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月”竟然和“搶親”有關?

眾所周知,新人在舉行婚禮儀式後還會度蜜月,那麼蜜月是怎麼來的呢?有一種流傳比較廣的說法是和搶親有關。

“蜜月”竟然和“搶親”有關?

據說,英國古代的條頓族流行“搶婚”,丈夫為了避免妻子被對方搶回去,婚後會立即帶著妻子到外地過一段旅行生活。在這段旅行生活中,他們的每日三餐都要喝當時盛產的由蜂蜜釀成的酒,於是稱這段日子為蜜月。後來歐美一帶便把婚後的一個月稱作蜜月。漸漸地,“蜜月”一詞流行到世界各國。人們還把新婚後一個月的夫妻偕同旅行,稱之為度蜜月。這種習俗後來逐漸傳遍了歐洲各地,並很快風行世界。現在,“蜜月”已成為新婚夫婦邁向生活伴侶的前站,並不一定以30天為期,而是根據新婚夫婦的生活環境等情況而定。婚假裡,新人可串親訪友,可去旅遊勝地旅行,形式十分多樣。

“蜜月”竟然和“搶親”有關?

除此之外,蜜月的由來還有其他說法。

據說六世紀初,英國的克爾克特部落首領的女兒愛麗絲長得十分美麗,人見人愛,而且十分喜歡吃蜜糖。到了適婚年齡,求婚王子們知道愛麗絲喜歡蜜糖,特意送來一大批上等的蜂蜜。後來,愛麗絲看中其中一位王子並準備結婚。為了讓更多人分享自己的蜂蜜,愛麗絲叫廚娘把蜂蜜釀成酒端到了婚宴上,大家喝上又香又甜的蜂蜜酒,連聲讚美。喝剩的酒,愛麗絲這對新人又足足喝了一個月。蜂蜜酒甘美甜潤,象徵新婚夫婦生活幸福美滿。從此,當地民族在新婚的第一個月裡頭也都喝蜂蜜酒。後來,新婚夫婦在喜慶之夜喝了蜂蜜酒之後,第二天就開始為期一月的旅行生活。人們便把新婚夫婦喝蜂蜜酒以及新婚第一個月的旅行生活稱為“蜜月”。

“蜜月”竟然和“搶親”有關?

“蜜月”還有一種說法起源於古巴比倫。

據說當地新娘的父親在女兒出嫁後的一個月,毎天都要女婿喝蜂蜜酒,希望女兒的生活甜蜜美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