫》編輯部副主任馮芳華,中國版本圖書館副館長杜大力等20多位省內外行業頂尖專家斗室論道,品評《山西文華》首期成果,暢談意見和建議。

“太震撼了”“令人驚訝”“首屈一指”“速度快”是專家們的直觀感受;“高質量”“製作精美”“內容豐富”“創新性強”“續接傳統,面向未來”“內容為王時代的山西貢獻”等是專家們近距離接觸、深入瞭解後的回答。“希望儘快實施數字工程”是專家們的殷殷期望。

專家們一致認為,山西省委、省政府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特別重視山西優秀傳統文化的整理傳承,作出編纂出版大型歷史文獻叢書《山西文華》的重大決策,組織實施這一搶救保護、整理傳承山西優秀傳統文化的修典工程體現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強烈的責任擔當。他們說,山西學術界、出版界等全體動員,一批專家學者按照省級重點課題的要求傾心編纂,出版工作者發揚工匠精神精心編印,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成功完成了首期任務,為山西豐富文化資源整理轉化做了最基礎性的最難的種子建設工作,留住了山西的文化根脈,意義深遠!

《山西文華》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安洋表示:工程浩大、任重道遠,全體編纂人員將不忘初心,砥礪奮進。

談兩點感想:第一個就是十九大提出要增強“四個自信”,其中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能僅僅停留在口號上,要體現在實實在在的文化建設上,特別是要體現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挖掘和整理上。《山西文華》從頂層設計開始就進行細緻規劃,不僅有著述編,還有史料編,特別是圖錄編,內容豐富,涉及到山西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山西文華》叢書,兩年出了200多本書,很了不起。第二個感想是山西省委、省政府能夠支持山西出版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來做《山西文華》叢書,在全國古籍整理方面這是一個創新之舉,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建議:我們中國版本圖書館裡幾乎收錄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所有出版書籍的所有版本。我剛才聽《山西文華》在編纂過程中會遇到有些版本找不到的問題,我們願意提供幫助。同時也希望山西能夠抓緊時間推出數字化產品,為更好地保存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多一條途徑。

《山西文華》這部叢書,從2015年到2017年,兩年多的時間,能出版發行252冊書,應該說這個成果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的。我認真看了這套書裡許多書的序、跋,每一種書都不是簡單的拿過來照抄、照搬、照印,而是做了許多的考據、辨偽、修訂和點校,充分體現了所有編輯的良苦用心。我用幾個詞概括一下:選題之新、考據之專、辨偽之深、存照之真、彙集之功是可圈可點的。

建議:十九大提出對傳統文化要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下一步我希望一是能在創造性轉化上下功夫,注重一下專題方面的設計;二是由紙質出版向數字出版轉變;三是注重與當代需要結合。四是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包括向海外推介。

《山西文華》叢書給我非常震撼的感覺,集全省之力打造這樣一個重要的文化大工程是一項敢為天下先的行動,大手筆、有氣度。歷史文獻的整理出版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好事,古人講“立功、立言、立德”。我覺得可以用曹丕《文論》中的“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世”來形容這項工程。這套叢書收錄了很多不光是國家級,更是世界級的文人著述。“三編”的設計既繼承了傳統的編輯方式,又在創新方面進行了突破。跟以往的出版工程不一樣,在思路上與時俱進,對史料的整理修訂有所創新、對圖錄很重視。

建議:讓《山西文華》叢書涉及的面更廣一些。一是能否增加一些重要的族譜、家譜等譜牒方面的內容。二是除了史料、著述、圖錄,能否增加有關戲曲、文學、音樂、書畫、民間藝術方面的內容。三是山西古建築資源豐富,能否加強對這方面文化遺產的整理和保護。四是儘快使之同步數字化。

我因為在做《荊楚文庫》,能深刻體會到《山西文華》首期2年多時間做出200多冊高質量的書有多麼不容易。我們《荊楚文庫》跟《山西文華》幾乎同時啟動,現在才做了100多冊。我這次來,也是抱著學習的態度。這套叢書在文庫類叢書方面很有特色,近年來,全國出版界做文庫的也有不少,我知道的有河南、天津等,在眾多文庫中,如何拿出有特色的東西很重要。山西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好,剛才很多專家提到了圖錄編,山西地面文物資源非常豐富,足以支撐起這個創新,圖錄編是山西獨有的。

建議:我不知道《山西文華》準不準備做數字文庫,如果準備做,現在就需要儘快啟動了。這是經驗之談,我們《荊楚文庫》近期已經啟動了數字文庫項目的招標。不能等紙質工程全部做完了再做數字工程,那樣會因為技術原因造成人力、財力的大量浪費。

《山西文華》是一個大工程,不光對山西具有劃時代意義,對全國出版界也是做出了榜樣。我翻看了一下目錄,這裡面有柳宗元、元好問、關漢卿等在國際有影響的古代人物,也有近代知名的王瑤、李健吾、史念海等,這些都是全國的大名家,有些更是具有世界性影響力。像《山西文華》這種基礎性、經典性、原點性的挖掘、整理、保護、弘揚工作,對全國文化建設都具有示範意義。同時,這套叢書質量高、創新性好,是得益於政府把省內學界頂尖專家召集在一起做這項工作。

建議:加大推廣力度和數字化進程。我感覺這套叢書下了那麼大功夫,做出來這麼高質量的公共文化產品,一定要讓更多的人看到。一定要加大這套叢書覆蓋的範圍。一是向海外推廣;二是在網絡上推廣,儘快推出數字工程;三是普及型推廣,可以設置有針對性的專題進入中小學,進入公共圖書館的公益講堂。

很榮幸,中國傳媒大學圖書館能成為《山西文華》首期受贈單位代表。我們非常珍惜這次圖書入藏機會,會從專業角度宣傳好這套叢書,讓它在研究和教學領域發揮出它的重要作用。這套叢書無論從內容、選材、質量,到出版、發行,速度快,質量高,在國內首屈一指。各位專家們都發表了不少真知灼見,我就想從圖書館宣傳、使用、管理的角度來談談。《山西文華》前期成果在眾多人的努力下出版了,我覺得意義重大,希望它不僅僅存在於紙質中,更應該通過它把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精神精髓傳播到每個國人心裡。

我覺得弘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有助於提高人的綜合素質,有助於豐富人的精神追求,有助於增強人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建議:因為青年學生使用網絡比較多,使用電子閱讀得心應手,我希望這套叢書能夠儘快同步推出數字化產品,同時也希望山西能夠出版更多更優秀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