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壇兄弟陳逸飛陳逸鳴:豪放派&婉約派

摘要:哥哥豪放派,弟弟婉約派 油畫家陳逸鳴,一個長方臉龐兩鬢斑白的人,又一次飛越浩瀚的太平洋,腳踏在上海浦東那熟悉的土地上。腳踏鄉土,陳逸鳴禁不住的心潮起伏,浮想聯翩。因為,陳逸鳴的哥哥陳逸飛的家,就在浦東,儘管陳逸飛的靈魂飛往天國,但是他在浦東在上海留下的眾多的藝術活動痕跡,讓人們懷念,他留下眾多精美絕……

哥哥豪放派,弟弟婉約派

油畫家陳逸鳴,一個長方臉龐兩鬢斑白的人,又一次飛越浩瀚的太平洋,腳踏在上海浦東那熟悉的土地上。腳踏鄉土,陳逸鳴禁不住的心潮起伏,浮想聯翩。因為,陳逸鳴的哥哥陳逸飛的家,就在浦東,儘管陳逸飛的靈魂飛往天國,但是他在浦東在上海留下的眾多的藝術活動痕跡,讓人們懷念,他留下眾多精美絕倫的油畫,仍在時不時地拍賣、展出。2017年5月,由滬上藝術評論家林明傑策展的陳逸飛陳逸鳴兄弟藝術展在外灘111藝術空間舉行,開幕那天,盛況空前!整個展覽期間,參觀者絡繹不絕。陳逸鳴感慨萬千地想,他的哥哥陳逸飛,將永遠活在這個繁華的國際大都市裡,活在藝術愛好者心中。陳逸鳴永遠感謝自己藝術道路上的引領者扶持者,親愛的哥哥陳逸飛。

畫壇兄弟陳逸飛陳逸鳴:豪放派&婉約派

陳逸飛與陳逸鳴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陳逸飛陳逸鳴兄弟的油畫,風格相近,但又有很大區別。

說風格相近,是因為兄弟倆的油畫,都是用西方的技巧,在表達東方的神韻,表達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說風格有很大區別,是因為儘管都是表現東方的神韻,表達中國人的精神世界,陳逸飛的油畫,不管是仕女系列,水鄉系列,西藏系列,革命系列,都是豪放大氣結實,就像蘇東坡的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陳逸鳴的畫,不管是仕女系列,惠安系列,靜物系列,都顯得婉約,纖柔,細膩,就像柳永的詞: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陳逸飛是豪放派,陳逸鳴是婉約派,陳逸飛的畫是大家閨秀,陳逸鳴的畫是小家碧玉,大家閨秀有大家閨秀的鮮明風格,小家碧玉有小家碧玉的獨特氣派,都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畫壇兄弟陳逸飛陳逸鳴:豪放派&婉約派

陳逸飛油畫 父子

1992年3月30日,香港佳士得拍賣行舉辦《當代中國油畫及國畫》拍賣會,陳逸飛仕女系列中一幅《夜宴》,以198萬港元成交,成為這次中國油畫拍賣的“頭牌花旦”,陳逸鳴惠安系列中一幅《倒影》,以28.6萬港元成交,佔據這次中國油畫拍賣的第十名。香港各大媒體都以顯著篇幅發了報道,香港《新晚報》還刊登了陳逸飛陳逸鳴兄弟的合影照片。

這張報紙,陳逸鳴一直保存著,有時拿出來翻翻,看看哥哥的照片,陳逸鳴心裡就會湧起一種感恩的情懷。因為,陳逸鳴是在陳逸飛的薰陶下指引下,才成長為一名職業畫家的,沒有陳逸飛的扶持,陳逸鳴不可能有現在的成就。

說起往事,陳逸鳴的眼睛溼潤了。

哥哥是弟弟的領路者扶持者

陳逸飛陳逸鳴的家,住在四川南路北京西路的交叉口,窗口朝西。父親是化學工程師,母親是教師,後來回家做了家庭主婦。陳逸飛大陳逸鳴5歲。陳逸飛在小學裡就喜歡畫畫,但父親卻反對陳逸飛學繪畫,他希望陳逸飛子承父業,當個工程師。到陳逸飛在浦光中學快要畢業時,畫家施南祠先生專門到陳家來,嚴肅地對陳父說:“你必須要同意逸飛報考上海美專,否則就會毀滅一個未來的大師。”陳父同意了,施南祠先生很高興。此人後來成為陳逸鳴的啟蒙老師。

畫壇兄弟陳逸飛陳逸鳴:豪放派&婉約派

陳家兄妹在舊居

陳逸飛畫畫很用功,他放學後就在四樓的窗臺上對著馬路寫生,陳逸鳴就站在邊上看,有時候,媽媽買菜回來,陳逸飛拿蔬菜擺在桌子上,畫黃瓜,畫番茄,畫青菜,逸鳴越看越有興趣,也跟著用鉛筆畫。陳父開玩笑地說:“我給你們兄弟倆起名字都是有意思的。逸飛的飛,就是畫的東西都是活的,會從畫裡飛出來,逸鳴的名字叫鳴,是音樂,是唱歌,逸鳴不要學畫畫。”

這是陳父難得的幽默。他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但是,為了能讓陳逸飛戴上紅領巾,他離開了教會。這可能是他一塊隱藏很深的心病。

陳逸鳴還是想學畫畫。哥哥就是他的引路人。陳逸鳴在小學裡成績一直很優秀,加入少先隊後,一直是大隊宣傳委員,專門負責出黑板報。放學之後,他就來到黃浦區少年宮繪畫班學畫畫,原上海博物館館長陳夑君是陳逸鳴小學一年級同學,兩人一起在少年宮學畫。在少年宮接受的繪畫訓練,對陳逸鳴很有幫助。

等陳逸鳴讀到初二時,文革開始。1968年,陳逸鳴上山下鄉到崇明東風農場。因為會畫畫,經常被借到場部,畫毛主席像,畫上山下鄉的先進人物。水粉畫,國畫,油畫,逸鳴樣樣都畫。

這段時間,陳逸飛已從美專畢業,分配到上海油雕院。他也是忙著創作革命題材的油畫,2007年中國嘉德春拍拍到4032萬的油畫《黃河頌》,就是陳逸飛在1972年創作的。那年陳逸飛26歲,陳逸鳴21歲。忙裡偷閒,陳逸飛常常代表父母寫信給陳逸鳴,要陳逸鳴認真學畫,不要消沉灰心。這樣的信,陳逸飛一年要寫三到四封。可見哥哥雖然很忙,卻一直牽掛著弟弟。

畫壇兄弟陳逸飛陳逸鳴:豪放派&婉約派

陳逸飛油畫 黃河頌

那段時間,陳逸鳴身體不好,就回到上海看病。陳逸飛託人找關係讓陳逸鳴住院,去醫院路上,陳逸飛從口袋裡掏出所有的錢,為陳逸鳴買了兩塊巧克力。陳逸鳴出院養病,陳逸飛將弟弟接到油雕院他的單人宿舍去住。他的宿舍裡藏了很多畫冊和外國文學作品。陳逸鳴就在哥哥宿舍裡翻看畫冊,讀完《約翰·克里斯多夫》《契珂夫小說選》。陳逸飛還為陳逸鳴請了英語老師,那時候,陳逸飛自己還沒有開始讀英語呢。

陳逸鳴在油雕院養病,對他後來成為職業畫家,是個至關重要的經歷。

在這個動亂的歲月裡,陳逸飛陳逸鳴兄弟倆的父親因為是1927年的國民黨員而受到衝擊。其實他是國共合作時的國民黨員,但在文革中也是個嚴重的問題,他一直在沒完沒了地寫檢查。他用鋼筆端端正正地寫,檢查一寫就是一厚疊,但總是被認為不深刻而通不過,只能重寫。陳逸飛陳逸鳴的母親,一直為丈夫的“歷史汙點”而憂心忡忡,不斷受到驚嚇。在1971年她才64歲就抱憾去世。這下,陳逸飛陳逸鳴的父親可慘了,他是個不會料理自己生活的人,不會做飯,找不到自己的衣服放在哪個衣櫃裡,晚景過得很是淒涼。父親患有肺氣腫,整天掛著個氧氣袋過日子。此時,陳逸飛就成了家裡的頂樑柱,他要照顧生病的父親,又要關心病弱的弟弟,同時又要創作他心愛的油畫。

1973年,陳家發生了許多事。那年,陳逸飛結婚了。他與魏景山合作的一幅重要作品《攻佔總統府》也完成了。那一年,陳逸鳴被選拔進為期半年的上海美專工農兵美術培訓班。這是一個帶著創作任務的培訓班,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的瞿谷量編輯帶隊,帶領十幾個從工廠、農場、部隊選拔出來的美術苗子,創作一套年畫。這半年時間,陳逸鳴受到了嚴格正規的美術基本功訓練,畫家凌啟寧、孟光常來授課,陳逸飛經常來指導學員作畫。陳逸鳴畫水粉畫,畫靜物,畫人頭像,畫完請老師指點,進步很快。這個培訓班還到黃山茶林場深入生活,最後畫出一套知青在農村廣闊天地的年畫。

1975年,陳逸鳴從農場調回上海,連隊領導透露說,陳逸鳴被安排在團市委。陳逸鳴高興極了,馬上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哥哥陳逸飛。逸飛打聽到團市委招工組返回上海的日期,他趕到吳淞碼頭來接逸鳴,卻白跑一趟。沒想到,陳逸鳴最後被安排在長江航運管理局下屬的工農兵船廠當電焊工。

陳逸鳴開始當電焊工,每天燒電焊,修理駁船,非常辛苦。

繪畫,又一次幫了陳逸鳴。逸鳴一位畫家朋友許明耀,正好在長航局工會宣傳科當美工,他推薦陳逸鳴到局工會幫著舉辦美術展覽,陳逸鳴又來到長江沿線的碼頭,深入生活,創作作品。

1977年,因為文革中斷11年的高考制度恢復,陳逸鳴順利考進上海戲劇學院油畫系。那是真正改變陳逸鳴人生命運的兩年光陰。最近去世的旅美畫家孔柏基當時是油畫系主任,油畫家廖炯模是陳逸鳴的老師。“文革”結束了,“四人幫”被抓起來了,油畫可以畫人體了,不再只能畫石膏像。陳逸鳴每天都在畫畫,沒日沒夜地畫,他想要把流失的光陰奪回來。考入戲劇學院油畫系的當年,陳逸鳴創作的一幅油畫《憧憬》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他畫了一個戴紅領巾的小男孩的背影,看著牆上由星星、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組成的天體運行圖出神,他的藝術創造熱情,同畫面上小男孩對科學的熱情一樣高漲。

兩年的大學生涯一晃而過。1979年,陳逸鳴畢業分配至上海輕工業專科學校當美術老師。他專門教學生畫素描。當了兩年老師,陳逸鳴畫了好多素描。

在哥哥幫助下去美國自費留學

1980年,陳逸飛赴美自費留學,去了美國一家美術公司修復古典油畫。剛剛來到紐約,人生地不熟,陳逸飛一家日子過得非常艱難。陳逸飛每天上班,都要帶一隻飯盒,那是妻子準備好的中飯,就是為了省下一頓中飯錢。

畫壇兄弟陳逸飛陳逸鳴:豪放派&婉約派

陳逸飛在紐約畫室1984年

日子這麼艱難,陳逸飛心頭卻始終記著弟弟逸鳴想去美國留學的心願。1981年11月27日,陳逸鳴在哥哥的全力幫助下,來到美國自費留學。那天逸飛來到機場接逸鳴,兄弟倆分別一年後,又相聚了。

當逸鳴走進哥哥住的房子時,逸鳴呆住了。哥哥的日子過得非常艱苦!一套兩室一廳的房間,住著兩對夫婦,陳逸飛夫婦和來自北京的一對夫婦合住這套公寓,客廳轉彎角落裡有一間5個平方的獨立小書房,陳逸飛將陳逸鳴安頓在這間小書房裡。小書房裡曾經住過陳逸飛的幾個朋友。

陳逸鳴見哥哥生活艱難,要出去打工,哥哥不同意,他幫弟弟聯繫好,到紐約學生藝術聯盟去讀書。

陳逸鳴在哥哥的小書房裡住了3個月,初步站穩腳跟後,才搬出來。

紐約學生藝術聯盟人才眾多,這個學校出了不少美國有名氣的畫家。美國的教育方法和中國的不一樣,老師上課是啟發式的,告訴學生新的觀念新的信息,學生之間互相交流。陳逸鳴在紐約學生藝術聯盟接觸到不少新的材料新的繪畫工具,從畫布、顏料到製作方式,都讓他耳目一新。

陳逸飛不讓陳逸鳴去打工,他幫弟弟付學費。他對弟弟說,畫畫千萬不能放棄,不畫畫,等於認輸。哥哥的話,弟弟牢牢記著,他在學校裡不停地畫,他一直對自己說,我一定要做職業畫家。

但是,陳逸鳴不能不去打工,不能一直躺在哥哥身上一直依賴他,男子漢總要自謀衣食。陳逸鳴先是在一對臺灣夫妻開的小超市打工,又當搬運工,又當清潔工,上班時一刻不停。老闆娘讓他站櫃檯,就算是照顧了。其實站櫃檯也不輕鬆,陳逸鳴初到美國時英語不好,但是不管怎樣,他必須要記住上百種香菸的牌子,這就逼著他去適應,記住各種貨物的英文名字,這很鍛鍊他的英語水平。

離開那家小超市後,陳逸鳴去做過畫框。美國的畫廊對畫框要求很高,畫框工藝考究,一隻好的畫框,要賣到上千美元,這又讓他學到不少知識。

畫壇兄弟陳逸飛陳逸鳴:豪放派&婉約派

陳逸鳴在與陳逸飛同住的居所前

陳逸鳴想要實現當職業畫家的理想,只有先拿到美國綠卡,而只有到有技術含量的企業打工,才能拿到綠卡。

抱著這個目的,陳逸鳴到一家中國古董商店打工。這家古董商店賣中國古代瓷器、玉石、紅木傢俱、屏風。陳逸鳴要做的事情,是把破損的古董修復好,讓人看不出破損之處。他去求職時,老闆拿出一隻一劈兩瓣的粉彩大金魚缸說,陳先生,你先露一手看看。陳逸鳴做過幾年工人,有一雙巧手。他先用膠水將魚缸黏好,然後在黏合之處畫上和原色一模一樣的人物。畫好之後,根本看不出原是一隻破損的魚缸。老闆看後滿意地說,陳先生,你技術不錯,你就留在我這裡做,我幫你辦綠卡,不辦到綠卡,你是不能走的。談妥條件,陳逸鳴就在這家古董店正式上班了,但是陳逸鳴沒有學過古董修復啊,瓷器破損,他還能畫幾筆,以假亂真,但是,紅木傢俱、屏風破損怎麼修復?他只好邊幹邊學,向別人請教,實在不懂就寫信到國內博物館求教。整整兩年半時間等待,一直等到1986年,陳逸鳴拿到綠卡。他對老闆說,對不起了,我要辭職,我要當職業畫家。

弟弟第一次在美國開畫展

到1986年,陳逸飛已在美國舉辦過好幾次畫展,逸鳴從哥哥辦畫展的經歷中知道,一個畫家必須要有自己的鮮明風格,而要體現風格,最好要有一系列相同題材的畫。陳逸飛當時最出名的是中國水鄉系列,他畫的周莊雙橋,最初的名字叫《故鄉的回憶》,後來被哈默公司董事長哈默博士收藏,這才改名為《雙橋》,哈默博士訪問中國時,將《雙橋》作為禮物送給鄧小平,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段佳話。

畫壇兄弟陳逸飛陳逸鳴:豪放派&婉約派

陳逸飛油畫 古橋

陳逸鳴從哥哥的成功經歷中受到啟發。哥哥畫的是中國水鄉,他想畫中國的大海。他家祖籍是浙江鎮海,他下鄉在崇明,他對大海熟悉。哪兒的海最有鮮明的風格?陳逸鳴首先想到的是福建惠安。福建惠安的女人,戴著斗笠,披著彩色頭巾,白色的上衣,藍色的褲子,褲子長,上衣短,肚臍眼兒還要露出來,太有東方神韻了。

陳逸鳴來到惠安採風,住在漁民家裡,聽說了惠安女人很多人生故事。這個地方,在20世紀末,仍然盛行包辦婚姻,女性地位低下,命運悲苦。但惠安女人不向命運低頭,她們性格開朗,精神充實,勤勞健美,對生活滿懷希望。陳逸鳴看惠安女人在海灘撿拾貝殼,看她們出海撒網,看她們揚帆遠航。她們對人生的積極態度感動了畫家,陳逸鳴大量寫生,拍照,積累起許多生動素材。

畫壇兄弟陳逸飛陳逸鳴:豪放派&婉約派

陳逸鳴油畫 正午

回到紐約,陳逸鳴將自己關進畫室,整整畫了一年,畫出40幅畫。

1987年,陳逸鳴住在紐約皇后區,她的太太在1985年來到紐約。那一年陳逸鳴36歲,才抽空去和太太辦了結婚登記。他的結婚儀式很簡單,逸鳴在哥哥嫂嫂的陪同下來到紐約市政府婚姻登記處,哥哥是證婚人,逸鳴和太太互相交換了戒指,說了要忠於對方,照顧對方,不管富裕貧窮,都要不離不棄,相守終身的誓言後,結婚儀式就結束了,陳逸鳴那時窮啊,實在沒錢請客。但是,他結婚了,36歲終於成了家,又有陳逸飛哥哥呵護著,他覺得人生有了希望,翻開了新的一頁。

陳逸鳴挑出一些滿意的畫,送到哈默畫廊隔壁的瓦列·芬得萊畫廊。畫廊老闆是位老太太,她看了又看,看得眼睛發亮,她興奮地對陳逸鳴說,你這些畫先留在我這兒,我要聽聽推銷員的意見。第二天,陳逸鳴去聽迴音。女老闆告訴陳逸鳴,她的推銷員說,這些畫真漂亮,一定能賣完,你把畫全送過來吧,我幫你開畫展。

陳逸鳴聽了這句話,興奮得幾乎要暈倒。他覺得自己真是命好運氣好,有多少中國畫家在紐約畫畫,又有幾個人能在曼哈頓的畫廊裡開畫展呢?看來真的是天道酬勤!陳逸鳴多勤奮啊,從小到大,一直在畫畫,朋友們說,找陳逸鳴最好找,他一直在畫室裡畫畫。

1987年10月18日,陳逸鳴的第一次畫展開幕。算起來,離現在已經整整30週年了。

畫壇兄弟陳逸飛陳逸鳴:豪放派&婉約派

1987年陳逸飛出席陳逸鳴在美國的首次個展

40張畫,掛滿了整個畫廊。第一幅就是1990年佳士得在香港拍賣出28.6萬港元的《倒影》,畫面上,湛藍色的海灘,3個惠安女人走向大海,頭披彩色的頭巾,白色,綠色的上衣,黑色,藍色的長褲,挺直的腰板,挽起的褲腿,顯得朝氣蓬勃,海灘上,留下她們模糊又清晰的倒影,倒影彷彿在水面上飄動,漾起微微的漣漪。

這40幅畫中的惠安女人,精神飽滿,勤勞健美,活力四射,體現出勞動的美,體現出生命的堅韌頑強。在陳逸鳴心中,她們是世界上最美最陽光的女人。惠安的海,湛藍湛藍,惠安的船陳舊又傷痕累累,有一種歷盡滄桑的悲傷。這40幅畫,蘊含著陳逸鳴多少心血啊。

陳逸鳴的畫果然很受觀者歡迎,在一個月內,40幅畫全部賣完,平均每張畫賣到7000至8000美元,那幅《倒影》賣了1萬美元,但是和1992年拍出的28.6萬港元相比,僅僅4年就漲了3倍多。

辦完畫展,陳逸鳴這個窮畫家突然有了一大筆錢,他一時豪情萬丈,就在曼哈頓買了一套公寓,用賣畫的錢付了首付。陳逸飛知道後,高興地對弟弟說,逸鳴,你的魄力大啊。

陳逸鳴的處女畫展獲得圓滿成功,在紐約引起轟動,各大媒體紛紛報道,發表評論,這個職業畫家的第一次亮相,獲得一個滿堂彩,這使陳逸鳴信心大增。

弟弟開始畫中國仕女

1990年,陳逸飛簽約的哈默畫廊提出來,要為陳逸飛陳逸鳴兄弟辦一次兄弟畫展,陳逸飛很高興,畫展在1990年8月27日展出了。

在兄弟畫展上,哥哥展出的是水鄉系列,西藏系列,仕女系列,音樂系列。弟弟展出的是惠安系列,靜物系列。

 

畫壇兄弟陳逸飛陳逸鳴:豪放派&婉約派

90年哈默畫廊兄弟畫展開幕左一逸飛,右二逸鳴

畫展結束後,陳逸鳴開始畫中國仕女系列。

哥哥的仕女畫,大氣,飄逸,唯美,有人文精神,東方韻味十足,很受收藏家喜歡。弟弟的仕女畫,應該畫出什麼樣的獨特風格呢?如果弟弟的仕女畫在市場上站不住,不受藏家歡迎,那麼弟弟就不是一個好畫家。陳逸鳴下了一個背水一戰的決心。他細細琢磨:“我的仕女畫,怎樣才能讓中國人喜歡,外國人也喜歡呢?”他想突出中國女子婉約、典雅、憂鬱、傷感的特徵。中國的封建傳統文化有著幽禁婦女的傳統,儒家講究“男女授受不親”,“男主外,女主內”,中國古代的大家閨秀,只能住在繡樓上,住在花園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崑劇《牡丹亭》中杜麗娘因為思春而遊園驚夢,女詩人李清照因為思念丈夫趙明誠而寫下“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千古佳句,都勾畫出中國古代女子心中的憂鬱,傷感,都勾畫出女子的弱不禁風,優雅,沉思,貞靜,陳逸鳴想明白了,他要畫出自己心中才有的東方女人,將東方文化的審美情趣傾注在自己筆下。

畫壇兄弟陳逸飛陳逸鳴:豪放派&婉約派

陳逸飛油畫 長笛手

陳逸鳴的江南仕女系列就這樣一幅一幅畫出來了。他把中國晉唐宋元風格的山水畫作背景,把中國古代建築的雕樑畫棟作背景,把穿著傳統衣飾的中國女人作為主體,著力挖掘她們的內心精神世界。比如說那幅《白玉蘭》,背景是一幅花鳥畫,身穿旗袍的女人端坐在椅子上,手持一把檀香木的摺扇,表情是一種淡淡的憂傷,濃濃的思念。那幅《依春》,畫面上的女子慵懶地斜倚在中國茶几上,年輕女子若有所思地想著自己的心事,這心事是什麼呢,就讓觀眾去想象吧。那幅《金絲鳥》,陳逸鳴以中國古代建築中的雕花窗板作背景,畫了一位年輕女子,呆呆地看著鳥籠中的金絲鳥出神,她是在哀怨自己被幽禁在繡樓上的不幸命運?那幅《無風的夜》,身穿旗袍的年輕女子,靜靜地坐著,只有一支蠟燭陪伴著她,她是在等待她的情郎前來幽會嗎?還有那幅《憑欄十里菱荷香》,身穿繡服的女子,站在屋外的走廊上出神,走廊上面對的花園,是要靠鑑賞者自己去想象的。年輕女子眼中有一種淡淡的惆悵,她為什麼惆悵?

畫壇兄弟陳逸飛陳逸鳴:豪放派&婉約派

陳逸鳴油畫 桃花朵朵紅

陳逸鳴希望他的作品能給鑑賞者一個空間,給鑑賞者一個沒有講完的故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審美情趣去體驗作品的內涵,和畫面進行對話交流。

陳逸鳴的仕女系列中,最受市場歡迎的是那幅《動情的金秋》,畫面以一幅宋元風格的山水畫作背景,美麗的少女跪坐在地上,天真無邪的面容,眼神脈脈含情,這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這幅畫,在2005年6月29日北京嘉德拍賣會上,拍出了72.6萬元的價格,這是藏家對藝術家的肯定。

1999年11月8日,陳逸鳴的一次重要畫展《中國風》在哈默畫廊展出,他展出了40幅畫,分為仕女系列,惠安系列,中國園林系列三部分,時任中國駐美大使李肇星和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蒞臨畫展表示祝賀。李肇星大使為陳逸鳴畫展題詞,為展覽畫冊撰寫了前言。李肇星大使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我很喜歡這些作品,畫家將西方的油畫技法和中國的文化藝術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向美國人民介紹中國的文化藝術,有利於促進中美兩國人民在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相互交流。”基辛格也對新華社記者說,他很喜歡這些反映中國文化藝術的作品,他準備在近期再來仔細欣賞。

畫壇兄弟陳逸飛陳逸鳴:豪放派&婉約派

陳逸鳴99年在哈默畫廊個展中基辛格博士與李肇星外長出席

美國著名學者朗·帕沙諾為陳逸鳴畫展寫了評論文章。他寫道:“陳的作品絲毫沒有藉助文學性的敘述及象徵符號,而是實實在在的將自身情感植入其中,動用特有的造型藝術語言和高超的技巧,賦予畫中人以深刻的情緒內涵,將對象刻畫得栩栩如生,他筆下的人物時而平靜,時而夢幻遐想,時而懷舊傷感,似乎時空交叉,時鐘停擺,以此引發觀賞者的聯想,他的作品將東西方文化的共同點緊密地糅合在一起。”他下了這樣的判斷:“陳逸鳴的作品是當之無愧的情感寫實主義,在喧囂的現代社會中,陳的作品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尤其難能可貴。”

這位美國評論家的肯定和推薦,對陳逸鳴是很大鼓勵。

從1987年10月18日他舉辦人生首次畫展到2007年這20年中,他在北美、歐洲、亞洲舉辦了20次畫展,他的畫自1999年進入香港佳士得拍賣行起,世界上每一次中國油畫拍賣他都參加,無論是蘇富比,佳士得,還是中國的嘉德、保利、瀚海、崇源、嘉泰、敬華,都拍賣過陳逸鳴的油畫,以西方技巧畫東方神韻的油畫風格,他筆下婉約沉思傷感唯美的中國女子,終於被東西方藝術愛好者和收藏家所接受,他的許多作品,已屬於博物館、企業、個人收藏家所有,這是陳逸鳴最開心的事。

畫壇兄弟陳逸飛陳逸鳴:豪放派&婉約派

陳逸鳴在工作室

上海美術評論家徐恩曾為陳逸鳴的油畫寫過一篇評論《禮讚生命之美》。徐恩曾說:“陳逸鳴筆下的女性美,首先在於他在尋找並表現一種永恆的人性與生命的光輝,並意在把畫布上的女性美提升為象徵性的‘符號’,超越市俗,而為我們提供某種終極意義的象徵,這使得他的作品雖然唯美卻耐人尋味,雖然置身於人間煙火,卻遠離塵囂,畫中女性孤獨甚至傷感的精神、氣質、情緒成為優雅、和諧與抒情的內在意蘊,一切因此獲得靈性的提升,一切因此都洗卻了凡俗,成為暢遊藝術空間的精靈。”徐恩曾認為陳逸鳴的仕女油畫是“畫家對生命美感、生命品質、生命精神的禮讚。”

畫壇兄弟陳逸飛陳逸鳴:豪放派&婉約派

陳逸鳴 雅安人物寫實 布面油畫

為什麼陳逸鳴畫出的中國仕女會被評論家認為是“精靈”呢?因為他在畫每一幅畫時,都傾注了全部的情感,他是在畫布上寫詩,抒情詩。他是將情感融入高超技巧,才能將畫出的人與景,過目難忘,久久回味,神韻獨特,內涵深邃。

畫壇親兄弟 佳話永流傳

從2002年4月起,因為哥哥陳逸飛在上海的事業越做越大,哥哥要弟弟陳逸鳴到上海去擔任陳逸飛服飾公司總經理。弟弟原本一直對哥哥抱著一顆感恩的心,現在有了這個報恩的機會,也顧不得在紐約的妻子女兒,趕緊來到上海。從那時起,陳逸鳴就學著管理一個企業。

陳逸鳴又一次在哥哥的指引下,在藝術與生活、與商業結合的道路上慢慢起步,一切都很順利,但是,萬萬想不到的是,哥哥為拍電影《理髮師》勞累過度,2005年4月10日早上8點44分,因消化道大量出血在上海華山醫院突然去世。這是陳家的重大損失,也是中國藝術界的重大損失,陳逸鳴悲痛欲絕。他永遠失去了親愛的哥哥。陳逸鳴想,作為弟弟,怎樣向哥哥報恩呢?唯有更加勤奮地畫出更有東方神韻的作品。哥哥一定在天上,用他那雙智慧的眼睛在關注弟弟,鼓勵弟弟,他的靈魂也一直會關心弟弟,保佑弟弟。哥哥雖然英年早逝,但是他留下了眾多的豪放大氣精彩絕倫的藝術作品,他在太平洋兩岸留下永遠也抹不去的藝術痕跡,將永遠活在藝術愛好者心中。

畫壇兄弟陳逸飛陳逸鳴:豪放派&婉約派

陳逸飛畫弟弟逸鳴

陳逸飛逝世後,畫壇這一對親兄弟之間,兄友弟恭的藝術佳話,一直在藝術界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