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座“跨海大橋”,用一種海鮮加固,自宋朝開始,千年不倒!

我國首座“跨海大橋”,用一種海鮮加固,自宋朝開始,千年不倒!

大家都知道,我們中華民族有著5000多年的文化傳承,而在這段漫長的時光之中,我們的祖先們,用他們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藝,創造了非常多的世界奇蹟,像萬里長城,秦始皇兵馬俑,京杭大運河等等。這些世界奇蹟,無一不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智慧,震撼了世界上的各個國家。而在我國就有著一座非常神奇的橋樑,號稱了我國第一座“跨海大橋”,它建於宋朝時期,過去了1000多年,至今讓人屹立不倒,讓人不得不佩服。

我國首座“跨海大橋”,用一種海鮮加固,自宋朝開始,千年不倒!

而這座橋樑就是洛陽橋。洛陽橋原來叫做“萬安橋”,是由北宋時期的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的。這座大橋長834米,寬7米,花費了7年的時間,耗費了近1400萬兩白銀,才建成了這座大橋。而且,這座大橋也被稱作是我國古代歷史上,首座跨海大橋,它的規模和設計理念,名震寰宇,在當時絕對是屬於世界奇蹟一般的存在。

我國首座“跨海大橋”,用一種海鮮加固,自宋朝開始,千年不倒!

我們要知道,要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建造橋樑,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在古代是沒有什麼鋼筋、混泥土的,更加沒有什麼挖土機這些大型的機械,當初的建造者只能用自己的雙手,憑藉自己的智慧,去完成這項偉大的工程。此外,他們也沒有精確的儀器去幫助他們進行勘探,所以可見這些匠人們的智慧。其實,當時的人們,可以建造成功這個偉大的工程,都要得益於2個非常高明的技術。那就是“筏型基礎”“種蠣固基法”

我國首座“跨海大橋”,用一種海鮮加固,自宋朝開始,千年不倒!

其中,“筏型基礎”在當時是一個非常新型的橋樑建造的方法,當時的工人們會在江底,隨著橋的中線鋪滿大石頭,然後建起一條20多米寬,2里長的水下長堤,之後在石堤上面,用條石壘砌橋墩。最終,才建好的橋墩的基礎。

我國首座“跨海大橋”,用一種海鮮加固,自宋朝開始,千年不倒!

在橋墩建好了之後,人們就運用“種蠣固基法”,來加固橋墩。因為牡蠣的繁殖能力很強,還經常會聚在一起生長,之後便會粘連在一起,形成一道非常堅固的基石,就算是用鏟子也挖不下來。古人用這樣天然的方法,來建造橋樑,估計在當時也沒有幾個人會了,因此讓全世界都感動佩服。

我國首座“跨海大橋”,用一種海鮮加固,自宋朝開始,千年不倒!

牡蠣這種海鮮,在很多人的觀念之中,幾乎就是一種餐桌上的美味,而到了我們中國人的手中,就成了一個建築橋樑的利器,不得不讓人佩服我們中華民族的智慧。而且,這座大橋是非常有名的,文人墨客都寫了大量的詩文,來歌頌它,就連我們的國粹京劇,也曾以此為題材,編排節目。再一次,對我們祖先的超高想象力和創新力,而感到佩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