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山的傳說(上)龍女遭虐待找人傳信給父親

臨沂城西三十五里左右有一座艾山,也叫華艾山。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期,屬魯國的轄區。魯隱公和齊侯曾經在此會盟,是歷史上有名的好去處。

艾山峻峭挺拔,怪石嶙峋,十分雄偉。過去詞人墨客,到此遊覽,留下了不少讚美的詩詞。有“滿山松檜倚空長,流水漂花繞潤香”和“大艾如馬小艾駒,兩山相逐類聯呼”等形容山景的佳句。山上一簇簇一塊塊突出的怪石,遠遠望去,宛若羊群,大小不等,肥瘦不一,所以詩人又有“鞭石肥辮者羭”的描寫。將是出生才五個月的小羊羔。羭是母羊。就是這些石頭,活象牧羊人用鞭子趕著的群羊。其中有小羊羔,也有老母羊,然是好看,堪稱奇景。

艾山的傳說(上)龍女遭虐待找人傳信給父親

艾山,本來以盛產艾而得名的。但由於“艾”和“愛”諧音。而山上又有如羊群般的怪石頭,因此一個富有曲折情趣的愛情故事,就在民間產生,並廣泛流傳開來。

話說東海龍王的愛女,嫁給沂河小龍為妻。按說物類相似,本屬同氣自應夫唱婦隨,恩恩愛愛。誰料沂河小龍,生性粗暴,未解憐香,不諳惜玉。反而打罵時聞,虐待備至。龍女婚後生活,筒直如墜苦海。惟有自怨命薄,暗中飲泣而已。小龍見她如此,不但不加體諒,反說妻子對他不忠,把她打一頓,罰龍女到艾山牧羊。自春至夏秋至冬,幾經寒暑,歷盡折磨,那小龍卻毫不思夫妻情義,更無憐惜之心。終目裡與那些蝦女蟹婆魚鱉怪鬼混在一起,不準龍女回宮。龍女自幼生長龍宮。何曾受此苦楚!現在有家難投,有宮難奔,思念父母,不得相見。雪地冰天,也只能與木石同居,群羊相伴。真是肝腸寸斷,苦不堪言。任憑足跡踏遍山岡上下,血淚酒滿衰草枯藤,更有誰人來同情救援,更有誹人來捎信傳書呢?龍女至此完全陷入了痛苦的深淵。產生了不想再活下去的念頭。

俗話說:“人不該死終有救。”正在龍女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情況下,卻出乎意料地來了一位救星。

艾山的傳說(上)龍女遭虐待找人傳信給父親

一個晴朗的暮春天氣,紅目高照,碧空萬里。山坡下走來一位翩翩少年,正與龍女打個照面,因不識山徑,不得不向龍女打探。龍女久困深山,思母心切,也急欲尋求傳信之人。因此不顧嬌羞,施禮問訊。原來少年書生姓柳乃東海人氏。此次赴京參加春闈考試。試畢歸來,路經此地,慕艾山之名,登山遊覽,行將回家探母。龍女聞言,正中下懷,便將身世從實相告,請求代為投書父母。言畢聲淚俱下。少年審視龍女,儘管形容憔悴,並不能掩玉質之美,衣衫襤褸,終難掩蓋體態之麗,秀外慧中實屬天人。而遭遇如此,實令人不平,不覺頓生憐憫之情,甘願代為傳書。但考慮到水陸相隔,人龍殊途,恐有負重託,未免有些躊躇。龍女似乎早已察覺,便從懷中取出一顆明珠,連同預先修好的書信,放置石山。斂衽說道:“這顆分水珠,乃妾父龍宮之寶,獨蒙寵愛賜作賠嫁之物,君但至海濱,持之入水,如履坦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