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世界禁曲,神祕的卡農D小調!

說起“禁曲”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不僅亞洲國家有禁曲,像文化開放的歐美國家也有禁曲,其禁的原因,不僅是因為傷風敗俗或者影射政治,更是因為聽了會讓人有自殺的衝動。

被遺忘的世界禁曲,神秘的卡農D小調!

黑色星期日

大家耳熟能詳的三首禁曲,分別是被神詛咒的《驚魂曲(Deliver me)》、被惡魔附身的《第13隻眼睛(13 pairs of eyes)》、還有死神之曲《黑色星期日(Gloomy sunday)》。

當然這些歌曲已經被銷燬或者禁掉了,原因在於人們聽了以後往往會自殺,真的不是我危言聳聽,一項未證實的統計數字提到,光是《黑色星期日》這首歌就造成全球上百人自殺。而這些歌的創作者也都在歌曲創造出來不久後自殺或死於非命。

這幾首歌也不是秘密了,尤其是在網絡發達的今天,但是原曲網絡上確實找不到了,現在網絡上可以找的到的大都是後人自行編曲,跟原版還是有點不同的。

因為這幾首歌太有名了,網上關於這些曲子的事情一大把這裡我就不贅述了,反而有一首被魔鬼撒旦詛咒的世界名曲被大家忽略了,它就是知名的“D大調卡農”

被遺忘的世界禁曲,神秘的卡農D小調!

要特別注意的是“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許多人誤以為曲子的名字就叫“卡農”,“卡農”字面上是“輪唱”的意思,數個聲部的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隨,十四世紀便有出現了這種形式的樂曲,以下文章“D大調卡農”都簡稱為“卡農”。

卡農,是個輕快活潑的曲子,大家應該都聽過,但是為什麼說被詛咒呢?

一般來說,卡農演奏時用的是D大調或者C大調,也有人用F大調,但是幾乎沒有人用D小調,因為用了D小調太過壓抑悲傷,尤其是浸入其中的人更會產生厭世自殺的心理。

被遺忘的世界禁曲,神秘的卡農D小調!

約翰·巴哈貝爾

卡農的作者是約翰·巴哈貝爾(Johann Pachelbel),他是被譽為“西方近代音樂之父”巴赫哥哥的教父,也是在巴赫雙親去世後,巴赫的監護人。

很多人拿卡農作為婚禮進行曲,但是都是以D大調為主,旋律輕鬆活潑,也有許多人把它變調,變成其他的大調,但是就是沒有人把這首曲子轉為“小調”。

被遺忘的世界禁曲,神秘的卡農D小調!

巴赫

近期有人在網上發了一段演奏卡農D小調 的曲子,底下評論哀傷一片,有的人想起死去的親人,有的人想到葬禮,更有甚者直接有生活無望、自殺的衝動,很快由於負面消息太多,作者不得不自己把這段曲子刪掉了。

被遺忘的世界禁曲,神秘的卡農D小調!

網上的演奏

其實這是首曲子之所以聽了壓抑讓人產生無望的情緒,是因為約翰·巴哈貝爾並不是為了要編舞曲才編了卡農,而是為了紀念他死去的愛人。

戰爭時期,約翰·巴哈貝爾在家鄉愛上了一位美麗的鄰家女子並與她有了孩子,但是因為戰爭爆發,他逃到了法國,種種原因無法帶著妻子孩子。

當戰爭結束的時候,他回到家鄉,發現美麗的妻子和自己可愛的孩子都因為瘟疫而病逝。

他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他開始懷疑上帝,想質問上帝為何帶走他的妻子和孩子。

被遺忘的世界禁曲,神秘的卡農D小調!

為了發洩自己心中的悲傷絕望之情,他編寫了一首小調的曲子,也就是卡農 D 小調,據說因為過度悲傷和絕望,在編曲的時候竟好像看到魔鬼“撒旦”在眼前徘徊。

當他完成這首曲子第一次在大眾面前演奏的時候,數百名聽眾開始悲傷流淚,有幾位意志堅定的觀眾雖然沒流淚,但是也坐立不安,當曲子全部演奏完成的時候,在場的所有的聽眾都站了起來,然後並不是鼓掌,而是爭相逃離歌劇院。

其實不僅聽了這首曲的聽眾出現問題,連演奏的演奏者都出現了問題,好幾名演奏者不是死於非命就是精神不太正常,更讓後來的人浮想翩翩。

被遺忘的世界禁曲,神秘的卡農D小調!

由於這首曲子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非常多的負面影響,於是皇帝下令禁止公開演奏這首曲子,但是約翰·巴哈貝爾一個被“撒旦”迷惑的人怎麼會聽皇帝的命令呢。

於是將這首曲子改成了D 大調,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卡農 D 大調,再度公佈於世,由於曲風輕快活潑,神聖羅馬皇帝不疑有他,所以才能流傳至今。

被遺忘的世界禁曲,神秘的卡農D小調!

其實目前網上能聽到的卡農D小調並非完整的原曲,因為完整原曲的後半段有“吉格舞曲”,卡農D小調的完整全曲可以說完全消失在了世界上,即便是聽著不完整的小調,心情也難免會受其影響會變得沮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