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山水水,還不是勉強可以一看


山山水水,還不是勉強可以一看

利川是清江的發源地,其水便養山也養人。九曲清江,造就了一片片美麗的良田,一望無際,一灣接一灣,與水相伴。適宜的氣候,日照的長久,此處自古盛產稻穀,米粒如銀,被父老鄉親稱之為“銀利川”。其中支羅米、花臺米,曾是古代土司向皇帝進貢之物。

山山水水,還不是勉強可以一看

​走進龍船水鄉,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絕妙的丹青水墨畫。遠處,青山環抱,白雲飄渺,那低矮而渾厚的綠色小山,連綿起伏,相互簇擁,錯落有致,飽吸天露,翠色慾滴,用綠構織成和諧完美的天然畫卷,將天下珍禽奇鳥緊緊地吸引到身邊。你看,在那叢林深處,在天然氧吧裡,小鳥歡快的跳躍歌唱,它們正用清脆的鳥語,述說著美好而幸福的生活,表達人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的讚美。薄霧迷濛,似輕紗飄浮,環繞山端,時隱時現,給這美好的生活圖景增添的幾分神秘。山坡下,清江邊,炊煙裊裊,農舍片片,具有土家風情的山寨,依山傍水而建,融入如夢似幻的仙境。偶爾傳來幾聲雄雞的啼叫,才知道這裡還是人間。

山山水水,還不是勉強可以一看

站在清江邊,放眼望去,平疇綠野間,層層梯田裡,種滿高山優質水稻。盛夏時節,稻穀抽穗,輕風拂來,蕩起陣陣碧波,傳來濃濃稻香,和著此起彼伏的蛙聲,將人帶進甜蜜的夢源。如果走進土家,吃上一碗那純天然的白米飯,喝上一口土家茶,聽一曲土家妹子的情歌,你會真切地感受到進入世外桃源、返璞歸真的樂趣。

山山水水,還不是勉強可以一看

來到龍船水鄉渡口,河水清澈見底,清波微漾,小船悠悠,江中小魚,成群結隊,依岸漫遊,與遊人特別親近。我索性將手伸進水中,這些小傢伙好像知道是友好者,迴游四周,相戲而樂。游魚知水中之樂,迷戀世外之樂,也與遊人同樂;遊者身在世外,忘情江湖,自得其樂,其樂融融。

山山水水,還不是勉強可以一看

兩岸長滿密密層層的風景樹。那棵棵翠柏,枝繁葉茂,亭亭卓立,向上遞減,似人工修飾過的,像一座座翠綠的寶塔,聳立江邊,倒映水中,隨灣就勢,與藍天白雲相映成趣,形成一道道迂迴曲折的綠色畫廊。江邊藤蘿垂蔓,搖曳多姿,與碧水親吻。三三兩兩蝴蝶或蜜蜂,在樹叢和藤蘿間翩翩起舞,顯得悠適自在。水上薄霧時聚時散,給水鄉風情畫塗塗一層神妙的色彩。

山山水水,還不是勉強可以一看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山外遊人源源不斷,湧入夢裡水鄉,欣賞絕妙的水墨丹青,昔日十分寧靜、與世隔離的古樸土家河邊,現在竟成了遊船遍佈的小港,開始熱鬧起來。大山深處的土家大嫂,也開始有了經營意識,紛紛忙碌著,在河邊擺灘設點,招呼遊客,賣著各類小吃,烤魚、油炸清江魚、燒包穀備受遊人喜愛。

山山水水,還不是勉強可以一看

我隨意買了兩串烤熟的小魚,放在口中,慢慢品嚐,清香四溢,回味無窮。然後轉身來到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太太身邊,問道,“燒包穀多錢一根”?老人說,“隨便給多少都行”!

山山水水,還不是勉強可以一看

我躬一身子,選了一根用文火烤熟的玉米棒子,細細咀嚼,清脆香甜無比,飽含著泥土芬香,它融進了土家人的善良、真誠與淳厚。

山山水水,還不是勉強可以一看

龍船水鄉之美妙,不但美在自然山水,更在於坐在遊船上,晃晃悠悠,聽聞名遐邇的《龍船調》。我緩緩登上一葉小舟,土家妹子便打開那清純的嗓子,柔聲唱起優美的土家民歌:

“正月是新年(哪咿喲喂)。

妹娃去拜年(哪喂),

金哪銀兒梭銀哪銀兒梭,

陽雀叫(哇咿呀喂子喲,那個咿呀喂子喲)。

妹娃要過河哇,哪個來推我嘛? ”

當帶有幾份嬌氣的歌聲唱到這裡,船上一小夥便很自然地接上:“我就來推你嘛! ”引起滿船遊人大笑。

大家配合導遊,將民歌接下去唱。四周遊船上的人也跟著唱起來。此時此刻,相識的,不相識的,大家通過這優揚婉轉的歌聲,架起了感情的橋樑,溝通了心靈,是那樣自然,那樣貼切,那樣瀟灑,無拘無束,天衣無縫,水乳交融。歌聲、歡笑聲,口哨聲,船槳聲,波浪聲,融合在一起,響徹水鄉,迴盪空中,令白雲上步,小鳥側耳,牛羊忘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