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關長城,早於秦始皇時期的中國唯一一座磚砌長城

長城是中國古代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遊牧部族侵襲而修建的大型軍事工程,至今中國保存有各個時期修建的長城遺蹟。許多人都認為最早修建長城的歷史是從秦始皇時期開始的,但遠在秦始皇修建長城之前,在公元前369年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存在長城遺蹟了。

固關長城,早於秦始皇時期的中國唯一一座磚砌長城

據考察,位於太行山西側的平定縣西關村的固關長城,始建於公元前369年的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明代內長城,也是國內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石砌長城。

固關長城,早於秦始皇時期的中國唯一一座磚砌長城

固關長城,比秦始皇時期修建的萬里長城早155年,被著名的長城專家羅哲文稱有“小八達嶺之風韻”。

固關長城,早於秦始皇時期的中國唯一一座磚砌長城

固關是明朝京西四大名關之一,舊稱“故關”。故關長城自修建之後,屢遭戰亂毀壞,經歷了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直到嘉靖二十三年,改名為固關,取“固若金湯”之意,又西遷十里築新城,並修復了當時關城兩側的長城,才有瞭如今的固關和固關長城。

固關長城,早於秦始皇時期的中國唯一一座磚砌長城

現主要遺址有長城南段固關經將軍峪至白灰口長約7公里和北段經嶺後底至娘子關嘉峪溝約13公里,全部依山而建,用石頭砌築。在牆體的重要制高點上分別建有炮臺、烽火臺、哨臺等。現存炮臺、墩臺11座,烽火臺2座,哨臺1座,藥樓1座,堞樓3座。長城周圍還有西峰洞和關帝廟、老母廟、玄武廟、文昌廟、三官廟等十多座廟宇文物,樓閣亭臺渾然一體,蔚為壯觀。

固關長城,早於秦始皇時期的中國唯一一座磚砌長城

固關城中的甕城建的十分講究和特殊。它是由固關城樓、翁巷和驛道城樓組成,是建在正城外的月城。城牆和道路全部由清一色的石灰石建成,在古時有十分重要的防禦作用。

固關長城,早於秦始皇時期的中國唯一一座磚砌長城

固關城樓坐東面西,南臨護城河,北依懸崖峭壁。城樓面闊五間,是柱樑結構的重簷歇山瓦頂建築,彩釉磚雕房脊,八角華簷凌空。內有木樓梯通往頂層,拾級而上,可俯瞰關前勝景。城樓東、西兩面皆窗,穿堂中門對開。城樓北有長城隨山而起,箭垛環立。

固關長城,早於秦始皇時期的中國唯一一座磚砌長城

甕巷西起西門,東北到驛道門,是一道由西向東北彎曲的弧形巷道,寬5~7米不等,長87米,兩側是巨石壘築的封閉式城牆,其形如甕。甕道是保存完好的古代驛道,全部由巨大的青石鋪成。在石面上有兩行車轍溝槽,寬10~15釐米,深5~10釐米,是千百年來無數過往車輪碾壓而成的。驛道城樓坐西面東,城牆高10米、寬8.5米,與南、北兩翼長城相連。城門寬4.6米、高5.2米,門額鑲一石匾,陰刻橫書“古驛道”。城門內有一小門,

築有石臺階通往歷史名人與固關展室和城樓。城樓面闊五間,是單簷硬山瓦頂建築。

固關長城,早於秦始皇時期的中國唯一一座磚砌長城

固關長城在清朝時期還保存完整,一直到近代戰爭,尤其是文革時期,固關長城受到戰爭毀壞和人為破壞,城牆炮臺等古建築被隨意拆毀,形式樣貌已不復從前,很多地方已淪為一片廢墟。

固關長城,早於秦始皇時期的中國唯一一座磚砌長城

​1998年,在上級的支持下和文物專家的指導下,新關村村民自發出錢出力對固關長城進行了修復,才有了現今固關長城的樣子,能再現昔日雄關古道的風采。固關長城門票:50元/人

出行路線:石太高速固關口下,約兩公里即到平定縣東關汽車站,乘坐到舊關的汽車在新關村下車就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