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不等於藝術,但願《延禧攻略》能暫緩都市人無處安放的壓力感

《延禧攻略》火了嗎?是,大火了!

那於正翻身了嗎?這就得問於正了!

近日,於正在接受鳳凰網娛樂專訪時如是說道:

“我沒有什麼翻不翻身的,一個戲的成功不代表什麼,而且我曾經有過《美人心計》、《宮》、《笑傲江湖》、《陸貞傳奇》……確實,我是遇到過一點挫折,但我覺得這些小挫折是老天爺給我的一個悠長假期,休息完了以後,我還會繼續努力做。至於翻不翻身,其實對於我已經不重要了,這個戲火只是對我現在工作的一個彙報,但最終還得往下看,人生不是就此總結了。

匠心不等於藝術,但願《延禧攻略》能暫緩都市人無處安放的壓力感

“於正式”反差,成就了“匠心”口碑

2014年以來,於正開始從巔峰下滑,包括《大漢情緣之雲中歌》在內的幾部古裝作品接連受挫,此後更是一直萎靡不振,甚至和湖南衛視的長期合作都受到了動搖。

而《延禧攻略》,開播前就被質疑蹭《如懿傳》熱度,卻又搶先一步播出,在這樣一個奇巧的機緣下,於正跳出自身的審美怪圈後,被觀眾狠狠地匠心了一回,

國畫式色彩、非遺式服化道、爽文式緊湊刺激的宮鬥,耿直果敢式新型女主......

被晾的這幾年,看得出於正有所反思,無論這次的轉變是出於迎合市場還是自發的覺醒,匠心精神中的“匠”是有了。取名上,“延禧攻略”四字的古裝厚重感和現代戲謔感並存;選角上棄流量鮮肉而選擇了名不見經傳且已經奔30的吳謹言;服裝上納入非遺藝術,並且下潛到民間蒐集真正被清宮用過的頭飾......

匠心不等於藝術,但願《延禧攻略》能暫緩都市人無處安放的壓力感

如此一來,怎不是“心思巧妙”?

但這就是“於正式”反差?由此而帶來的好口碑高點擊?莫不是觀眾期待感太低?

其一,踩在巨人肩膀上的《延禧攻略》,起點不要太高;

從《金枝欲孽》、《宮心計》,再到《甄嬛傳》,宮鬥劇一再刷新觀眾的認知,由此帶來的便是整個編劇領域對宮廷鬥爭的書寫方式,去粗取精不要太爽。

另一方面,觀眾對於宮鬥劇的熱情顯然沒被耗盡,期望度依然很高,所以也產生了比劇情更精彩的彈幕,找雷同的宮鬥情節實在不要太過癮。此外,和《如懿傳》相撞、和《還珠格格》相接等一系列情況都在無形中抬高了此劇的話題度。

其二,大量採用新人,削弱明星效應加強了劇情關注度;

於正樂於採用新人的習慣,幾乎在每部劇中都能產生一定的效應,即使是之前水花不大的劇也同樣不缺少話題度,對於這部全新的劇而言,更是被賦予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這點上,《如懿傳》則暴露出很大的問題,各種大卡司明星加持,勢必會將觀眾注意力轉移到明星演員上,從而弱化劇情的發展走向,這對於電視劇的持續發酵顯然是不利的。

事實上,於正的劇很適合網播,網播的優勢就是,傳播速度快,傳播渠道廣,彈幕實時傳播討論,越看越帶勁兒,而且網播形式更加靈活,更迎合觀眾觀看意願,這也正是網劇大軍中頻頻爆出黑馬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三,於正古裝劇製作經驗豐富,合理運用後出效果並不意外;

從02年開始成為獨立編劇以來,於正前前後後參與編劇、製作的古裝作品不下25部,除了大家熟悉的《宮》系列、《陸貞傳奇》、《美人心計》等,很早之前還有《我愛河東獅》、《大清後宮》、《最後的格格》、《楚留香傳奇》等,而清宮劇更是出過爆款,儘管可能受到了頗多爭議。

匠心不等於藝術,但願《延禧攻略》能暫緩都市人無處安放的壓力感

這部《延禧攻略》,一開始衝擊到觀眾的就是它的色彩以及服化道,這正是於正多年來作為藝術指導、製片人等積攢下來的功底,從阿寶色到高級灰,於正的轉變只需要來自意識形態的轉變。

很多人還不清楚這部劇到底和於正是什麼關係,官方公示是出品人、製作人,也就是說他既是整個《延禧攻略》項目的發起人,又是投資這一項目的金主,而導演、編劇就相當於是他請來的“員工”,整個項目的核心主導都是於正。

高能刺激的宮鬥背後,其實是戳中了當下都市人的壓力痛點

為什麼連堅決抵制於正電視劇的觀眾也沒忍住破了戒,一口氣連看10集的人一抓一大把,到底是魏瓔珞耿直勇敢的非傻白甜人設打動了觀眾,還是一波接一波的高能宮鬥設計刺激了觀眾,亦或是這種有道理就回懟、一言不合就領盒飯的劇情剛好讓觀眾無處安放的社會壓力有了緩解的出口?

從開頭的步步生蓮,到假孕設計錦繡和方姑姑,玲瓏偷孔雀羽線陷害魏瓔珞,再到荔枝宴上用雪球惡整嘉嬪和高貴妃,以及變戲法智取捨利子,每場高能的宮鬥設計都能讓觀眾屏息凝視,但連續幾場下來,回頭再想難免後背發涼,喃喃自語道“未免太開掛、太巧合、太聰明瞭...”

匠心不等於藝術,但願《延禧攻略》能暫緩都市人無處安放的壓力感

越是精心設計,就越顯得刻意,也就越發顯得幼稚,能於無聲處用人性去推動宮鬥,反過來再輔助人物刻畫,這才高級,而不是讓編劇一首策劃好後讓演員按部就班地執行劇本,這樣的劇作難以保持持續的生命力。

電視劇作為大眾娛樂消遣的方式,網劇更甚,這部劇能直戳觀眾需求,給大家劃開一道緩解壓力的口子固然好,但在客觀評價一部劇時,請把“藝術屬性”附上,否則過度追捧的結果終將是“劣幣驅逐良幣”,即便是在網劇“快餐文化”的大環境之下,也要力爭有皮亦有核。

回頭再看這部劇中的角色,秦嵐飾演的富察皇后可能是到目前為止最成功的,無論是對乾隆皇帝的纏綿愛意還是和魏瓔珞的主僕情深,再加上終將早逝的命運結局更為這個溫婉賢良的皇后加上了一道悽婉的弧光,直接觸到觀眾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隨著之後富察皇后下線,劇情的溫暖之處也可能被大大削弱。

匠心不等於藝術,但願《延禧攻略》能暫緩都市人無處安放的壓力感

結尾

百度有熱文說得好:“於正還是那個於正,這個曾經創造潮流的最聰明的中國電視人,如果始終不能走出自己的“宮”,那麼無論如何改頭換面,終究還是差那麼口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