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組合的權重應當如何分配?

許多投資者會憑過往經驗或當下的感覺來決定。但早在1952年,馬科維茨就提出了投資組合理論,並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其均值方差模型至今仍是許多大型機構常用的投資決策工具之一。作為小散戶,這些“高深”的金融理論難道就觸不可及了?

答案是否定的。我們並不需要從頭到尾深刻理解各種金融理論的數學推導過程,只需學會在實踐中將其當做工具使用即可。在《價值為錨》一書中,就介紹瞭如何運用Excel工具,以均值方差模型為基礎,來簡單計算資產配置的權重。

實際上,掌握了金融理論的運用方法後,還可以進行更高級的VBA編程,甚至可用Python封裝出自己專屬的投資工具。投資體系的完善工作可謂進無止境。對於運用Excel工具還不過癮、想要繼續進階的學霸朋友,可按照同樣的理論思路編寫Python程序。這裡舉個例子供參考。

假設想要構建一個組合,包括天齊鋰業、歐派家居、萬科A及隆基股份四家企業。首先基於企業的基本面研究、歷史交易信息等信息和數據,將它們的預期收益率告訴程序。然後程序就會一頓操作猛如虎,在內部計算出相關係數、協方差等變量值、並用蒙特卡洛模擬的方法為我們找出資產組合的有效前沿。

資產組合的權重應當如何分配?

尋找出最小方差組合及最優夏普比率組合。

資產組合的權重應當如何分配?

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容忍度畫出效用的無差異曲線,並構建符合自身偏好的投資組合。

資產組合的權重應當如何分配?

再畫出資本市場線。

資產組合的權重應當如何分配?

最後,可以基於資本市場線以及個人的實際投資需求,來選擇合適的資產配置方案。例如我有100萬的資金,想要實現16%的預期收益率,程序就會告訴我應該買6700股天齊鋰業、2100股歐派家居、4400股萬科A以及14400股隆基股份,並將剩餘的211568元用於購買無風險資產。構建出的資產組合,將具有25.31%的預期波動率。

基於給定的四家企業,這個投資組合的權重配比已是最優化的結果,即在同樣的風險水平下能獲得的最大收益,或在獲得相同收益的情況下承擔了最小的風險。如果我認為這個組合的波動率依然太高,對配置結果不太滿意,就需要回到投資體系的前幾個環節,重新進行優化的工作。

如此,一旦建立起完善的投資體系,投資的工作將會變得有條不紊且更為可控。以價值為錨,以投資體系為綱的投資者,很難會落入因滿倉個股而被黑天鵝絕殺的境地。

資產組合的權重應當如何分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