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可貼孩子“,是家的粘合劑


1

我有一個男性親戚,他從小什麼都不會做,連保證自己一天三餐的能力都沒有。

長大後,儘管他在家裡擔任賺錢養家的角色,但他卻無法離開自己的老婆。

當老婆生氣離家出走時,他一定要去找她並帶她回家,因為沒了妻子,他連飯都沒得吃了。

在公司裡,一個能力出眾的員工往往並不害怕老闆,反而是老闆想要討好的對象。

但如果是能力不足的員工就會很害怕老闆不需要他,找別人來替代他。

無法生活自理,需要靠老婆,工作能力不出眾,被別人頂替,這其實都是一種補償。

在家庭中也一樣,當家庭缺位的時候也一定會有補償。

我認識一個四口之家。

媽媽是被抱養的孩子,她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但她從來沒有去找過他們。

她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承擔起家庭經濟的重任,但她卻找了一個能力比較弱、也不愛說話的男人作為她的丈夫。

因為她害怕別人的離開,她的被拋棄需要丈夫的陪伴作為補償。

親生父母拋棄了她,導致她的價值存在感很低,只有找到一個能力比她差,需要依賴她的人,她才會覺得這個人會一直留在她身邊陪伴她,不會離開她。

缺位的補償其實是一種維護家庭系統平衡的方法,當家庭系統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會有人站出來維持這個系統的平衡。

“創可貼孩子“,是家的粘合劑

2

有時候當父母感情出現問題時,孩子就會經常生病,其實生病這個症狀就是維持家庭平衡的一個體現。

只有當孩子生病的時候,父母才能達成一致,因為他們都心疼孩子。

有些孩子厭學,不肯上課,也是因為只有這樣,爸爸媽媽才肯跟他進行接觸,跟他溝通。

如果一個孩子無論學習還是生活都很出色,不需要父母的擔心,那麼在這個家庭系統裡,可能會一直存在著某部分的問題,嚴重時,這個家庭會散掉。

“創可貼孩子“,是家的粘合劑

我們所說的家庭系統平衡其實包括兩點。

第一,家庭系統不崩潰。

家庭是我們每個人賴以生存的環境,誰都不願意離開,哪怕這個環境很惡劣,我們都需要去維護它。

第二,家裡有我們一直期待或渴望的東西。

每天在我們與外界抗爭後,我們可以回家表達我們的情緒。

哪怕家裡每天爭吵不斷,但起碼我們在這裡可以做最真實的自己,可以暢所欲言,也沒有任何的規則或規定來限制我們。

所以當家庭破碎的那一刻起,每個人都會用一些“症狀”來維護它、來保持它的平衡,其中孩子的反應是最大的,因為家庭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

某些孩子在還很年幼的時候就承擔起父親或母親的角色,也是為了家庭的平衡,做出了相對應的補償。

有些女性可能因為身體不好或別的原因而曾經流過產。

這些未出生的孩子對於家庭系統來說,他們是存在的,會有別的人來接替他們的角色,補償他們的空白。

我曾經有一個女性來訪者,她自流產後就一直無法再次懷孕,嘗試過很多種方法都不行。

醫生覺得她是心理壓力太大了。

我們所說的心理壓力,其實就是當她再次懷孕的時候,她需要面對的風險。

她的孩子是在第七個月時流產的,這對她造成了一種創傷性的體驗

大部分女性在這種時候都會責怪自己,認為是自己的問題而導致孩子無法降臨。

還會去懷疑自己能否做一個稱職的媽媽。

她後來懷孕了,她也徹底崩潰了。

我問她:“你幫你未出生的孩子起過名字嗎?”

“起過。”

“你需要回到他離開的地方跟他進行一次告別,告訴他很遺憾沒有這個緣分相聚,但媽媽是很愛你的,希望能得到你的祝福。

因為我知道你也很愛媽媽,家裡的人是不會忘記你的存在的。”

在這麼一個簡單的“儀式”過後,她晚間做噩夢的次數開始減少,慢慢的,後來就再也沒有做過噩夢了。

她後來的孩子很特別。

他在表達自我情感方面的能力很出眾,跟媽媽建立的關係也很好。

但到了五歲的某一天,他突然問媽媽,他是不是有一個哥哥。

他媽媽一開始是否認了,但在他不停地追問下,媽媽承認並說了實情。

在此之後,這個孩子有時會在吃飯的時候,突然說如果哥哥在就好了。

這其實是一種存在於整個家庭中

無意識的東西。

因為他們給予了這個未出生孩子存在的意義,承認了他的存在,也承認了他的離開。

“創可貼孩子“,是家的粘合劑

海靈格的《誰在我家》也講述過這種家庭系統排列的問題。

“弟弟”接替了“哥哥”的角色,補償了家庭系統中的缺位,維護了家庭系統的平衡。

我們經常會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但如果家中突發鉅變時,有些孩子會在一夜之間長大,因為他們需要頂替所缺失的位置。

對於替代了父母角色的孩子,我們需要承認他們的付出和貢獻,也需要體會到他們內心的委屈和難過。

3

其實單親家庭受家庭角色缺位的影響最深,所以單親媽媽撫養的兒子通常會比較胖。

一個肥胖的男人可能會在無意識間帶給我們他性無能的暗示。

跟周星馳電影《功夫》裡面的師弟一樣,胖子總給人感覺脾氣好,攻擊性不強,內心比較柔和。

很多女生都喜歡胖胖的男孩子,覺得他們很可愛,抱起來的感覺也是軟綿綿的,讓她們覺得很有安全感,不會引起她們在性上面的一些焦慮。

“創可貼孩子“,是家的粘合劑

而如果男孩子想要變成一個性吸引力強的男生,他需要跟媽媽保持一定的距離。

但有些單親的媽媽在心理上無法和孩子進行分離,在孩子擁有性意識時還會跟孩子睡在一起。

在孩子五歲的時候,他就已經擁有性意識了,他會覺得跟媽媽一起睡很羞恥,但他沒有能力去拒絕。

到了十幾歲的時候,他就擁有了性慾望和性能力。

但因為家庭的特殊,他需要壓抑這種慾望,如果壓抑不成功,就會變成自我閹割的狀態。

不管男孩還是女孩,有時候都傾向於跟父親建立關係。

如果缺失了父親的角色,孩子就會變得膽小、自卑和不自信。

在家庭系統中,擁有母性功能和父性功能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

否則,家庭系統中的缺位和補償通常由孩子來完成。

這是孩子的愛,是一種無意識的“犧牲”,也是內心對家庭的期待。

“創可貼孩子“,是家的粘合劑

胡慎之心理

By:胡慎之

(向日葵心理諮詢中心創辦人、知名關係心理學家、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暢銷出版書籍有《陪孩子度過生命第一個三年》、《父母的教養,孩子的成長》、《變形記——十天變成一個好孩子》、《別對我說謊——微表情讀心術》、《童心密碼》等等,同時也是《婚姻與家庭》《羊城晚報》《新快報》《信息時報》等多家雜誌報社特約撰稿人。

微信公眾號:hushenzhixl(胡慎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