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做針線活沒有燈燭,她一句話不但解決問題,還貢獻一個詞語

“借光”在現在是行個方便的意思,這個詞由來已久。

姑娘做針線活沒有燈燭,她一句話不但解決問題,還貢獻一個詞語

據《戰國策·秦策》記載,戰國時秦國將軍甘茂曾對齊國使者蘇代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條江邊住著不少人家,每晚,姑娘們都湊到一起做針線活兒。其中有一位姑娘家境貧寒,買不起燈燭,其餘的姑娘嫌棄她,說她愛佔小便宜,拒絕她來。這位姑娘說:“我雖然買不起燈燭,但是我每晚都比別人先來,把屋子打掃乾淨,把坐席鋪設整齊,讓大家一來就能舒適地做活,這對你們多少也有些方便。你們的燈反正是要點的,借給我一點光又有什麼損失呢?”姑娘們覺得她的話有道理,便把她留下了。

姑娘做針線活沒有燈燭,她一句話不但解決問題,還貢獻一個詞語

對於“借光”一詞還有另一種說法:漢代的經學家匡衡,少年時非常好學,但因家境貧窮沒有讀書。於是,匡衡就去給一家藏書很多的富戶當幫工。他給主人幹活,卻不要工錢。主人很奇怪,問他:“這是怎麼回事?”他回答說:“我只想借你家的藏書讀一讀。”主人被他的好學所感動,便借給他許多書讀。

可是,匡衡卻又苦於晚上讀書無燭照明。他想了好多辦法:借月光照明,有時上鄰家去讀書。但這都不是根本辦法,因為天陰時沒有月亮,而經常去鄰家又有諸多不便。後來,他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即偷偷地在牆壁上鑿了一個不易被人察覺的小洞,藉著從小洞透過來的鄰居家的燭光讀書。由於他的勤奮刻苦,終於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後來在漢元帝時甚至做了宰相。

姑娘做針線活沒有燈燭,她一句話不但解決問題,還貢獻一個詞語

借燭光讀書這個故事,便慢慢被提煉成“借光”這個俗語,它的意義也擴展成了請別人給予自己方便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