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社評」大變局中向陽而生 中國製造韌性成長

「新年社评」大变局中向阳而生 中国制造韧性成长

"自強不息 —— 中國工業界的喉舌。"

聚光燈驟然開啟,承載了太多厚重意義的2019年如期而至。站在建國70週年的時間節點上,中國真真切切地融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我們只有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大變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帶來重大機遇,意味著中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期間,危和機同生並存。如何化危為機、轉危為安,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綠色發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成為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

大變局凸顯了中國經濟轉型的艱鉅性、複雜性和長期性,意味著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長期結構性矛盾與短期週期性矛盾並存,在某個階段無可避免地面臨下行壓力。如何在穩定總需求的同時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轉變,無疑是中國當前面臨的一次大考。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作為立國之本、強國之基的製造業,成為破題的關鍵之一。

2018年12月19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列為2019年七大重點任務之首,對製造業的重視可謂前所未有,其意義不言自明。

回眸剛剛過去的2018年,中國在困難挑戰超出預期的情況下,迎難而上、奮發作為,紮實推進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工業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工業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預計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3%左右;創新驅動發展步入快車道,製造業創新體系日趨完善,重點領域創新發展再創佳績,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紮實推進,工業強基工程穩步實施,首臺套、首批次政策效應持續顯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縱深推進,結構性去產能持續加力,工業產能利用率穩中有升,中高端產品供給水平穩步提升;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加速成長,新動能加速壯大,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持續深化。

整體來看,中國經濟發展韌性強、潛力大、後勁足,將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國製造業還存在基礎研究支撐不足,核心技術有待進一步突破;金融對工業支撐不夠,互聯網與先進製造業融合不深;中高端產品供給不足,自主品牌建設滯後,導致供給和需求的結構性失衡等問題。

針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各種突出矛盾和問題,黨和政府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此為核心在諸多領域密集推出改革方案,有效化解過剩產能,積極穩妥地創造新供給、滿足新需求、發展新經濟、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讓實體經濟釋放出巨大潛力,激發了市場的強勁動力;強化創新引領,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聚焦重點、創新機制、優化政策,統籌推進製造強國戰略實施。把創新擺在產業發展的核心位置,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出臺了多項支持民營企業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構建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的長效機制,進一步釋放了經濟內生動力。

破而後立,曉喻新生。中國傳統文化慣於在一種略顯悲壯的韌性中傲然前行,中國製造亦是如此。憑藉著這股子韌勁,中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成了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並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產品製造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抓住了經濟全球化蓬勃發展的機遇,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中國奇蹟”,也為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未來,中國製造業將在更加複雜的環境中,不畏艱難,韌性成長。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改革開放每一步都不是輕而易舉的,未來必定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風險挑戰,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經過40年改革開放,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部分經濟指標出現波動、區域經濟走勢出現分化、一些行業企業出現生產經營困難都是難免的,是我們發展中必須承受的陣痛。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繼續打贏三大攻堅戰,著力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全球產業合作。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從中央釋放的多種訊號來看,在宏觀政策上,將通過“逆週期管理”體現中國經濟的韌性。同時,把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並與時俱進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上狠下功夫,持續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著力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提升產業鏈水平,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採取有力措施,儘快改變比重下滑趨勢。

與此同時,國家將繼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加快產業關鍵共性技術平臺建設,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健全需求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提高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聚力提質增效,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瞄準智能製造,打造兩化融合升級;推進新一輪支持民企發展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加快落地,增強企業盈利能力,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優化消費環境,實現高水平供需平衡;釋放數字經濟潛能;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營造良好的國際合作環境。

一直以來,中國堅定不移地融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先進製造業發展迅猛,已經深度嵌入全球產業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全球化打通了世界經濟的“任督二脈”,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深度互動,雙向投資齊頭並進。在多變複雜的國際形勢下,中國製造業有足夠的定力與底氣來抗擊風險,抵禦壓力。

歷史大勢必將浩蕩前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程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擋的。惟其艱難,更顯勇毅。諸多壓力將倒逼中國製造業進一步苦練內功,韌性成長,助推中國經濟實現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位置重塑。

  • 聯繫我們(新聞中心):010-68325610

「新年社评」大变局中向阳而生 中国制造韧性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