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你懂了嗎?筷子,你真的瞭解嗎?

D&G,你懂了嗎?筷子,你真的瞭解嗎?

“你們是不是一手拿一根,像小刀一樣切一塊披薩餅呢?不不,就是像鉗子一樣夾住一塊披薩餅直接送進嘴裡。”


D&G,你懂了嗎?筷子,你真的瞭解嗎?


視頻截圖


近日,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納(Dolce&Gabban)在社交網站發佈了幾條廣告,內容是“起筷吃飯”,裡面的模特展示瞭如何用筷子吃Pizza、意大利甜卷、意大利麵等,因片中的傲慢語氣及模特用筷子的奇怪姿勢引發巨大爭議。

拍廣告的人真的懂中國的筷子嗎?

小小筷子,看似毫不起眼,但是對於所有的中國人來說,離了它一天都不行。

你知道筷子的歷史嗎?

有資料顯示,在原始社會,人們已經開始學會用樹枝、竹棍和動物骨角夾取食物。目前,發現最早的筷子是殷墟出土的銅筷子。而最早的記載源於《韓非子·喻老》:“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


D&G,你懂了嗎?筷子,你真的瞭解嗎?


資料圖:威廉王子使用筷子吃東西。


中國人為什麼會用筷子吃飯?因為我們的主食以粥和飯為主,這是燙的,無法用手抓。在周代時,吃飯多用飯勺,吃主食多用手拿,但每逢一起吃湯菜,就要用筷子夾起來吃。

古代常吃的一種食物是羹食,它是把菜和肉,甚至米放在一起亂燉,燉成比較稀的湯汁。這時候用手就不太合適,要用筷子撈裡面的肉和菜。所以在先秦時,筷子又稱“梜”。

漢代時,筷子開始普遍使用,稱“箸”,材質也多以竹木為主。許慎的《說文解字》中稱:“箸,從竹者聲。” 說明“箸”是用竹木製成的。漢晉時期,人們常用的吃飯用具“木箸”還開始流入西域。


D&G,你懂了嗎?筷子,你真的瞭解嗎?


視頻截圖


唐代時,由於國力豐厚,筷子也開始華麗起來,唐玄宗帶頭用起了金筷子,玉筷子也流行起來,稱為“玉筋”,許多詩人都曾在詩中寫到“玉筋”。

明代時,“筷”的稱呼才開始興起。這源自於江南一帶,據說當時江南一代有一些避諱的風俗,比如船家在划船,避諱說“箸”(住),因為這是說“停”的意思。於是他們反過來,將“箸”稱為“快”,寄託了“行船暢快無阻”的願望。因為多用竹子做成,後來加了個竹字頭,成了“筷”。


D&G,你懂了嗎?筷子,你真的瞭解嗎?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安源 攝


不過,明代時,“筷”還是流傳於民間的用法,未能動搖“箸”的正統位置。到了清朝,隨著南北文化的交流,“筷”的說法也開始擴散開來。不過,清《康熙字典》也僅收錄“箸”而不收錄“筷”。

然而民間潮流難擋,在清代中期成書的小說《紅樓夢》中,從鳳姐到賈母都說“筷子”,曹雪芹雖然也用“箸”,但用得最多的還是“筷子”。


D&G,你懂了嗎?筷子,你真的瞭解嗎?


資料圖:李南軒 攝


筷子不僅僅是餐具

除了是飲食用具,筷子還延伸出其他的功用。中國古代將短箸用作計數和計算工具,稱為“籌”或“算籌”,用於數學演算。

古代思想家還將筷子作為抽象思維的工具,譬如用長短箸表述《周易》中的陰陽八卦思想,用以解釋自然和社會現象。箸還被古代政治家和軍事統帥用來作形勢分析、作出決策和排兵佈陣的演示工具。

有一位日本學者認為,用筷子進食時,要牽動人體三十多個關節和五十多條肌肉,從而刺激神經系統的內在活動,有助於人的動作靈活、思維敏捷。


D&G,你懂了嗎?筷子,你真的瞭解嗎?


資料圖:美食家蔡瀾。中新社記者 洪少葵 攝


筷子不僅僅是一個餐具,同時它還見證著中國社會的變化。有學者認為,筷子之所以能在中國社會紮根,原因之一可能是,無論是刀叉還是匙匕,都只能各自分食,而使用筷子眾人就可以在一盤菜中取食,這才發展成“合桌會食”的形態。這也推動了中國社會一團和氣的大家庭生活。

筷子同時還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習俗。在南北朝時期,正月十五祭祀、婦女求子都要使用筷子。

宋代時,筷子還融入婚俗,稱為“回魚筋”,男方要以網裝酒瓶與八朵大花贈予女方,象徵“久”和“發”,女方則要回送“淡水二瓶、活魚三五個,筋(筷子)一雙”,在這裡面,筷子唱主角,象徵幸福和早生貴子。

到今天,很多地方仍有結婚時送新人筷子的風俗,有“成雙成對、永不分離”之意。


D&G,你懂了嗎?筷子,你真的瞭解嗎?


資料圖:張海雯 攝


餐桌禮儀也慢慢形成,在唐五代時期就有這樣的習俗,吃飯時,在長輩未下筷夾菜之前,不得搶先下筷。

而在今天,中國人的餐桌禮儀也多與筷子有關,譬如不要舔筷子,不要把筷子插在碗裡,不要用筷子敲碗碟等,筷子中也蘊含著做人做事的道理。

筷子造型上也加入了古人的世界觀,筷子的長度為7寸6分,這意味著人有七情六慾,與動物不同。筷子一頭圓、一頭方,則表示著“天圓地方”。


D&G,你懂了嗎?筷子,你真的瞭解嗎?


資料圖:朱柳融 攝


筷子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和情感

筷子還是文明進步的一個標誌,蔡元培曾說:“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也用刀叉,不過,我們中國人是酷愛和平的民族,總覺得刀叉是殺人的武器,使用它吃飯菜太不文雅,所以從商朝時起就改用‘匕’割肉,用箸夾菜。後來烹飪改進,筷子可以夾肉,‘匕’就不再用於席上。”

在中國,筷子有特有的用法,吃Pizza和意大利麵時,也很少人用筷子,而是配上相應的餐具。另外,很多在中國的外國人,也能熟練地使用筷子,喜歡中國的美食。

筷子不僅僅是Dolce&Gabban廣告裡說的那樣“像小棍子一樣的東西”,它不像刀叉那樣用來切、扎、截,也不是一手拿一根。


使用筷子需要些技巧,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控制上面那根筷子,下面的筷子固定住。在遇到美味的食物時,拇指、中指捏住上面的筷子活動,就能將你想吃的東西送到口中。

看起來是不是很簡單。其實不然,很多兒童需要練習數年才能熟練使用筷子。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就曾說,如此簡單的兩根東西,卻高妙絕倫地應用了物理上的槓桿原理。


D&G,你懂了嗎?筷子,你真的瞭解嗎?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


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還有人認為,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多麼神奇,廚房的勺子才是真正的文明權杖,美味是消除野蠻的最佳武器。

“吃了嗎?”見面時,中國人這麼打招呼,邀請客人吃飯則說:“來吧,多雙筷子的事。”但如果拿著筷子指人,就會被認為是在罵人。

筷子可大可小,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和情感,理應得到正確的理解和尊重。

D&G,你懂了嗎?

D&G,你懂了嗎?筷子,你真的瞭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