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基金APP排行榜


2018年度基金APP排行榜

從1985年誕生直至今日,中國基金業已存在三十餘年,卻快速走完了西方同行近百年的歷程。在市場的牛熊起伏中,基金行業的每一步,都充滿坎坷,又飽含堅定。

市場與監管的雙重考驗

自十月開始,全球股市大地震。這場黑色風暴由美股科技股震盪開始,美股三大指數全線暴跌。股市震盪由風暴中心迅速向外擴散,亞太股市、歐洲股市隨後集體重挫。美國《財富》雜誌稱,美股10日的暴跌是一個信號,它很可能是美國曆史性牛市終結的先行指標。截至目前,這波牛市已經持續了將近十年。

而國內市場正經歷著可能是近幾年來最嚴酷的資本寒冬。一級市場企業募資難,機構退出難;二級市場上,港股和中概股多家公司遭遇了上市破發,出現估值倒掛的情況。資本圈和創投圈一片哀鴻,渴望尋求過冬的辦法。在一片低迷的市場下,基金行業也頗受影響。如何尋求新的發展機遇,是當下共同關注的問題。

市場帶來的變化不容忽視,而在槓桿的另一端,政策監管也越發嚴格。

2018年4月27日,經國務院批准,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管局聯合印發《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就資產管理業務範圍內涵蓋的銀行、信託、證券、基金、期貨、保險、私募基金等金融機構發行的資管產品進行統一監管。《資管新規》從資管嵌套、資金池運作、非標投資、剛性兌付及非金融機構無序開展業務等維度控制風險。

伴隨著大資管時代基金業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大,銀行理財業務新規、風控指引、減持新規及資管新規的相繼出臺不斷修正著基金業的發展方向,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向也對基金提出更高要求。

應勢而為,著眼未來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手機成為每個人形影不離且使用頻率最高的互聯網設備,目前通過手機理財已經是很多人的家常便飯。基金行業也在順應移動互聯網的趨勢,眾多基金公司開發推出了基金APP以滿足用戶隨時隨地基金理財的需求。

對於投資者而言,除了關注基金產品本身的收益率以外,APP使用的便利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據證券基金業協會發布的《基金投資者情況調查分析報告》顯示,過半投資者曾使用手機購買基金,因此,各大基金公司均在磨刀霍霍,加緊佈局,持續提升APP客戶端體驗。通過深挖交易體驗核心頁面和功能,基金公司在已有資源能力下都有做出不同程度的體驗優化,同比理財類平臺,基金APP不斷迭代後表現搶眼。

為了更好提升客戶體驗和理財效率,近日,招商基金官方APP“招商招錢寶”5.0版正式上線。據瞭解,該APP此次進行了全面升級,不僅新增了投資資訊等功能,簡化了理財界面,還為普通贖回資金劃出速度作了統一升級,力爭在智能理財新時代為投資者提供一站式理財服務,讓理財更簡單,讓客戶更省心。

而南方基金、嘉實基金、易方達基金等加速APP迭代,不斷上線新功能,提升用戶體驗,促進產品銷售。南方基金APP7.0全新改版升級,南方基金對APP的體驗、架構與服務體系進行了重構和升級,上線智能定製、智能推送等功能。嘉實理財嘉APP上線嘉貝智投,完善修改手機號、認購倒計時提醒等功能。易方達基金e錢包優化了智選理財模塊,新增定期取現,滿足用戶還房貸、車貸等定期使用資金的需求。

隨著基金公司產品線的日益豐富,基金APP應當提供給用戶更為簡潔高效的體驗。渠道決定入口,體驗決定功能,入口即服務場景。

2018年度基金APP排行榜

海外資產管理公司加速入駐中國

作為海外資產管理公司大規模入駐中國的起始之年,2017年以來先後有11家國際知名資管機構在中基協登記備案,且時間的緊湊度越來越高,海外機構備案呈現逐步加速態勢。據統計,截止2018年2月海外私募機構先後發行了8個產品,固定收益類、權益類、管理期貨類均有涉足。

當前海外資產管理機構在我國資本市場上仍處於初步發展階段,其管理產品的總體規模佔比非常低,但隨著我國金融開放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海外私募機構會認同我國資本市場的巨大潛力並投身其中。

在新參與者不斷融入的過程中,本土的投資機構也會加深對於發達市場的投資理念和投資工具的理解和把握,這反過來又可以促進我國資本市場健康持續發展,並有利於和全球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連通,從而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正向循環發展路徑。

規範是立身之本,亦是行業立命之本

中國基金業的三十餘年,在市場的起起落落中,歷經數次繁榮和蕭條,有些基金公司乘風破浪,有些奮起直追,也有些被時代淘汰。想要長期保持行業領頭羊的位置並非易事,因為基金業是建立在金融市場和優秀人才不斷競爭的基礎上的,想要成為行業的常青樹比在其他行業往往更難。

據統計,截至2018年1月底,我國公募基金管理人達到128家,資產規模達12.17萬億,為數以億計的持有人創造了長期回報,累計實現盈利超2萬億元,公募基金產品自身得到了極大地豐富和完善,產品數量接近5000只。

隨著規模的擴大,作為從業者反而應該更加清醒,避免盲目追求“規模數字目標”,無論何時都不能忘記立命之本,始終堅持不因利而為,堅持規範有序發展。因為只有在穩健、規範的基礎上才能為實體經濟和基金持有人帶來更多價值。

金融求“穩”,講“規範”,也是黨對金融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和底線。去年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明確了金融行業的社會責任: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穩健發展。穩健二字是關鍵,也是基礎。

證監會在去年發出了《全面提升證券基金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號召,並出臺了一系列去通道、降槓桿的有效舉措,也都是為了促進資管行業更加規範、更加穩健地發展。

公募基金行業一直以來都是大金融行業裡監管最嚴格的行業之一。不論自身管理的規模如何增長,作為公募基金管理人,應該堅守行業初心,那就是“受人之託、代客理財”的信託精神,努力做到為基金持有人提供最規範、最透明、最具有制度優勢的資管產品,也為實體經濟注入更多活力。基金管理人應通過自身的規範經營,形成良好的行業風氣,帶頭成為資管行業的一股清流。

“百業穩,則金融穩;百業興,則金融興”。穩健規範,永遠是基金行業興盛發展和服務其他行業的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