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牙不齊 看看有沒有這些習慣


孩子牙不齊 看看有沒有這些習慣


廣州市婦兒醫療中心口腔科副主任醫師龍寶軍表示,現在孩子普遍吃東西偏軟偏精細,導致頜骨缺乏咀嚼刺激、發育不良,長牙的位置就不夠。

牙齒就是用來咀嚼的,光吃軟爛食物,牙齒的作用沒有發揮;而且咀嚼可以刺激唾液、胃液正常分泌,沒有咀嚼,消化吸收功能也會減低。4歲後孩子的咀嚼能力已經接近成人,完全可以多啃啃蘋果、骨頭、堅果。

還有很多不良口腔習慣會導致牙齒錯頜畸形,比如咬手指、吐舌頭、啃筆桿、咬衣服等。張口呼吸的習慣也會導致口呼吸面容:在自然狀態下,上下嘴唇無法把牙齒蓋住,上牙前突,下牙擁擠錯亂,深覆頜、深覆蓋。張口呼吸往往是鼻呼吸不暢引起的,需要請耳鼻喉科先治療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肥大、鼻炎、鼻竇炎等原發病,再進行口腔矯治,才能獲得持久的效果。

對於治療原發病後口呼吸習慣一時難以改正的孩子,可以到口腔科就診。市婦兒醫療中心口腔科主任醫師葉金梅介紹,MRC肌功能訓練有助於培養鼻呼吸,原理是用訓練操鍛鍊使肌肉協調起來,改善頜骨發育,但需要家長和孩子堅持認真訓練。

孩子牙不齊 看看有沒有這些習慣

矯牙未必要等到換牙後

有家長髮現,孩子的乳牙稀稀疏疏,擔心換牙後牙齒會不齊。其實,這倒是件好事。“乳牙長齊後,3歲到6歲期間,隨著生長髮育孩子的頜骨會逐漸變大,而乳牙本身不會變大,就導致乳牙間會出現縫隙,6歲換牙前乳牙間有縫隙,恆牙整齊的幾率就高很多。因為替換的恆牙比乳牙大、寬,反而是一點縫沒有的,一換就全亂了。”葉金梅說。

如果牙齒不齊,是否要等12歲換完牙後才矯牙呢?葉金梅說,這曾經是個“深入人心”的說法,但近年來口腔醫學界已有新認識:牙齒矯正要及早干預。

比如,如果乳牙“地包天”、過度深覆頜、單個牙前後錯位形成創傷頜,3歲~6歲時簡單處理,三四個月就能矯正;哨牙、小下頜,也要在8歲~10歲期間、孩子骨骼快速生長期到來之前干預才有效果,在這段時間改善了面型,牙列本身變得整齊,後期就不需要再戴鋼牙套矯牙了。

如果僅是牙列問題,可以等換完牙再矯治。但如果是骨骼問題,生長髮育高峰前一兩年矯正最好,否則骨骼定型了再要矯治難度大、效果不佳。葉金梅說,現在兒童口腔早期矯治都不需要戴“牙箍”,而是用功能矯治器進行咬合誘導,往往沒有牙箍的痠痛感,也沒有鋼絲扎嘴巴,還可以取下來,不影響進食、睡覺,孩子很快可以適應,半年左右就可完成矯治。

孩子牙不齊 看看有沒有這些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